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
譯文:人們的情感許多是做出來的,世間的習(xí)俗許多是虛假的怎么可以相信呢?孔子說:甜言蜜語、和顏悅色、畢恭畢敬,左丘明認(rèn)為可恥,我也認(rèn)為可恥??蓯u的是他們心中藏著怨恨,表面卻與人要好的虛偽行徑。
2、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圣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
譯文:人的欲望是多種多樣的,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事情成功了便享受功勞,事情失敗了便推托過錯(cuò),圣人尚且不能超越這一點(diǎn),這大概是人的本性所決定的吧。
3、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jī)變,孰難料也。
譯文:欲望多了就會起貪心,極端自私就會有偏差,罪惡從此便產(chǎn)生了。老百姓害怕懲罰,官吏恐遭禍患,不得不收斂自己的行為;一旦有了機(jī)緣變故,誰都無法預(yù)料了。
4、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于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實(shí)哀;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恒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譯文:人們受害常常是因?yàn)閷θ藳]有仔細(xì)的察驗(yàn),人們遭受禍患往往是由于對人心慈手軟。齊桓公過份相信他的臣子,以致死亡實(shí)在讓人哀痛。
吳王夫差沒有吞并越國,最后卻導(dǎo)致吳國的滅亡。關(guān)系親密沒有超過父子的,可是像楊廣那樣的逆子卻總是存在;施以恩德沒有超過君對臣的,但是像王莽那樣的奸臣起卻從未斷絕。因此說人的內(nèi)心隱含著太多的欺騙,不能光看他的外表。
世上的事缺少情愛,做好事的人最后卻得不到功勞。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防范別人不要心存僥幸。這種技藝學(xué)習(xí),難道還能成為一個(gè)有智能的人嗎?
5、為上者疑,為下者懼。上下背德,禍必興焉。
譯文:上司的疑心重,下屬的恐懼就多。上司和下屬的心意不一致,禍?zhǔn)卤阌纱水a(chǎn)生了。
6、上者驕,安其心以順。上者懮,去其患以忠。順不避媚,忠不忌曲,雖為人詬亦不可少為也。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窺上意,愚者固持己見,福禍相異,咸于此耳。
譯文:高高在上的人驕傲,順從他可使其心安。高高在上的人懮慮,忠于他可使其免除懮患。順從不要回避獻(xiàn)媚,忠心不要忌諱無理,雖然遭人詆毀也不能少做。
上司能給你什么,自然能拿回什么,生死都控于人手,怎么能違背他們呢?因此有智能的人擅長暗中猜度上司的心意,愚蠢的人只堅(jiān)持自己的見解,他們福禍不同,都是源于這個(gè)原因。
7、人主莫喜強(qiáng)臣,臣下戒懷妄念。臣強(qiáng)則死,念妄則亡。周公尚畏焉,況他人乎?
譯文:當(dāng)主子的沒有喜歡手下的人勢力過于強(qiáng)大,當(dāng)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臣子權(quán)勢過大會招致死禍,想法荒謬會導(dǎo)致滅亡。周公姬旦尚且懼怕這些,何況是其它人呢?
8、上無不智,臣無至賢。功歸上,罪歸己。戒惕弗棄,智勇弗顯。雖至親亦忍絕,縱為惡亦不讓。誠如是也,非徒上寵,而又寵無衰矣。
譯文:上司沒有不聰明的,下屬絕無最有德行的。功勞讓給上司,罪過留給自己。戒備警惕之心不要丟失,智能勇力不要顯露。雖然是最親近的人也要忍心斷絕,縱然是干邪惡的事也不躲避。如果真的做到這樣,不但上司會寵愛有加,而且寵信不會衰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