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弘祖聽了黃清源的話后,渾身一震,也不在繼續(xù)堅持,而是躬身行了一禮,方才起身。
黃清源見徐弘祖求道目的另類,可內心赤誠,雖然資質普通,但是心性堅毅,滿意的點了點頭,隨口說道:“接下來的路上,貧道可以引領你踏上修道路,你有什么疑惑也可直接問出,貧道若是知道,定然會給你解惑?!?p> 徐弘祖聽得一愣,不想眼前這老道長竟如此‘大方’,這么輕易給了自己如此機緣,連忙又躬身行了一禮,“道長,弟子……我,我從沒奢望過能成仙長生,只求多活些歲月,能走遍這大好山河。”
黃清源見狀,用手一指,便將五行筑基法傳給徐弘祖,既然他心中有著自己的追求,放著大道坦途不要,修道也只是為了心中那念想,黃清源也就不在多言,而是遵從自己本心傳下道法。
“入道之法你先體悟一番,明日開始便隨貧道打坐吐納,其它法門等你筑基完成,貧道自會傳授?!?p> 徐弘祖感受著腦海中突然多出來的知識,瞬間就喜上眉梢,他知道有了這些知識,離自己心中的夢想就不在遙遠了。
……
自從黃清源開始做起徐弘祖的‘引路人’后,兩人行徑的速度變慢了起來。
這一路上,徐弘祖除了一如既往的記錄著各地見聞外,還不斷的汲取著黃清源傳授的修行經(jīng)驗。
而黃清源也沒閑著,除了必要的土行修行,他還沿途收集農(nóng)、歷、醫(yī)、藥……等實用的雜學,這些雜學看似不太重要,但對行教化收攏氣運的黃清源來說,卻是重要的基礎。
他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他很可能在恒久的歲月中,都無法如圣人那般立下大教,教導萬族生靈。那么就只能從所謂的‘天地主角’入手了,而想在身為洪荒‘天地主角’的人族中行教化,那么這些對人族大有裨益的雜學就至關重要。
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實力弱小光靠苦修一途是沒有多大幾率追上前人的步伐,只能從這些微不足道的卻又有些前景的捷徑,來慢慢追趕前人。
如此一邊趕路一邊學習,黃清源也不忘反思和修正自己的行道方式,沿途路過村鎮(zhèn)時,他也會刻意停留,根據(jù)實際情況,在這些村鎮(zhèn)實驗自己剛領悟的雜學。
在對一些窮苦百姓行醫(yī)布藥的同時,也會結合腦海中的知識,給他們普及點切合實際,又比當下方式更有效率的農(nóng)學知識。
這些普通百姓雖然大多生活艱辛、目不識丁,但他們也不是毫無可取之處,他們回報給黃清源的一些樸實無華的經(jīng)驗,也豐富了黃清源所學,讓黃清源腦海中的理論雜學,更加具有可實際操作性。
徐弘祖見黃清源一路上所踐行的事,初時心里還是很不解的,在他看來黃清源所傳播的眾多知識,都極為淺顯常見,似乎對百姓并沒有太多益處,可隨著時間推移,看著黃清源不斷和各種各樣的人士交流后,一步步完善學問,他好像明白了點什么,又好像沒能完全明白。
霧里看花,卻不影響徐弘祖的記錄,他將黃清源行道的細節(jié)一一記錄在霞客游記當中,對黃清源來著不拒的‘做學問’方式,更是佩服不已。
……
“道長,雖然很佩服您的行為,但我還是不能理解您這么做的初衷?!?p> 這天,徐弘祖看黃清源隨意將自己整理出來的水利、醫(yī)藥、農(nóng)業(yè)等書冊傳授給幾個前來求學的年輕農(nóng)家子弟,他還是忍不住開口了。
不是他對這些農(nóng)家子弟有偏見,而是他十分清楚黃清源的這些書冊還遠遠沒達到大成,其中還有許多知識是可以完善的,只要黃清源接著把這些書冊完善下去,那將來這書冊就算不能成為名流千古的典籍,那也將會是一部實用且偉大的著作。
“呵呵!”望著那些求學人離開的背影,黃清源捋了捋花白的胡子,淡淡一笑,“這個問題貧道暫時也沒辦法回答,不過人力有限,將這些知識傳播出去的作用,遠遠比留在你我這樣不能學以致用的人手中,要更具實際意義吧!”
其實還有一點黃清源沒有說,那就是他覺得,自己的底蘊遠遠不夠支撐他將一種學問做到完美,那不如就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來替他驗證和完善,這從某些方面來說,并不影響他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聽聞此言,徐弘祖若有所思,確實如黃清源所說,這些實用的各種知識和經(jīng)驗,就算完美無瑕,可留在他們這樣的人手中,也是起不到半點作用,而如果傳播出去,讓更多百姓受益,那才是整理這些知識的最大意義所在。
“道長遠見,弘祖受教了。”
徐弘祖躬身對黃清源行了一禮,而后又問道:“道長既然現(xiàn)在就將這些東西全部傳播出去,是不是就意味著接下來的行程要加快了?”
