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8章 闖軍至人山人海,守寧武以待后援
“無需多言,且看本將破賊于關下!”周遇吉大手一揮,虎目隨即調(diào)轉(zhuǎn),目光灼灼地看著遠處天地交接之處,黑壓壓的一片——那是闖軍先鋒所在之地。
僅僅是先鋒之軍,怕便已不下數(shù)萬之眾,其主力大軍該有多少人馬?!
不自覺地,周遇吉的眉頭也微微皺起。
身為一省總兵,周遇吉顯然也并不是那種無能、無腦之將。他也知曉眼前的陣仗絕不是自己這區(qū)區(qū)寧武關和麾下數(shù)千精兵能夠抵擋的。
身后支撐自己的大同、宣府的將領跟闖軍拉拉扯扯關系不清,自己也是有所耳聞的。但同為九邊之兵,一同抵御過不知多少次的清奴的襲擊。打斷了骨頭還連著筋,周遇吉是怎么也不愿意相信身后的戰(zhàn)友會臨陣而投敵,會陷自己于絕境之中。
于是,在周遇吉的視角之中,他固然可以趁著皇爺和太子的諭旨在手,從容率兵后撤,旁人也說不得什么。
可是自己一撤不要緊,身后大同、宣府的明軍既無雄關支撐,又無兵力優(yōu)勢,無聲無息地便暴露在了闖賊數(shù)十萬大軍的刀口之下,便是不想降也要降了。
如此之事,周遇吉斷不能為之也。
當然,在周遇吉的內(nèi)心深處,未必沒有阻闖賊于關下,會九邊之兵,立奇功于當世的想法。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僥幸心理,造成了周遇吉的囚徒困境,也造成了如今朱慈烺的危局。
有道是“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有太多次按死李自成的機會,都在崇禎或是某些將領的心中之賊作祟下,付諸東流。
卻說勸降的闖軍使者連滾帶爬地就已逃回營地,而闖王也帶著幾名重將,來到了先鋒營地之中。
偌大的軍營之中,一名彪形大漢端坐中央,一只被眼罩護起的眼睛表明著他的身份——正是大順國闖王是也。
“稟闖王,關上之將不識天命,未待末將良言相勸,即以箭矢相擊,末將極力格擋,方才得以脫逃。愿我王給吾兩萬精銳,盡屠之?!笔拐邜汉莺莸叵蜿J王匯報著關前勸降的情形。
當然,其中周遇吉射箭以明態(tài)度是真,但其格擋之事卻是假。
闖王自然知道自己的手下是個什么情況,但身為上位者,他比崇禎高明的地方就在于會給予手下足夠的空間。
不論是犯錯的空間,抑或是發(fā)揮的空間。只要不觸及底線,不違逆自己的核心利益,別說是夸大其詞,就算是給自己戴綠帽子(高杰)甚至是射瞎了自己一只眼睛(陳永福),他都能納而用之。
如此大度的用人姿態(tài),也自然換來了手下的拼死以報。一隊隊的明軍倒向了闖軍,然后搖身一變,便從一群毫無戰(zhàn)斗力的散兵游勇,刷的一聲變得既能抗又能打,甚至能跟清軍的滿八旗正面硬剛,要知道曾經(jīng)的他們,同樣的他們幾乎在清軍面前一觸即潰。
其中最為夸張的,當屬陳永福,沒錯,就是射瞎了李自成一只眼睛的這位明軍將領。在投降李自成后,李自成折箭為誓,永不追究,更封陳永福為文水伯。
而陳永福呢?投桃報李,在李自成山海關大敗之后,李自成一路西逃,為了給李自成爭取逃亡的時間,陳永福在太原以少量兵力力戰(zhàn)清軍主力,終城破而戰(zhàn)死沙場。
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大抵如此。
當然明軍倒戈之后戰(zhàn)力的大增,或許也有糧秣餉銀充沛的緣故,但闖王的個人魅力和他對于降將的態(tài)度與方式也絕對是值得朱大太子好好學習。
所以,雖然明知使者所言不實,但闖王也并未追究。得到了“關中主將不降”這一關鍵信息,對于闖王而言便已足夠。
闖王點點頭示意使者起身,隨即又向斥候問道:“眼前寧武關中軍情如何?何人為之主將?”
“稟闖王:寧武關中有山西之精兵五千余,其主將為山西總兵周遇吉?!币幻麧h子當即回令道。
“周遇吉?”闖王眉頭微微皺起,臉色已不似方才那般放松:“可是在代州埋伏我軍,傷我萬人之周遇吉?”
“正是此人也!”那名漢子立刻回答道。
“此人不可小覷也!代州一戰(zhàn),僅以數(shù)千軍力,伏擊我數(shù)萬大軍,致使我大軍傷亡萬人,卻仍能全身而退?!币慌砸灰u青衫的書生雙手抱拳勸諫道:“今又有寧武之雄關,恐怕不易攻之也!”
“宋軍師勿憂,我數(shù)十萬大軍,豈會怕了著區(qū)區(qū)寧武關!便是一人吐口唾沫也能把著寧武關給淹了!”一名將軍笑著出聲回懟著剛剛的青衫書生。
“怎么跟軍師說話呢!”闖王單眼一睜,不怒自威地看著出言的將領。
那將領似乎也是個二皮臉,當即便沒臉沒皮地向著那青衫書生,闖軍首席軍師——宋獻策深深的一禮,隨即又是一陣的道歉。
果然,有人的地方那便免不了爾虞我詐,即便是一心推翻“暴明”的起義軍中,也是山頭林立。
不說多的,光是軍師,李自成手下便有三人——宋獻策、李巖和牛金星,而除了宋獻策這個“算命師”外,其余兩人都各自有支持自己的部從。而這也是宋獻策被尊為首席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其余兩人麾下的部從勢必不太服這位“首席軍師”。于是便有了以上的一幕。
當然,李自成手下也不僅僅是只有這幾個派系,大大小小的義軍雖然歸于其手下,卻也是各自相互獨立,再加上投降而來的明軍天然便與起家的起義軍尿不到一個壺里。說句大順軍中派系林立是絲毫不為過。
可以說如今的全靠著李自成的個人魅力與連戰(zhàn)連捷的勝利才勉強捏合在了一起,而這樣松散的組織結構,一旦遭遇一場敗仗,甚至無需過大,便足以使其分崩離析。
但顯然,闖軍陣營中并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又或者即便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不認為在孫傳庭大軍潰敗之后,明朝大地上還有誰能擋得住他們的無敵大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