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聽說你欲招募一千工匠前往長平館修筑軍營?”
賈詡直到晚間才回到家里,一進(jìn)門便開口問賈成?;诺奈葜袔讉€正忙著制作長幡書寫招募文告的新收奴仆見到老家主,趕緊伏地見禮。
賈成揮手示意王不移幾個去外院干活,笑笑道:“叔父回來了,我正要向叔父稟告這件事?!?p> 他如今也是六百石官員,家里又增添了不少仆役,不能像以前那樣一口一個老頭的叫賈詡,傳出去不太好聽,會被人譏笑不知士族禮儀。
老狐貍有些欣慰,這小子總算開竅了,要不然被侄兒稱呼自己老頭也頭疼,教子無方也是士人容易被詬病的失德行為。雖然這是私下里這樣亂叫,但難免隔墻有耳傳了出去,會被有心人聽到笑話自己。
“說說看,你是怎么想的?”
“叔父,我是從商鞅變法得到靈感的?!?p> “哦?莫非是莫非是商君立木建信?”
“不錯,我是這么想的。”
......
“想法是不錯,不用多久百姓定會自覺前往屯田??山ㄜ姞I不足取,會引起李稚然生疑?!甭犃酥秲嘿Z成詳細(xì)說明,賈詡出言指出其中不妥之處。
“那叔父以為該如何說?”
“就宣稱你要在長平館建莊園即可。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建什么都無所謂,關(guān)鍵是不要引起眾將疑慮?!?p> “叔父果然是老狐貍,思慮縝密?!辟Z成雙手伸出大拇指,給老頭點(diǎn)贊。
“你怎么又來了,簡直是不可理喻?!?p> “開個玩笑嘛,叔父莫要生氣。”
賈詡:“......”
第二日一早,賈成帶著鄭喜、王不移幾個在門口空地上豎起長幡招募工匠,后面還令人堆起高高的糧堆。
這時陸陸續(xù)續(xù)有很多北城里閭百姓聽到消息趕過來,一會功夫就有許多人圍觀,還指指點(diǎn)點(diǎn)小聲打探長幡上寫著什么。
有人見守在糧堆邊上士卒并沒有兇狠的拿刀槍鞭子驅(qū)趕自己,便大著膽子上前詢問:“軍爺,這上邊寫著招募工匠,真給發(fā)糧食?”
王不移便笑呵呵的走過去,朝賈成坐著的方向一拱手:“我家小郎君,賈功曹諱成,左馮翊賈詡賈文和公之侄,乃新任左馮翊功曹史。如今欲在左馮翊長平館修建莊園,感念北城百姓貧苦,在此招募一千工匠前往修建。小郎君心善,破例給出日結(jié)三斤粟米高酬,凡有相關(guān)技能,可于幡下報名?!?p> “什么?日結(jié)三斤粟米?”人群轟的一聲喧嘩起來。
這條件太優(yōu)越了,不要說如今西涼軍肆虐的當(dāng)口,就連當(dāng)初董卓秉政時期,甚至更早的桓靈兩朝,要征用工匠也是說征就征,哪會跟你說征用條件或者酬勞。
能給你口夾雜砂石的粗麥飯就不錯了,稍有不滿皮鞭棍棒當(dāng)頭就來,就是拿刀砍了你也沒處說理去。誰會像今日這樣還專門立起長幡,用這么優(yōu)厚的條件招募。
再者說,當(dāng)初左中郎將皇甫嵩招募北軍士卒平定黃巾亂賊也沒開出這樣的條件,何況只是去修建什么莊園?這里面肯定有貓膩,說不定招過去會面臨啥危險的命運(yùn)。
要知道三斤粟米,如果嘴巴扣一點(diǎn),肚子緊一緊,還能省出一半口糧養(yǎng)活家里好幾口人。這西涼軍小郎君有這么好心?不能去,絕對不能報名。
這些年實在是西涼軍糟蹋慘了,被大伙交頭接耳,互相告誡著不能上當(dāng)。
條件這么優(yōu)越,卻沒有一個上來報名。賈成也不急,在幡下找了塊陰涼地,擺上躺椅,拿卷太學(xué)里順來的書悠閑的看了起來。
足足過了將近一個時辰,太陽已經(jīng)高高掛起,圍觀的人群既不散去,也不報名,只是遠(yuǎn)遠(yuǎn)的竊竊私語。
這時破虜營火頭帶著人挑來早食給軍吏們食用,小蘭也拎著食盒出來,伺候賈成用餐。
賈成倒沒有刻意擺出古時名將們那一套“與子同食”的作秀把戲,現(xiàn)在能夠讓手下這五百人有吃飽已經(jīng)足夠獲得這些人的擁戴和忠心了?!芭c子同食”那套用出來反而適得其反,讓這些等級觀念深入骨髓的家伙手足無措,不敢吃飯了。
軍吏們的飯食并不豐盛,也不美味,但關(guān)鍵是量足。滿滿當(dāng)當(dāng)一大碗黃米飯,加上一塊黑黑的醬菜,散發(fā)著難以抗拒的香味。頓時讓圍觀的人群狂吞口水,發(fā)出一陣陣胃部蠕動的蛙鳴聲。
“軍爺,小的貫三,北城興河里石匠,若是報名能不能先領(lǐng)一日口糧?”一個看不出年歲的漢子實在忍不住飯食誘惑,大著膽子上前躬身詢問。
一看終于有人報名應(yīng)募,賈成放下飯碗,過來問道:“你叫貫三?是石匠?”
