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老大憨,老二精”,此話不錯。
老蔣小的時候一學習就頭疼,所以他對三個孩子都要求不高,尤其是對女兒,上不下去就不上了。
據說老將小時候上學都是自己帶飯,帶去幾個煎餅又原封不動帶回來幾個。
您猜怎么著?
頭疼,吃不下飯。
人家上學花錢,他倒好,上學省糧食。于是早早的就退學了。
老蔣的大兒子老實本分,在學習上也是如此,到了初二,突然覺醒,一門心思學習,家也不回了,打地鋪打了兩年,順利上了市里排名第二的高中,后來連續(xù)兩年高考,被爸爸逼著去了不太滿意的一所大學。不過老蔣的大兒子是全村里第一個大學生了。
我和老蔣的二兒子是朋友,他在我所在的城市賣炒貨,到了冬天,炒花生炒瓜子是我的最愛,一來二去,就聊了起來。
老二聽我說是老師,便請教如何教育女兒。
我素來不好為人師,但是真心想想幫助一下個做小生意的與我同樣流浪他鄉(xiāng)謀生的朋友。
他說自己25歲就生完三個孩子了,滿臉的幸福和驕傲。
我不以為然,我一個女兒,他兩個女兒一個兒子,生活質量顯而易見的差距。我有點的同情他。
這種同情也可能來自他自己的講述吧,也可能來自我相較而下的優(yōu)越感。
他一年到頭奔波,沒時間陪孩子。我下班接娃陪學習陪玩兒一項沒拉下。
他一年到頭忙碌,沒時間放松。我寒暑假野居深山,輕松自在。
他一年到頭為孩子學習焦慮。我女兒上的最好的民辦學校還免費。
如此相比,我更同情他了。
他說自己的大女兒成績平平,二女兒是天生學習的料,小兒子呢?他說一年級還看不出來。
這時候老二的老婆來了,據她自己所說,她是家里的小女兒,三個哥哥截然不同,大哥勤奮好學,東大畢業(yè),二哥三哥學習不行,在家務農,說到學習,她更是坦言自己完全無心學習,也是早早的下了社會,雖與我同齡,但是25歲就生完了仨娃,我那時才剛結婚。
她說領先了我們一代人啊,然后與丈夫相視一笑。
一個熟客來買了一斤花生,付了十元,老二用熟稔的微笑送走了老顧客,繼續(xù)說道:“現在的孩子,太多躺平的了,你說,怎么在初中這個階段讓孩子一下子——一下子——那個詞兒怎么說來著,奧,對,開竅!”
他莫名的話,沒有邏輯,但是我聽出來了,他為自己的上五年級的老大擔心了,怕到了初中成績落下來。
“我想把孩子托舉出來,至少不像我們一樣!”
“你們不也挺好的嘛,自己做老板!”我違心地客套一句。
“嗨,這日子!不能再讓孩子這么苦了,至少考出來,可以選擇不賣體力!”他一本正經地回答。
我沒急著回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