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香餑餑與元宵夜宴
黛玉才說完。
便聽見身后正給自己梳頭的紫鵑笑了起來,“姑娘,是琮三爺來了!”
“琮三哥來了?”
黛玉臉上先是一喜,但隨即想到了什么,又收了回去,只道:“你梳頭再快一些,怕是迎春姐姐那里等的著急了?!?p> 紫鵑心中有數(shù),嘴角登時(shí)涌出幾分笑意。
說話間。
賈琮將燕窩粥放在桌上,笑著問道:“怎么這會(huì)子才梳頭?”
紫鵑笑著回道:“姑娘早上從老太太那里回來,覺著眼皮子困頓,便躺下睡了個(gè)回籠覺,這不才剛剛起來!”
黛玉頭也不回,在那催紫鵑,“你手上再快些,莫要多說話了?!?p> 見狀。
“可不得了,我又惹著你家姑娘了,”賈琮朝紫鵑干笑了兩聲,道:“粥先放在桌上,我到旁邊廂房里瞧瞧那兩只鸚鵡去。”
正說著話。
那邊紫鵑已經(jīng)用一只翡翠簪子將黛玉的頭發(fā)綰住,笑道:“頭發(fā)梳好了!”
說著,又拉了黛玉到桌邊坐下。
道:“稍后在迎春姑娘那邊吃的火鍋?zhàn)涌衫?,姑娘先喝些燕窩粥墊吧墊吧肚子,不然怕是受不住又鬧肚子。”
“你這丫頭,怎的什么話都往外說!”
黛玉有些羞惱。
紫鵑倒是渾不在意,依舊笑道:“三爺在這又不是什么外人,說兩句也無妨?!?p> 賈琮在一旁賠笑兩聲。
待喝了燕窩粥,賈琮黛玉二人起身往迎春她們住的小抱廈那里去了。
才進(jìn)屋。
賈琮就看到一個(gè)熟悉的身影正圍在眾位姑娘們身邊打轉(zhuǎn)。
卻是賈寶玉不知什么時(shí)候過來了。
見著林黛玉進(jìn)來,方才還硬湊在薛寶釵跟前說笑的賈寶玉,登時(shí)一下的跳起來,笑道:“妹妹也過來了?”
輕輕避過迎上來的賈寶玉,黛玉道:“迎春姐姐這又不是你那院子,怎的?還不興我來?”
一句話懟過去。
賈寶玉訕訕的賠笑道:“我哪有這個(gè)意思?”
林黛玉看也不看,轉(zhuǎn)身去到了鳳姐旁邊。
徒留下賈寶玉怔在原地,訥訥道:“我就是過來打了個(gè)招呼,怎的就這樣拿話堵我?”
紫鵑也不答話,笑嘻嘻的跑到了黛玉那里。
一旁。
鳳姐看看身邊的林黛玉,又想到昨兒來賈家赴宴的那些鶯鶯燕燕,頓時(shí)笑了起來。
朝賈琮道:“如今這獨(dú)一塊的香餑餑放在那,你想要我也眼饞的,真不知道最后能落到哪家的嘴里!”
