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聽完張玉的話,趕忙斟滿酒杯,雙手端起酒杯。
“岳父大人,請滿飲此杯,燧兒就交與你管教,此次出征一切以大局為重,如果他不聽指揮,該怎么處置就怎么處置,還望你們凱旋歸來,熾兒這邊會派出專人負責火銃軍的指揮,您只要覺得局勢無法控制,就讓他們上,可保大軍無恙。”
張玉聽完一飲而盡。
“老朽此生蒙圣恩浩蕩,現(xiàn)下小女又得寵嫁入王府,此生無憾,雖已是半百之人,空有一身武力,也能為殿下效犬馬之勞,此次出征,不勝不歸。”
說罷就要下跪,被朱棣一把扶住。
“明日一早,為將軍送行?!?p> 送走了張玉,朱棣留下朱高熾。
“火銃軍那邊你要確保萬無一失,這是第一次上戰(zhàn)場,帶夠了彈藥,務必一戰(zhàn)成名,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
“父親放心,兒臣已將所需前往的三千軍士的每把火銃都做過測試,并配備了五百把備用,帶火銃軍前去的是我們燕軍的老人手郭震,我會叮囑他,凡事以張將軍的命令為準?!?p> 朱棣擺擺手。
“你現(xiàn)在就去安排,明天一早讓他們隨大軍開拔,帶走多少火銃,就要帶回來多少,哪怕壞掉,零件也要帶回來?!?p> “父親放心,大軍必將凱旋而歸,火銃一把都少不了?!?p> 說完朱高熾退出前廳,趕去軍中安排明日出征事宜。
朱棣站在地圖前,盤算著目前的局勢,很快又會有幾個藩王被裁撤,湘王會自焚以死明志,在此之前建文帝不會動自己,所以自己必須抓緊時間,還要防止消息泄露出去。
自己北面的寧王上一世被自己誑了一次,但是他手下的朵顏三衛(wèi)戰(zhàn)斗力確實很強。
這一次要是收服了韃靼各部族的騎兵,或許就不需要再跟凝望聯(lián)合,更或許可以在建文撤自己之前先把寧王拿下,這也就避免了寧王后人的謀反,雖然沒有蹦跶起來。
第二天一早,北平城門外,朱棣望著騎在馬背上的張玉和朱高燧以及郭震,身后大軍三萬,火銃軍三千,全部帶著專門打造用來裝火銃的背包。
朱棣緩緩走到陣前。
“此次出征,為江山社稷,為了大明萬民,這些年來,元朝余孽和韃靼騎兵不斷騷擾我大明邊境,殺我百姓,搶我錢糧,今我燕王朱棣,起兵三萬,著張玉將軍領軍出征,我兒朱高燧一同前往,與各位同生死共進退,大軍凱旋之時,我會在此設宴,我們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犒勞大軍?!?p> 朱棣說完環(huán)視全場,雅雀無言。
“明軍威武?!?p> “威武,威武?!?p> 大軍齊聲呼喊。
“大軍出征,我在此恭候各位凱旋?!?p> “殿下請放心,我等定當不辱使命?!?p> 張玉拱手告別,一拉韁繩,戰(zhàn)馬調轉方向,一路向北,征戰(zhàn)韃靼。
大軍離開北平,一路向著韃靼各部族的領地前去,不斷有探子來報各部族的動向。
到了大明境外第二天,大軍就遇到了一股韃靼騎兵,不到千余人的騎兵,對方并未察覺到明軍到來,正在駐地歌舞升平,喝酒吃肉,張玉叫來朱高燧,和他兵分兩路,每人帶一千騎兵,火速包圍了這股韃靼人,對方還未反應過來就被明軍包圍了。
朱高燧騎在馬上大吼一聲。
