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山,翠云峰。
郟山橫臥于雒城以北,其上樹木森列,蒼翠如云,向來是雒城子民入葬所在。
冢墓嵯峨。
北郟山上列墳塋,萬古千秋對雒城。
城中日夕歌鐘起,山上惟聞松柏聲。
翠云峰是郟山最高峰,山川絢麗,云日宣明。
昔年曾有元神真人于此開爐煉丹,傳下道統(tǒng),后來卻被王朝掃滅,如今只是尋常宮觀,成了雒城居民游玩去處。
青牛觀,便是翠云山上大大小小的廟宇之一。
樓觀后院,山壁之下。
星光迷離間,萬星宗師顯露身形,袖袍擺動,王景、“女尼”、武常住三人隨之而落,打量起四周。
“女尼”環(huán)顧,見不遠處的山壁上鑲嵌一方石碑,寫“古青牛觀”四字,落款漫漶不清,于是開口道:
“青牛觀?這里是郟山翠云峰?”
“不錯,”萬星宗師輕咳兩聲,面龐被星光所掩,看不真切,“此次引蛇出洞,伏殺金吾衛(wèi)上將軍孟禮,無奈女官楊回有仙劍認主,迫退我等,徒勞無功。幸而你等重傷了雒城令,差強人意?!?p> 仨人恍然,總算明白了方才雒城高空那道驚世劍意從何而來。
“慈悲,慈悲,原來我等刺殺雒城令,不過是一個引子罷了?!?p> “女尼”低宣佛號。
“不必失落,”萬星宗師語氣平淡,“此行失敗,我等早有準備。雖然孟禮不曾身隕,但焦公良重傷,雒城令之位空懸,亦是一個難得的機會?!?p> 他看向三人道:
“爾等今次出手,除了‘皂隸’外,剩余兩人不曾暴露身份,便繼續(xù)潛伏雒城之中,與麗娘聯(lián)系?!?p> 而后又伸手一招,武常住腰間那枚青白玉佩隨之而起,落入了他的手心。
“此玉乃是我九室派一位長老貼身之物,昔年贈予一位有緣人,授記他為門中真?zhèn)鳌?p> “如今你真身暴露,正好隨我返回九室派,避開風頭的同時也靜修一段時間,由武入道,得授根本典籍?!?p> 他看出了武常住只得武道入微境界,等同仙道出竅,此時改換根基,雖有一些阻礙,但也問題不大。
武常住眉頭一動,強忍著不讓自身喜意流露出來,微微俯身道:“尊宗師令?!?p> 一旁王景帶著面具,不為所動,古井無波。
早在第一次集會時,他便發(fā)現了“皂隸”就是曾在馬六之事上有過一面之緣的年輕人,也是他交易玉佩的對象。
如今武常住憑借從他手里得來的玉佩拜入九室派,對王景而言亦不算太意外。
——他本就知道這枚玉佩上有著因果糾葛,似是某種信物,只不過沒想到竟與九室派這道門第一大派有關罷了。
說起來,王家所傳武道《青陽融雪功》同樣與九室派牽扯不清,就連王家先祖王曦,亦是出身這個門派。
“如此看來,昔年得此玉佩,或許也有我是王家之人的緣故?!?p> 王景如此想著,卻沒有干涉萬星宗師與武常住的對話。
九室派,他日后定然是要去的,但不是現在。
萬星宗師略略囑咐幾句,告知了武常住九室派在雒城周圍的一些據點,便揮退了王景三人,化作一團星云離去。
方才雒城一戰(zhàn),他雖然沒有受傷,但也消耗頗多,最后更是直面了仙劍之威,識神為之所奪,亟需閉關調理身心。
能堅持將王景等人帶走,并交待好身后諸事,已算他毅力出眾了。
武常住身份暴露即將遠遁潛藏行跡,忙著返回銅駝坊,安排好一眾兄弟;“女尼”此行建功不大,雖有萬星宗師安慰,也難免心中悵然,與王景簡單交談幾句,便身合檀光離開。
最終只剩王景一人留在青牛觀中,緩步行至山門下,憑著翠云峰高峻地勢,將雒水之勝、京城風物,盡收眼底。
左手邊,有巍峨宮殿坐落,被郟山、雒水環(huán)拱一方。
山河扶繡戶,日月近雕梁。
正是上陽宮所在。
正前處,則是雒都百坊,內外郭城,星羅棋布,秩序井然。
“人居朝市未解愁,請君暫向北郟游。駐足于翠云之巔,枕大川,朝少室,小友有何感慨?”