沒頭沒尾的話,叫賈寶玉聽得莫名其妙。
屋里知道情況的人,則都是情不自禁的笑了起來。
當(dāng)事人賈琮無奈的看了鳳姐一眼,苦笑道:“我的好嫂子,這個(gè)玩笑話可是開不得,我還想著安生兩年的……”
眾人又笑了起來。
黛玉倒是聽得心里一動(dòng),不著痕跡的瞥了賈琮一眼。
心中的郁郁之氣霎時(shí)間消了大半。
薛寶釵輕輕的看過來,面上依舊笑盈盈的。
薛姨媽也只是打探了邢夫人的口風(fēng),心中的想法還不曾表露,加上寶釵心中也有些個(gè)猶豫,因此除了邢夫人,眾人都還不知道。
這位或許也將是爭“香餑餑”的選手之一。
外頭雪花愈大。
屋里銅鍋上蒸汽騰騰,陣陣清脆笑聲不時(shí)在抱廈里回響。
…………
卻說。
自年初二賈母宴請了眾誥命,后邊就以太過勞累為由,叫鴛鴦把前來賀節(jié)的親友都擋了,只和邢夫人、王夫人并薛姨媽等人閑話說笑。
或者同黛玉、寶釵、迎春、探春、惜春以及寶玉等人趕圍棋抹牌作耍。
其余人等,則是跟隔壁的寧國府一樣,見天的忙著請人吃年酒,廳上院里皆是戲酒,每天的親友故舊絡(luò)繹不絕。
如此接連忙了七八日。
整個(gè)年節(jié)才算堪堪是過去了。
可沒消停兩天,又是元宵佳節(jié)將近,寧榮兩府的下人們,早早的就把準(zhǔn)備好燈籠彩帶掛了起來,給兩座國公府憑添了幾分鮮艷。
等到十五這天。
賈母在大花廳里擺了幾席酒,又叫賴大定了一班小戲,帶領(lǐng)著榮寧二府的各子侄后輩,并各自的媳婦們家宴。
花廳上。
每一席旁邊設(shè)一幾,幾上設(shè)香爐、香盒、小瓶三事,焚著清新淡雅的百合香。
又有八寸來長、四五寸寬、二三寸高的點(diǎn)著山石布滿青苔的小盆景,里頭俱是新鮮花卉植株;小洋漆茶盤,內(nèi)放著舊窯茶杯并十錦小茶吊,里面泡著上等名茶。
上首更有那一色皆是紫檀透雕、嵌著大紅紗透繡花卉并草字詩詞的瓔珞屏風(fēng)。
妝點(diǎn)的恰到好處。
賈琮來到時(shí)。
便見著黛玉、寶釵、迎春等人俱都圍著一副十六扇的屏風(fēng),嘖嘖贊嘆不已。
好奇之下,賈琮也上前看了兩眼。
只覺得那瓔珞屏風(fēng)頗漂亮,其余的卻是什么也看不出來。
問了黛玉等人,才知道這屏風(fēng)竟是件極為珍貴的“慧紋”之物,藏者眼中的無價(jià)之寶。
原來,繡這瓔珞屏風(fēng)的女子,名喚慧娘。
因其出身書香宦門之家,又精擅書畫,便在習(xí)練女紅時(shí)以針線作畫,一開始不過是偶然繡一兩件針線作耍,并非市賣之物。
便如這屏上所繡之花卉,皆仿的是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故其格式配色皆是獨(dú)具靈氣,遠(yuǎn)非市面上的匠工可比。
在每一枝花的側(cè)邊,把古人題此花之舊句,或詩詞歌賦,皆用黑絨繡出草字來,字跡勾踢、轉(zhuǎn)折、輕重、連斷皆與筆書無異,技近乎道。
可因這慧娘不仗此技獲利,所以其作雖是遠(yuǎn)近聞名,但得者甚少,市面上稱其為“慧繡”。
偏這慧娘命夭,十八歲便病死了,如今竟不能再得一件的了,是以凡所有之家,縱有一兩件“慧繡”,也都珍藏起來不用。
市面上“慧繡”越發(fā)難得。
更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們,因深惜“慧繡”之佳,便說這“繡”字不能盡其妙,這樣筆跡說一“繡”字,反是有些唐突了,便商議將“繡”字隱去,換了一個(gè)“紋”字。
稱為“慧紋”。
此物珍貴,縱以當(dāng)年賈府之榮尊,也不過只有那么兩三件。
其中兩件還早早的就獻(xiàn)進(jìn)了宮里,只剩眼前這一副十六扇的瓔珞屏風(fēng),賈母愛之如珍寶,只留在自己這邊,高興擺酒時(shí)賞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