“我乃大明燕王之子朱高燧,這位是大明張玉大將軍,爾等愿意為燕王效力的,放下武器投降,不愿投降的,可以拿起武器來,跟我大戰(zhàn)三百回合?!?p> 話音未落,突然周圍馬蹄聲起,被包圍的韃靼人拿起武器,原來這些部族雖然表面看起來各自為營,但實際上卻早已聯(lián)盟,明軍出境他們已經得到消息,這一只千人騎兵只是誘餌,現(xiàn)在周圍的部族騎兵全部蜂擁而至,張玉不愧是老將,趕緊招呼朱高燧與自己合為一處,畢竟來時的方向不會有敵軍,兩軍合并后,張玉一聲令下,兩千騎兵毫不戀戰(zhàn)快速后撤。
眼看韃靼人的騎兵越來越近,朱高燧突然看到明軍就在不遠處,已經列陣等待,張玉帶著朱高燧沖到陣前,明軍步兵打開盾墻,騎兵沖入后方,盾墻立馬合攏。
韃靼人的騎兵也陸續(xù)沖到站前,后方不斷有韃靼騎兵趕來,雖然每次數(shù)量不多,但是猶如百水匯流一般,騎兵人數(shù)竟然兩萬有余,明軍這邊三萬多人,兩萬步卒,近萬騎兵,三千火銃軍,還有十門火炮。
張玉認真分析著戰(zhàn)場形式,目前地處草原腹地,明軍處于一處緩坡上面,韃靼人在下,兩邊都是開闊地,明軍身后是一條不大的河流,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韃靼人要是沖鋒是上坡,勢必很消耗體力。
韃靼人游牧生活半生,這樣的地形在蒙古草原數(shù)不勝數(shù),他們的馬匹完全沒有問題。
雙方對峙著,朱高燧建言。
“張玉將軍,要不我們用火炮先讓他們瞧瞧威力,震懾一下?!?p> 張玉聽完叫來了郭震。
“郭將軍認為當前應該如何應對?!?p> 韃靼人馬基本聚齊,正在整頓陣型。
“回稟將軍,可用火炮先震懾一番,如果對方騎兵沖鋒,二位就看我們火銃軍怎么應付?!?p> 張玉聽完點點頭。
十門火炮排列陣前。
韃靼人見識過大炮的威力,但是也知道大炮射程有限,看到明軍推出大炮,韃靼各部族首領立刻知道必須立刻做出決定,要么沖鋒到大炮射程內,要么撤退到大炮射程之外,騎兵速度快,但也必須立刻做出決定。
幾人商議后一致決定趁機直接沖鋒,打明軍一個措手不及。
明軍這里,郭震已經悄悄安排火銃軍在盾墻后一字排開,火銃全部裝填好彈藥,準備隨時給韃靼人致命一擊。
一陣微風吹過,草原上傳來風吹草地的聲音,兩軍對壘,一言不發(fā)。
“明軍威武?!?p> 張玉抬頭怒吼。
“威武,威武。”
三萬明軍屹立大吼、戰(zhàn)馬嘶鳴。
“開炮.......”
張玉下令。
炮手裝填彈藥,點燃引信。
韃靼騎兵聽到開炮的命令后策馬沖鋒。
上萬戰(zhàn)馬齊齊沖向明軍,瞬間塵土飛揚,遮天蔽日。
大炮吐著火舌,炮彈帶著死難百姓的怨恨咆哮著飛向韃靼軍隊。
炮彈在韃靼騎兵后半部分爆炸開來,數(shù)不清的戰(zhàn)馬和騎兵被炸的粉身碎骨,鮮血飛濺在周邊騎兵的身上、臉上。
血腥的味道刺激著每一個人,讓這些游牧民族的人更加瘋狂。
他們發(fā)了瘋似的騎著戰(zhàn)馬揮舞著戰(zhàn)刀,紅著眼沖鋒,兩輪炮擊過后,已經全部沖進了射程之內。
眼看距離明軍還有不到五百米,郭震舉起旗號,盾墻放倒,盾兵下蹲,身后一字排開的火銃軍端起火銃。
韃靼騎兵之前跟明朝摩擦不斷,火銃已不是什么新鮮玩意了。
在他們眼里,火銃雖然殺傷力很強,但是每次射擊完裝填彈藥很慢,射程也不遠,基本一輪射擊過后等不及裝填彈藥,騎兵就可以沖到跟前。
但是他們遇到了朱棣,還是重生以后的朱棣,在陰曹地府研究火器兩百多年的科技小達人朱棣。
眼看還有三百米左右就到近前了。
張玉看郭震已經準備下令發(fā)射了。
張玉心里也沒底,火銃他見過,這種距離根本打不到韃靼人。
不過張玉相信朱棣,因為朱棣的能力他見識過,所以,一切一定早有定數(shù)。
郭震旗號一揮。
“啪啪啪啪啪......”
