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堂主點了點頭,頗有些遺憾的說道:“我父親就是從太醫(yī)院退下來,從丁家手里接過鶴年堂,三十年經營打下了基礎。我雖說也算半個太醫(yī)院人,可終究沒入過太醫(yī)院,深以為憾!”
張介賓笑道:“你只是還繼承了這家百年老店,我們可是什么都沒有?!?p> “那是你自己不原行醫(yī),當年我可聽說了,夢石先生想將石仁堂交給你打理,你卻不愿接手,反而棄醫(yī)從戎去了。可惜了石仁堂這三十年多年的招牌,就這樣說沒就沒了?!?p> 曹堂主痛心疾首道,金英在時,一度成為京城名醫(yī)表率,說是執(zhí)掌京師醫(yī)壇三十年也不為過。臨老收了位關門弟子,本是傳授衣缽之用,可最終卻讓人大跌眼鏡。(眼鏡古稱僾逮,或叫叆叇,古已有之。最遲在嘉靖年間,就有眼鏡說法。)
張介賓訕笑道:“過去的事就別提了,況且我也沒有荒廢醫(yī)術。”
曹堂主聞言,收拾好情緒,他這是由張介賓之事,想起當年自己從父親手里接過鶴年堂的情景,一晃三十年過去,他也不再年輕??创龔埥橘e也跟自己的子侄一般,這才會失態(tài)。
“唉,也是當時我實在騰不出手,而寓居京城的名醫(yī),大都離京,以至石仁堂無人接手?!?p> 張介賓寬慰道:“曹堂主無需自責,當時朝堂動蕩,京城已非久留之地,遠離朝堂也是人之常情?!?p> “難哦,你說這世道怎么說變就便,短短幾十年,我是越看越糊涂。算了,不說這些渾話,張大人,您再給說說孟余堂的事,讓我們長長眼?!辈芴弥髡f道。
“我知道的也不多,太醫(yī)院一別,我們已經幾年沒聯(lián)系了,也不知他現(xiàn)在如何了?!睆埲暌頁u了搖頭。
“汝州據此也不遠,孟余堂沒來人購買藥材嗎?”張介賓問道。
“我祁州藥市近年雖說堪稱繁華,可禹州藥市卻是老牌藥材匯聚地,當年太祖高皇帝,甚至專門詔令藥商匯集禹州?!睆埲暌碚f道,最后嘆息道:“汝州就挨著禹州,又豈會舍近求遠?”
林幫主問道:“大人所說的禹州可是均州?”
“對,正是均州,不過十二年前改名禹州,都是一個地方?!睆埲暌睃c頭應道。
林幫主笑道:“原來是均州,前些年我也跑過那邊,不說別的,我們這藥材是一年一會,均州可是一年兩會定期交易,而且藥商多達兩三千家,確實遠比祁州藥市昌盛。不過那是以前,我敢斷定,不出三十年,祁州必定后來居上。”
“哦?林幫主自信何來?”曹堂主好奇問道。
“曹老弟沒去過禹州吧?”林幫主沒有回答,反而問道。
“未曾去過,自打接手鶴年堂以來,就在祁州辦藥?!辈芴弥魅鐚嵈鸬?。
“這就是了,禹州藥市乃是官營,這么說曹老弟可明白?”林幫主輕飄飄一句,也不多做解釋。
曹堂主恍然,二人相視一笑。可把眾人給看急了,李應試催問何故,二人卻都微笑不語。
林幫主趕緊岔開話題:“既已開市,我們不如出去看看?”
曹堂主也說道:“會卿你們也別急著買藥,這里面有門道呢,需要什么藥可以先看好,要買什么交給我,絕不會讓你們的銀子白花?!?p> 張介賓趕忙致謝,眾人離開跨院,走向藥市。
一路上除了所見所聞九成都與藥材有關,除此之外,還有不少當街賣藝之人,有猴子賣藝、跑馬戲、說鼓書等等遍布廟會各個角落。
眾人也不時停下觀看一會,打賞一些錢幣。
張介賓這時好奇問道:“昨各當家的不是出了不少戲,怎么先前就只見林幫主和張桿頭的人上了,其他當家的人呢?”
張汝翼解釋道:“會卿有所不知,我們這的酬戲向來就是兩場打底,早晚各一場,明日是正日子,還會加一場。林幫主他們預計是五日十一場戲,可不會一下子都出了?!?p> “除了正戲,各村百姓也會登臺獻戲,你們可能來晚了,不曾看到。除了廟前戲樓,大小藥市每日開市閉市前也都會唱一場戲。會卿你怕是看不過來咯!”曹堂主說完,還打趣道。
眾人聞言都是哈哈大笑。
“這沒關系,反正就圖個熱鬧?!睆埥橘e不在意,哈哈笑道,接著又說道:“大家其實也不用跟著,你們都有生意要打理,自去忙,有汝翼兄相陪就行了?!?p> 林幫主說道:“反正順路,我也是要去藥市看看的?!?p> “我此來就是買藥,先看看品相和行情,了解一番。來日方長,不必急于一時?!辈芴弥饕舱f道。
來到小藥市,林幫主告辭回了自己的藥廠,前鋪后廠,里面有數十人在做藥材加工。
張介賓一行沒有進去打擾,繼續(xù)逛著,不時能聽到一聲吆喝:
“杭州養(yǎng)齋藥室,購人參百斤,寶和號成交!”
“太原廣盛號,購川錦紋三百斤,順安藥行成交!”
“嶺南馮了性藥號,購莊浪大黃兩百斤,平涼衛(wèi)成交!”
……
張介賓聽到這,不由得停下了腳步,李應試不解問道:“會卿,怎么了?”
張汝翼和陳繼盛也看了過來,張介賓說道:“沒事,只是聽到川錦紋和大黃,不由愣了神。”
“這兩味藥有什么問題嗎?”陳繼盛不解的問道。
張汝翼笑道:“傻孩子,這是一味藥。”
“哦?”不僅陳繼盛,就連李應試也愣住了。
“藥材有很多別名,大黃在蜀地又叫川錦紋,此前說起大黃,必然以莊浪產的為佳,可蜀地后來居上,嚴格育種,如今逐漸有取代莊浪的趨勢?!?p> 張介賓解釋道,他祖籍是綿竹,那個時代的人無論走多遠,過了多久,一定會尋根問祖,不忘祖地。因此無論是張介賓還是日后的張岱,都是自稱蜀人。而其實他們都已經離開蜀地近三百年。
“確實如此,以前大家都是不遠千里去莊浪采購大黃,如今你們看,平涼衛(wèi)都不得不千里迢迢來此。”張汝翼笑道,他是祁州土生土長的人,自然是樂見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