“回小郎君,小的家里代代都是石匠,阿耶曾征召修筑先帝文陵?!?p> “哦,看來你也是從洛陽過來的匠戶?!?p> “小的正是去年隨大軍遷移到長安的。”
“洛陽到此著實不易,家里還有什么人嗎?”
“回小郎君,家里還有一個十二歲的兒子,其他人...都在來長安的路上...餓死了?!?p> “遙遙西上咸陽路,萬里蒼茫起煙霧。傾身迥逐孤雁飛,鄉(xiāng)鄰親戚知何處。短短三百里咸陽路,葬送了多少無辜百姓。你是想領(lǐng)了這三斤粟米給家中孩兒吧?”
“小郎君恕罪,”貫三跪地磕頭,“家里沒錢買糧,小的父子已經(jīng)餓了好些日子,小的寧愿以后少吃點(diǎn),求小郎君發(fā)發(fā)善心,讓小的帶些粟米回去給家中孩兒?!?p> “你這樣也不是辦法,三斤粟米能讓你兒子吃幾日?”
貫三慘笑道:“能過一日是一日吧,小的...小的也沒有辦法。”
“這樣吧,你先帶兩日粟米回去,三日后帶著你兒子來此集中,隨吾一同前往長平館。”
貫三一愣:“小郎君,你不怕小的跑了?”
“跑了?”賈成哈哈一笑:“跑了就說明你父子愚蠢,丟了一份足以糊口的工作,而吾破虜營不過丟了六斤粟米,孰輕孰重?”
貫三聞言羞的滿臉通紅,大聲說道:“小郎君如此信得過小的,三日后小的就算腿斷了,爬也要爬到這里?!?p> 賈成一把拉起貫三,拍拍他肩頭:“去吧,回去和你兒子好好吃一頓,準(zhǔn)備準(zhǔn)備,三日后吾在此地等你父子?!?p> 貫三點(diǎn)點(diǎn)頭,從鄭喜手里接過一小袋粟米,抱在懷里大步離去。
見到這一幕,圍觀人群頓時有了變化,看向賈成的眼中也有了一絲崇敬的味道。
這個時代最重信義,大丈夫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別看經(jīng)歷了好些年戰(zhàn)亂,信義兩字還是深入人心。不管是誰,只要身上刻著這個烙印,就會擁有大量追隨者。
不要說幾百年前的季布、郭解、劇孟,還是此時的董卓、袁術(shù)、袁紹、曹操、孫堅等人,都是因為一直擁有信義的名聲而聚集了大量擁躉,才能夠成為一時俊杰,獨(dú)霸一方。
再過些年,劉備盡管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假仁假義,但他宣傳工作做的好,把自己操作成仁義代言人,照樣可以忽悠大批人才效忠自己,鼎足三分。
賈成立幡募匠,一諾贈糧的行為,正是符合了這個時代士人信諾的標(biāo)準(zhǔn),自然讓圍觀人群內(nèi)心起了變化,當(dāng)即便有數(shù)十人上來報名應(yīng)募。
賈成自然一一收下,照數(shù)發(fā)給兩日粟米。
這一日,一共有兩百多人報名應(yīng)募,十幾石糧食就這么發(fā)了出去。讓侯府家奴出身的王不移心疼不已,一直在賈成耳邊抱怨主人太大方了,萬一有些宵小騙了糧食一去不回,那咱們不就虧了等等。
賈成聞言笑而不語,吩咐他只管發(fā)糧。王不移無奈,只好一邊發(fā)糧,一邊惡狠狠的警告報名工匠不要失信,否則破虜營定會上門捉拿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