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大小畝
第二天,上元知縣簽押房。
帶兒子去蘇州的方博謙終于回來了,在聽王主簿匯報了秋糧的事情后,方父母緊急召開了上元縣經濟擴大會議。
與會人員有:知縣方博謙、縣丞丘尚景、主簿王哲寧、戶科科長歐陽磊、及其他一眾上元縣的佐貳官。
按常例、本次會議由方博謙主持。
待到方博謙長篇累牘的宣讀完上級的文件精神,其實也就是催他們趕緊交糧后,主簿王哲寧接過話頭,說道:
“歐陽科長,把今年的秋糧的上繳情況跟大家說一說吧。”
“各位大人,”歐陽磊一本正經的說道:“接應天府指示,在縣尊大人的英明領導之下...”
“打住,”方博謙讓他別廢話直接說重點。
歐陽磊尷尬的咳嗽一聲說道:“好吧,各位大人,在和國盈的掌柜對賬后,今年戶科一共收繳糧稅合糧一萬二千一百石。”
一萬二千一百石?除了三巨頭外,其他佐貳官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數據,不由驚了一驚,一陣交頭接耳。
才將將到往年的三成,這可如何向上頭交差,要知道去年他們千辛萬苦才求得朝廷免了本縣糧稅,今年上面無論如何都不會再開這個口子。
方博謙輕咳一聲,讓眾人安靜下來,問道:
“王主簿,昨天漕運衙門來人了?”
“來的是漕運的一個差官,催咱們早點把今年的秋糧交上去。”
“那你怎么跟他說的。”
“下官自是沒跟他說實話,只說今年光景不較往年,讓他幫忙向上面通融通融,多寬限個幾天?!?p> “那他怎么說?”
“他說每年金陵漕運發(fā)船的時間都是固定的,他無法通融。但他可以今年把上元縣的收繳次序排在最后,這樣也可以擠出十幾天時間。”
“十幾時間?”方博謙心里計算了一下,然后向歐陽磊問道:
“歐陽科長,十幾天時間,你能不能把欠繳的賦稅追回來?”
歐陽磊面有難色,“這個恐怖很難。”
“為什么?今年旱情不是緩解了嗎?”方博謙身邊的錢糧師爺問道
“是緩解了,”歐陽磊說道:“但大溪村那些刁民不知受了哪里的蠱惑,公然對抗衙門,拒絕繳納今年的賦稅?!?p> “對抗衙門?”方博謙皺眉。
“如果大人真要催繳今年的秋糧,那請縣尊發(fā)現票牌,我這就大人把那些那頭的村民都抓到衙門來?!?p> “抓人?這個不行,”和許多地方官一樣,方博謙當官的第一原則就是穩(wěn)定壓倒一切。
這種直接可能引發(fā)百姓大規(guī)模沖突的事,他自然是不愿意答應。
歐陽磊嘴角咧了咧,說道:“那大人,除了抓人,小吏就沒辦法了?!?p> “沒辦法,我看不對吧,”錢糧師爺再次發(fā)話,
“我查過戶科今年的糧串底賬,那些扛繳的村民都是因為糧稅翻倍增長的。歐陽科長你能不能解釋一下這是怎么回事。”
糧稅翻倍增長?與會的眾人好像明白今年糧稅為什么收不上來了,肯定是有人在糧串里動了手腳。
方博謙的目光也變的有些不善。好呀,你小子這是在損公肥私呀,這么大筆糧稅收不上來,不但朝廷損失了一大筆銀子,連老爺以后的“常例”也將活活少了一大塊。
面對眾人聞訊的目光,歐陽磊卻面色如常,不慌不忙的從懷里掏出一本賬冊。
“諸位大人,沒錯,這些糧戶的糧稅數目是我改的,但我這么做不是故意刁難那些糧戶,而是讓那些糧戶過去一直拖欠的數目回歸了正常。
這本就是本縣的黃冊,諸位大人如若不信,可以對比一下,小吏讓這些糧戶所繳的數額是不是和黃冊里一模一樣?!?p> 黃冊自太祖皇帝編訂而成,根據規(guī)定,每一里編一本黃冊,黃冊里不僅登記人口信息,還登記每一戶的財產和土地信息,是朝廷征派賦役的依據。
方博謙讓人找來一副玳瑁眼鏡,趴在案牘前和錢糧師爺仔細核對。
半晌,重重的嘆了一口氣。
果然他娘的一模一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
會后,
方華拿到錢糧師爺抱來的黃冊,一樣核對了一遍,結論和方博謙的一樣,大溪村那些糧戶糧串上的應繳數目和黃冊上一致。
“華兒,你說會不會是那個家伙把黃冊上數目也給改了?!?p> 方博謙踱著步在房間里轉著圈,他最討厭衙門里這些經老胥吏打交道了,一不留神就能被這些老油條們給耍了。
方華看了翻著桌上年代久遠,都快散架的黃冊,說道:“不會。黃冊不僅咱們縣里有,府里也有,他要是敢在這上面作假,咱們只要讓人去府衙問問,馬上就會露了馬腳?!?p> “那難道真像歐陽磊說的那樣,這些糧戶們拖欠了糧稅多年,這次被他一下子都查出來?”
方博謙想了想,又覺得不合理。衙門這些年的糧稅波動都不大,這說明有別人在幫他們繳這筆拖欠。
這都什么跟什么呀,真是一筆糊涂賬。
“孫師爺,以前衙門寫糧串也是對照黃冊來寫嗎?”方華問道。
“自然不是,黃冊是雖有太祖定下規(guī)制,每十年一更新,但早在成化年后就沒人再仔細做了,到了時間,大家依樣畫葫蘆把以前的東西直接抄下來....”
說到這里,錢糧師爺猛的一拍桌子,激動說道:
“我知道貓膩出在哪了?!?p> 方博謙被他唬的一激靈,趕緊問道:
“你快說,問題出在哪?!?p> “太爺,您知不知道大小畝?”
“這個,”方博謙忍不住翻了翻白眼,他一個讀書人哪懂得這些。
錢糧師爺倒也體貼自己上司,沒等方博謙回答,自己就搶答了。
“所謂大小畝,就是指黃冊登記的賬目和實際土地的畝數有差別。一塊地可能有十畝,但是在黃冊上只登記五畝,一塊地可能有五畝,但在黃冊上卻登記十畝,在黃冊上登記的數字叫大畝,是用來向府里報稅的,而實際的數字叫小畝,是用來征稅的。朝廷只知道大畝的數據,卻摸不清小畝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