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涌動來自于我想要成為一只羊。
羊是一種溫順的動物,如果你不刺激它們,它們并不會主動的攻擊你。只有當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才會做出應激行為。
羊兒們的適應能力強,因為他們是素食主義,他們可以吃草樹根樹葉,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他們也可以生存下去。
他們本身所體現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的。首先便是從他們的皮毛說起,綿羊的毛可以做衣服,而他們的皮則是可以制成羊皮筏,首先羊皮筏的主要材料是公羊的皮。
至于為什么是公羊的皮呢?
這是因為羊皮筏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渡河,那么就一定需要考慮到羊皮筏的皮囊需要充氣,母羊皮之所以不能用,那是母羊需要哺乳,懷孕或者是哺乳過的母羊皮長期使用會容易變形,而且在乳頭的位置會有很多的小氣孔,這也不利于在黃河之中渡河用。
如果人想要和綿羊“一較高下”的話,恐怕會事與愿違。我們都知道羊在人們的心中是溫柔善良的一個族群,雖然當今社會鼓勵人們要守住道德底線,善待他人,善待自己。
可如果真的要讓人像羊一樣善良的話,那么他必然在社會的叢林法則中無法生存下去。
古語有云:“人心難測!”最難猜測和估量的一定是人性。所以我們經常說“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以就羊的善良并不能在人的身上很好的體現這一首要因素就很致命。
羊是素食主義動物,人是雜食主義動物。人在自然社會中,以自然人的身份需要在人類文明社會中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生存資料必不可少。為了能夠得到維持其生命特征所需要的生存資料,人就必須出去尋找,這一點一般家中所養(yǎng)的綿羊是不需要的。
我們所熟知的綿羊,他們更相較于是一種躺平的生活。他們從出生到死亡都是被人類所圈養(yǎng)的。這類類似于“躺平”的理想主義,在人類族群中并不可取。
其次也是最致命的一點,如果人類像綿羊“學習”,那么從個人發(fā)展而言,其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所需要面對的危機超過自身能夠承受的范圍,那么接下來面對的將會是死亡。
曾經看過一部動畫片,其中最經典的一句臺詞是“我一定會回來的。”這部動畫片無論是從其整體的結構,以及所想要描述的事件非常清晰。只不過他們將狼和羊都進行了人物化,讓狼與羊向人類的習性層次方面更加貼切。
這部動畫片違背了自然規(guī)律,沒有讓狼如愿以償的吃到羊。反而狼和羊可以在一定情況下成為朋友,這不僅違反了自然規(guī)律,更是違反了動物在其基因中所世世代代相傳下來的習性。
在上文也說過這部動畫片將狼和羊進行進行更多的人類化,讓人們覺得他們更像是人類。這部動畫片中的種群擁有同族類和異族類之間共有的感情,同時這部動畫片更是將國家文化,深入其中,體現其寬廣的包容感。
這并不是我為了故意夸贊所訴說。
如果你深入思考,你會發(fā)現當在巨大危機來臨時單個種群無法應對的時候,那么種群之間的恩怨,過節(jié)所擁有的習性,都會在這場危機中被巨大的壓低。
一個種群的根本使命是繁衍后代,使其種族不滅亡。那么當總局們都遇到強烈的危機感來臨時,都知道他們無法戰(zhàn)勝的時候,種群之間相互的爭斗便成了一件沒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我們可以在這部動畫片中觀察到,許多肉食性動物,雜食性動物能夠在其原本的“食物”最虛弱的時候,可以給予其一擊斃命的關鍵時刻,他們壓制住自己應有的天性。
“世界上沒有共同的敵人,只有利益是先選條件。如果那一份利益不能使你們停下紛爭,和平共處,那么只能證明那份利益在你們眼中還不足夠大?!?p> 沒有任何問題是兩個相互擁有意識的單獨個體在利益一致對外的情況下,不能解決的。
緊接著正題,羊本身在其身上所擁有的優(yōu)點,價值,但是當人去做羊所做的事情的時候,那么所有在羊身上能夠體現到在人身上不能體現,反而顯得更加卑劣。
羊群中有德高望重領導羊群面臨險境的主要負責人,但是這只羊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領導,那么就只能由羊群所有羊的身家性命來作為驗證。
某一天,你看到一大片羊群還活著的時候,那么就證明那群羊群中的最高領導人做出的選擇是正確的。如果你沒有看到它們,那么十分遺憾。
如果是家養(yǎng)的綿羊,那么一般都會有特定的人員去牧養(yǎng),他們活下來的概率更大一些。
相反,對于一個人而言,人所能做出的事情決定以及判斷事情發(fā)展的能力,遠遠高于一整個羊群。一個人頂一群羊,這樣的比喻不為過分。
羊有羊的牧羊人,人有人的“牧羊人”。羊的牧羊人體現的是他人,而人的牧羊人體現的是自身。一個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在別人手上,一個是將自己的身家性命交托在自己的手上。
雖然我們有時候會迷茫,但是我們還是會為了生活更好,不斷的去努力。我們偶爾去想成為某種“人”的時候,其實是一種思維的宣泄。經過這一場自我排解的過程后,我們又將以全新的面貌,狀態(tài),去面對未來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