火銃擊發(fā)的聲音不絕于耳。
韃靼騎兵看這么遠距離就開始射擊,頓時覺得好笑,這個明軍將領看來什么也不懂。
突然,他的臉上一熱,他順手一摸,鮮血......滿臉都是鮮血......
沖在最前面的騎兵已經全部被打落下馬,慘叫聲、戰(zhàn)馬手上的嘶鳴聲,整個韃靼騎兵亂了陣腳,再這樣下去,一定會吃敗仗。
“大家不要慌,明軍的火銃一輪過后換彈藥很慢,我們的馬有足夠時間沖過去殺他們個片甲不留?!?p> 韃靼首領高呼道。
韃靼騎兵暫時穩(wěn)住了陣腳,繼續(xù)發(fā)起了沖鋒,可是這一輪射擊好像遠遠沒有結束,每把火銃已經打出了至少三次,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火銃,一輪過后,韃靼騎兵已經倒下了近千人,但是他們堅信這一輪射擊過后,他們能夠沖進明軍陣中肆意殺戮。
第一輪射擊過后,戰(zhàn)場只剩下騎兵沖鋒的馬蹄聲,受傷倒地的韃靼人的哀嚎,韃靼人瘋狂加速,因為他們知道屠殺明軍的時刻到了。
可是明軍火銃軍也發(fā)生了變化,第一波射擊結束的火銃軍退到后排,后排補上來又一排火銃軍,站定之后舉起火銃毫不留情開始射擊。
一秒、、、、、
兩次射擊只間隔了一瞬間。
韃靼騎兵徹底亂了,人荒馬亂,摔倒的、被火銃擊倒的、被自己人撞翻下馬的。
張玉大手一揮。
“明軍騎兵聽令,左右包抄,一個韃靼騎兵也不能放走,不下馬受降的直接擊殺。”
“沖啊,大明萬歲?!?p> 一時間,韃靼騎兵四散奔逃,明軍騎兵從兩翼包抄,韃靼騎兵死的死,傷的傷,全部被包圍。
只有幾十人逃了出去,騎兵要追,張玉說道。
“窮寇莫追,讓他們去吧,他們這一跑對我們有莫大的好處?!?p> 張玉身經百戰(zhàn),今天這樣的戰(zhàn)況從未見過,雖然明軍在地勢上略占優(yōu)勢,但是韃靼騎兵驍勇善戰(zhàn),這個優(yōu)勢并不算什么,火銃軍第一輪射擊之前,張玉都在做最壞的打算。
可是朱棣這只火銃軍簡直猶如天神下凡,放走的這幾十個騎兵就像是移動的喊話器,不出幾日,整個草原都會傳遍了明軍的可怕,接下來的形式只會越來越好。
朱高燧指揮著明軍打掃戰(zhàn)場,這一戰(zhàn),俘虜韃靼騎兵一萬八千余人,戰(zhàn)馬兩萬余匹,斬殺三千余人,所有的俘虜都被明軍的火銃震懾到了,當場愿意臣服,張玉分兵兩千,押送著他們的親人回北平。
“你們的親人會被送回北平,燕王殿下會好生安頓他們,你們只需安心為燕王盡忠,殿下一定會厚道他們。”
事已至此,這些韃靼人已沒有退路,此時的他們只有為燕王效命。
接下來的時日,明軍一路北上,沿途遇到幾股勢力,看到明軍大旗全都不戰(zhàn)而降。
明軍的火銃軍在草原上已經傳遍了,許多散兵游勇也慕名而來,紛紛加入明軍,一時間張玉出征帶的三萬余人已經上漲到八萬多人。
朱高燧一路啥也沒干,就是纏著郭震想要一把火銃,但是臨行前朱高熾有交代,火銃和每個火銃軍人都有相同的編號,任何人都不可以亂來。
