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張氏聽小鐺說傻柱跑了。
顧不得躺尸。
屁股底下就跟按了彈簧,一個健步的跳下了床,隨手抄起了一把錘子,還把一旁猶豫著要不要換床褥子的棒梗招呼了起來。
“棒梗,奶奶的好乖孫,咱們?nèi)ピ疑抵业逆i,一個大院住了這么些年,鎖門干嘛?防誰?他走了鎖什么門?之前棒梗在雨水那屋住的好好的,他妹夫來了,讓咱把房子還回去,現(xiàn)在咱就把房子要回來,棒梗,聽奶奶的,到了傻柱家跟前,就拿錘子砸鎖,出了事,有奶奶護著你。”
罵罵咧咧的憤怒表情。
不知道的人錯以為賈張氏是在罵傻柱。
只有賈張氏自己心知肚明。
她是要把棒梗給送進去。
不是賈家的種。
留著沒用。
權(quán)當為她那個苦命的兒子報仇了。
棒梗不知是計。
還以為賈張氏真是為他考慮,隨手接過了錘子,這就要往出走。
聽賈張氏的話。
砸傻柱家的鎖頭。
秦淮茹慌了。
劉建國當初當著他們一干眾人的面清清楚楚的放話,誰也不能撬鎖,否則就得進派出所,她說啥也不能讓棒梗進去,壞了名聲,將來怎么娶媳婦。
“棒梗,你給我站住。”
棒梗不情不愿的停下腳步,看著賈張氏。
很明顯。
他還是聽賈張氏的話更多一些。
對秦淮茹。
心里帶著怨恨。
十三四歲的棒梗,懂事了,曉得了很多,許大茂帶人給棒梗脖子上掛爛鞋這件事,讓棒梗十分抵觸秦淮茹吸血傻柱的行為,心里連帶著怨恨秦淮茹,怨恨傻柱。
也更加親近賈張氏,賈張氏對他多好,讓他進傻柱那屋偷東西,說這不是偷,這是拿,還說傻柱對秦淮茹心懷不軌,棒梗偷傻柱家的東西,就是在替秦淮茹出氣,多好的砸鎖的機會,怎么秦淮茹還不讓了。
“媽,奶奶說傻柱家的東西就是咱們賈家的東西,包括傻柱家的房子,也是咱們賈家的房子,傻柱憑什么在咱們賈家的房子上面上鎖?”
棒梗的三觀不正已經(jīng)被賈張氏養(yǎng)成。
這么缺德的話。
就這么理直氣壯的說了出來。
也有要傻柱好看的想法在。
賈張氏跟棒梗說,說棒梗是賈家的頂梁柱,要保護秦淮茹不受傻柱的侵害。
在棒梗眼中,自己砸傻柱家鎖頭的行為,就是向傻柱宣布自己可以保護秦淮茹不再被傻柱欺負的行為。
傻柱是四合院戰(zhàn)神,打的許大茂抱頭鼠竄。
自己砸了傻柱家的鎖,是不是意味著自己成了新一代的四合院戰(zhàn)神!
手中的錘子。
揚了起來。
“傻柱家的鎖,我棒梗砸定了?!?p> 賈張氏火上澆油。
唯恐棒梗不砸鎖頭。
“還是我大孫子乖巧,咱們賈家的門傻柱他有什么資格上鎖?進咱們自家的房子,還需要砸鎖,天底下有這樣的道理?”
“媽,劉建國是傻柱的妹夫,人家說過不能砸鎖的話,棒梗砸鎖,他會進少管所?!?p> “我不管,我就知道傻柱的房子必須是咱們賈家的房子,棒梗將來長大了拿什么結(jié)婚?!辟Z張氏肆無忌憚的開始撒潑,“我老婆子都在里面待了好幾天了,我怕這個?我老婆子都是死過一回的人了,我還在乎這些?傻柱不是個東西,易中海也不是個玩意,他們家還來了一個窮親戚,我老婆子看他什么時候倒霉?!?p> 對面的易家。
隔著玻璃聽著賈張氏口吐芬芳的翠芬。
眼神中閃過一絲寒意。
良言難勸該死鬼。
賈家人主動找倒霉。
也就怨不得她心狠手辣了。
一個撒潑的老虔婆加一個仗著姿色胡亂算計的小寡婦。
全然不知大禍臨頭的賈張氏和秦淮茹,一大一小兩寡婦還在為棒梗暗中較勁,一個說不能砸鎖,一個說能砸。
吵吵的聲音飛入了易中海的耳簾。
收拾屋子的易中海。
停下了他手頭的營生。
賈張氏這罵街的聲音,似乎提醒了易中海。
剛才翠芬跟易中海說她做好了萬全的計劃才蹬了四合院的門,可是剛才易中海在介紹傻柱妹夫劉建國的時候,翠芬的表現(xiàn)明顯帶著點詭異。
時間雖短。
易中海卻還是注意到了。
倘若真的做足了萬全之策,應該曉得劉建國以傻柱妹夫的身份入住四合院這件事,那她臉上的詭異又代表著什么。
易中海就仿佛抓住了關(guān)鍵點。
這個翠芬好像也沒有傳說中那么計劃周全。
看著對面的賈家。
易中海微嘆了一句。
棒梗呀。
頭大。
不知道棒梗得了什么毛病,十二三歲的年紀,夜夜尿床。
急。
還急翠芬。
家里莫名其妙的住進了一個狗特務。
易中海心慌。
別看他跟翠芬同樣的出身,但是二十年安穩(wěn)的軋鋼廠生涯,讓易中海對這個潛伏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
兒子有。
閨女有。
打生打死干嘛呀。
千言萬語再一次化作了一聲低低的嘆息,內(nèi)里的酸甜苦辣咸豈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哎字就可以概述的。
……
二十號紅星四合院。
從醫(yī)院歸來的劉建國帶著他的幾個手下,第一時間出現(xiàn)在了事發(fā)現(xiàn)場。
雖然案子已經(jīng)被更高一級的部門接手且紅星派出所沒有了插手的資格,但劉建國卻以學習人家破案手法為名,帶著丁愛國他們幾人來到了現(xiàn)場。
映入眼簾的一幕。
委實讓劉建國不敢相信他眼前看到的一切。
原本還散發(fā)著年代氣息的四合院變成了廢墟,整個前院與其相連的房子基本上被燒毀了,殘垣斷壁的豎立在原地,像劉建國無言的闡述著當日的慘烈。
大火焚燒了一切!
線索。
證據(jù)。
等等。
劉建國來,心里也是打著有棗沒棗打三竿的想法。
看看。
轉(zhuǎn)轉(zhuǎn)。
發(fā)現(xiàn)了線索還則罷了。
發(fā)現(xiàn)不了線索也無濟于事。
劉建國更傾向于后者。
根據(jù)丁愛國他們幾人的交代,事發(fā)的當天晚上及次日,上級部門便派出專家對整個案發(fā)現(xiàn)場進行了詳細的排查,所有有可能被發(fā)現(xiàn)的線索和證據(jù),都被人家專家過了一遍又一遍,不存在留有殘存線索的可能性。
真以為專家是磚家?
人家沒有前面那個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