是的,此時距兩人相遇到結伴同行已然過了四個多月,時間就在他們的忙碌中悄然流逝。
“你很急著去往泰山?”
黃清源不答反問,他心知相比于去哪里,他更在乎的是這次行程的收獲。
別看他只是結合腦海中的一些知識,從而完善著從這個世界收集而來的雜學,可他明顯能感受到冥冥中有什么微不可察的玄妙將自己籠罩,被這些玄妙籠罩后,他每日例行修煉起土行靈氣時,往往都是精進明顯。
在察覺到自身這微妙的變化后,黃清源最后還是從傳承的玉簡中尋找到一個相對吻合的答案。
找到相關答案后,黃清源第一時間按玉簡中的說法,用望氣術觀察自身,不一時,果然發(fā)現(xiàn)自己日益靈動的元神種子頭頂,時不時的有絲絲青黃之氣匯聚。
“天意垂青,人道功德。”
在傳承玉簡中,天之所以是青天,那是因為天道本源色青,故‘天意垂青’就是天道功德的體現(xiàn)。而人道功德色做金黃,所以只要積攢人道善功就會有金黃的人道功德加持。
不管是天道功德還是人道功德,只有順應天意,做出有益于生靈的事,才能得這功德加持。
雖然黃清源現(xiàn)在得到的功德幾乎是微不可察,但這功德的出現(xiàn),就已經(jīng)說明他行的道,是可以走得通的,只要他堅持不懈的去完善,去踐行下去,是對天地生靈有大行的,他也將收獲更多。
徐弘祖自身的資質有限,已經(jīng)四個多月了,還是沒能完成百日筑基,自然黃清源也就不會告訴他這些天地間的秘聞。
“不急,跟隨道長的這一段時間,弘祖發(fā)現(xiàn)比自己游歷名山大川的收獲更多。”
聞聽黃清源的話,徐弘祖趕忙搖頭,態(tài)度誠懇地說道:“就是見您把書冊都送出去了,故而才會有所問?!?p> “你我本就沒打算在一地久留,所以在給求學之人講解后,只能把這整理出來的書冊給予他們,讓他們自行去琢磨了。”知道了徐弘祖的想法后,黃清源點了點頭,解釋道:“這些知識已然在我腦海中,想要的話,隨時都可以繼續(xù)完整的在寫一次,這樣不是讓知識可以更高效的傳播嗎?”
黃清源的話讓徐弘祖沉默了,如果可以的話,他一定會指著黃清源的鼻子反駁道,那這種高效率只是適合你們這些‘方外高人’吧。
要知道普通人的精力有限,就算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想要一遍遍將知識從腦海中轉化完善成書,那也是不太實際的。
“好了,我們已經(jīng)在此處停留有幾日了,是時候繼續(xù)上路了?!?p> 見徐弘祖沉默不語,黃清源便將諸多思緒暫且拋開,神色平靜地對他吩咐一句。
得到黃清源的吩咐,徐弘祖默默轉身去收拾自己的行李,不一會功夫,二人就又踏上了前往泰山的路途。
四個多月的走走停停,二人現(xiàn)在所處的位置已經(jīng)過了新汶,只要在宮里這度過小汶河,那距離泰山的路途也就不遠了。
又經(jīng)過了半天跋涉,就在黃清源和徐弘祖二人,將將要踏入宮里地界時,在山道一處開闊地,忽聽一聲,“終于讓我碰到你了?!?p> 就見山道旁的開闊地上,一個穿的僧不僧道不道的獨臂青年修士,跳將出來堵住去路。
見來人這幅模樣,在看他身上那遮掩不住的業(yè)力,黃清源抬手阻止想要上前詢問的徐弘祖,皺眉望著來人說道:“不知道友堵貧道二人去路是何緣由?”
那獨臂修士,獰笑一聲,呵斥道:“你這老牛鼻子,前些時日將我?guī)煹軞⒑Γ皇俏蚁x兒有尋氣的本事,還真就被你從身旁溜走而不自知了。”
來人正是百蠻山綠袍老祖的大徒弟辛辰子,他此次外出根本就不是來替什么師弟報仇的,只不過是奉命出來辦事而已。
聽了辛辰子的話,黃清源的眉頭皺得更深了,他來到這個世界,人就只打殺過一次,還是帶靜閑游歷時發(fā)生的事,沒想到還真被人尋仇上門了。
一塊六毛三
有書友建議不要在穿越世界待得太久,這一點我回答一下,本書不會一直穿越很多世界,再者每穿越一次世界,主角都要有所成長的,所以會顯得寫得很長,可不是快節(jié)奏就只能這樣了。 還有就是收小女孩的問題和就下傳承的大能問題,吐槽的人很多,這里不做解釋,主角在蜀山成仙后,就會返回洪荒,這兩個問題在如猜不出來的,可能會在洪荒的劇情或者第二次穿越給出答案,就這樣吧!今天家里來客,發(fā)一章三千字的,以后可能都是3千字的章節(jié),一周保持7到9更這樣,謝謝大家的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