朱高燧威脅要砍郭震的腦袋,沒想到郭震義正嚴詞的告訴火銃軍副將,如果我的腦袋掉了,你們也要嚴格執(zhí)行命令,絕不可負了使命。
朱高燧看威逼不行,又開始利誘,許諾金銀珠寶,美女豪宅,郭震依然不為所動。
最終,眼看無望,朱高燧弱弱的說。
“郭將軍,我也不要火銃了,接下來再遇到需要火銃軍上陣的時候,讓我打一次行不行,這個不過分吧,打完就還,說話算數(shù)。”
“好吧,下次您就頂替一名火銃兵射擊一輪,我只能幫您到這里了。”
看著朱高燧的可憐兮兮的樣子,郭震也很無奈。
大軍在草原橫行了半月有余,張玉決定往東走,到寧王的邊防附近再一路南下回到北平。
這一晚,大軍駐扎在河邊,搭起帳篷,火頭軍剛開始生火做飯。
巡邏的士兵來報。
“啟稟將軍,燕王殿下派人送信來了。”
張玉連忙接過信件,打開看過后交給了朱高燧。
“你也看看,我們再研究下一步怎么辦?!?p> 朱棣在信中寫到。
聽聞將軍帶領明軍北上第一戰(zhàn)大獲全勝,俘獲韃靼騎兵兩萬余,其親屬已至,我會妥善安置,告知這些韃靼人勿念,需全力以赴為明軍效力,大軍如果向東前進,如遇寧王所屬朵顏三衛(wèi),可試探一二,不需考慮寧王,如若可行,當悉數(shù)收編朵顏三衛(wèi),另有火銃三千近日送達,大軍在此地休整幾日,待火銃送達之日再行進。
朱高燧看了大驚失色,老頭子這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去打寧王的朵顏三衛(wèi),那是他爺爺賞給寧王的,如果這樣做,不就等于和寧王開戰(zhàn),寧王如果上奏朝廷,會給老頭子定個謀反的罪名,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建文帝正在撤藩,正愁找不到理由,這不是落人口實嗎?
張玉看出了朱高燧的擔憂。
“不必擔憂,殿下有勇有謀,一定做了完全打算,接下來就靜靜的等候,如老臣沒有算錯,火銃的到來還會有一封信一并送來。”
大軍休整數(shù)日,出征的這段時間,火銃軍一直按照朱棣的部署,住在軍營的正中間,在大營中間火銃軍又設一道防線,由他們自己巡防,此舉也是為了保證火銃軍的安全和保密。
修整地五天一早,遠處出現(xiàn)在一支車隊,前后千余兵馬護送,朱高燧遠遠看到大明旗幟和燕王旗幟,是父親派來的運輸車隊到了,朱高燧帶人前去接應,引至大營,帶頭的人掏出一封信。
“啟稟將軍,殿下要將此信交予您,讓您和小王爺、郭將軍一起看,殿下已送到,還勞煩將軍差人清點交接,小的這就打道回府,再北平等候將軍凱旋?!?p> 張玉安排了人去做了交接,叫來了郭震,三人在大帳中開始商議接下來的行動。
晚飯時分,張玉出了大帳,喚來各位副將,當眾宣布。
“明日一早大軍開拔,得密報,寧王邊境有韃靼騎兵騷擾,燕王殿下讓我們日夜兼程前去馳援,不得有誤。”
“遵命,將軍?!?p> 第二天一早,大軍開拔,火銃軍中又多了幾百人押送整箱的火銃,大家都知道可能有大仗要打,一個個卯足了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