此時青牛觀前游人如織,方才雒城高空的一場大戰(zhàn)對這些凡人而言毫無印象,只當是天象有異,春雷萌發(fā)罷了。
王景摘去面具,立在人群之中,毫不顯眼。
此時卻有淡笑聲從一旁傳來,向他問詢。
王景扭頭,一名面相清癯的老者正立在不遠處,鶴發(fā)童顏,眉眼湛然若神。
但在他陰神感應中,那里卻是空無一物,只有松柏森森,云水自然。
“九室派的真人?”
王景面露疑惑,若非他曾與閻羅天子有過一面之緣,知曉元神真人的特征,不然絕不可能察覺到對方身上的異常。
“小友眼界無差,正是老道。”
九室派的元神真人撫須而笑。
“傳聞九室派的元神真人壽元無多,即將坐化,不曾想卻是浮浪無根之言,不真不實?!?p> “并非如此,”真人搖頭,“老道第二次天劫即將來到,自知并無渡劫可能,不久于人世,于是外出走走,再看一眼這大好河山?!?p> 他看著王景,笑吟吟道:“然則臨去之前能得見小友,知我元芒道門復興有望,便足慰此生了?!?p> 王景默然,他曾推測過,此世的仙道元神只是叩開了生死玄關,但元神陰滓尚未洗盡,不曾返乾純陽,須得借助天雷造化之力方才得過,成就陽神功果。
此時老真人所言,無疑是對他猜測的肯定。
“小友不必介懷,”老真人笑了笑,“老道修行數千載,親眼看著元芒界仙道沒落、武道崛起,又不能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只能坐守一方,險些無顏面對歷代祖師。
“若非見了小友,差點就死不瞑目了?!?p> 他已經度過一次天劫,元神化作純陽,本質高于王景的陰神,早已看穿對方并非元芒界土著,是天外道門之人投胎就舍而來。
“昔年小友未曾覺醒時,我曾動念,欲將小友引入宗門,護持九室派傳承。后來又放棄了這點執(zhí)念,以為只要道門傳承不絕即可,一宗道統(tǒng)斷絕,如何比得過一界道門安危?”
老真人談笑之間道出一樁隱秘。
“原來如此,”王景恍然,“我幼年所遇異人,贈我觀想法與玉佩,想來便是你了?!?p> “那觀想法是九室派入門弟子筑基所用,贈予小友也是為了將小友引入仙道,并不高明?!崩险嫒顺姓J道。
如果王景不能及時勘破胎中之迷,覺悟前塵,那么有五色道宮觀想圖在,只要他勤加習練,便會壯大靈魂,從而使他突破出竅而非入微,得到天賦小神通,步入仙道修行。
老真人為了元芒界道門傳承,也算煞費苦心。
“未知前輩今日來此,有何指教?”
見到老真人如此鞠躬盡瘁,王景嘆息一聲,有些不忍,于是出言詢問。
“原先是為了護持門中弟子,免得被王朝所害。后來認出小友,故而特來相見?!本攀遗烧嫒撕Φ?。
“我觀小友修行,乃是大日一脈,似乎脫胎于《青陽融雪功》這門武道絕學?”
“不錯?!蓖蹙安⒎欠裾J,但也沒有交待自己的詳細情況。
老真人聞言頷首,也沒有探究內中詳情的打算,只是道:
“小友如此行事必有自身考慮,老道不便置喙,只是有一點須得提醒小友。按常理而言,青陽功修至練竅后,便進無可進,非得外物幫助,才能凝練武相,成就圣者。
“小友化武為仙,亦有可能碰到這個關隘,萬望注意。”
王景聞言皺眉:“初代清陽侯王曦,便是依靠外物方才功成?”
“不錯,”老真人頷首,“其實嚴格而言亦非外物。練竅修至圓滿后,三魂七魄盡數融入肉體,激發(fā)竅穴,天人交感,神意于虛空中凝練出武相。這一步,本就需要一些天材地寶的輔助。
“只不過《青陽融雪功》所需的天材地寶,有些太過特殊了?!?p> “是什么?”王景好奇道。
“大妖級數的金翅大鵬隕落后,遺留的一枚純青如意珠。
“以如意珠為寄托,點燃青陽靈火,身化大日,這才是青陽功突破武圣的秘傳法門?!?p> 老真人言辭鑿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