到了高三,筱筱的抑郁癥跟焦慮癥已經(jīng)挺嚴重了,她自己去了精神病院,看了精神科醫(yī)生,醫(yī)生給她開了一些藥。后來筱筱也跟老師聊過,老師說的這類藥物的副作用特別大,對人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影響也比較大盡量少吃。老師本身也是教化學的,所以本身對于這些藥物有基本的認識。
張老師是筱筱的班主任,平時笑的很少,是個外剛內(nèi)柔的老師。他除了文化課以外有的時候也會給班里同學放一些紀錄片以及好的講座。他總是說的很少,但做的很多。筱筱因為自己的肥胖以及家里的貧困而自卑,整個人沒精打采,走路慢慢悠悠,老師就很生氣的教導筱筱,你跟我除了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的差別,其他方面都是平等的,為什么把自己位置放的那么低,你又沒有做錯什么,為什么跟我說話總是低著頭。還有跟同學之間有小摩擦,道歉一次就可以了,一直就顯得有點過了,這叫過猶不及。還有每次晚上查寢室的時候,路上看到你走的慢慢悠悠的,我一個快50歲的老頭,都比你個年輕小娃娃走的快。
父母角色的缺位,在后來的求學生涯里,很多都是由遇到的老師去彌補這些缺位的,老師的角色可能對于有的孩子來說很重要,他影響了一個人人生的走向。
感謝師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