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火爆的秋梨膏
距離在城中定居,已經(jīng)過去了半年時間。
僅憑著過硬的產(chǎn)品,外加上簫明時而的指點,他們家的生意可謂是如日中天,日進斗金。
經(jīng)過簫明之手,把地球上有名的‘秋梨膏’推向了這個世界,一經(jīng)問世,就獲得數(shù)人喜愛。
誰能想得到,如此好喝好用,能清肺止咳的好東西,居然會是用酸梨做的?
雖然這秋梨膏賣十文錢一罐,但是成本,卻是連一文錢都不到。
對于富貴人家而言,十文錢不過爾爾,揮手之間就能掙到,掉在地上連撿都不會撿。
但,卻能以這么便宜的價格,得到這么有用的東西,雖看起來像是藥湯,但卻比那些昂貴又苦澀的中藥,還好喝得多。
所以,這秋梨膏一上市,就受到了不少有錢人的追捧,他們派家仆過來時刻盯梢,一有貨就二話不說全買走,付錢也是相當干脆,甚至有時候還會多出一些打賞。
更有趣的是,隨著秋梨膏的名聲越來越響,許多有錢人都想囤貨,反倒在無意間形成了爭攀的局面。
那些有錢人家用起錢來十分爽快,小廝們?yōu)榱撕媒徊?,也是吵得不可開交,毫不退讓,最終這原價十文錢的秋梨膏,更是都炒到了五十文錢的價格!
倘若這時候推濤作浪,一定是賺上一大筆,但不論是簫明或是父母,都沒有意這么做。
世世代代是農(nóng)民的父母,忠厚老實的思想是刻在骨子里的,就算從商,也不想像商人那般刻薄和求利。
在他們眼里,廉價的酸梨通過簡單熬制,就可賣出十文錢的價格,已然是很賺的了,再高,錢拿在手里,他們心里也不踏實。
相比于父母,簫明想的就多了,肆意提高價格,只會招來更多的麻煩。
一方面那些有錢人如今不過是一時興起,等冷卻過后,發(fā)現(xiàn)自己花了冤枉錢,就算很少,但心里難免會不滿,倘若還是個小肚雞腸的富人,說不準還會來找他們的麻煩,眼下在城中尚未立穩(wěn)腳跟,還是少和他們打交道。
至于另一方面,這很好用的秋梨膏,不可能只是提供給富人,倘若提高了價格,變成了有錢人的特供,那一些窮人要怎么辦?若真需要時,如此天價又如何負擔起的?
想到這些,簫明也沒有說要漲價的事,就讓事情自然而然的發(fā)展吧。
儲存秋梨膏的風波一兩月就過去了,富人們家里不會缺,過段時間也就冷淡了心思,雖然這樣,但這家賣秋梨膏的小攤,卻讓他們給記住了。
對于暴利還可以堅守本分,一直保持十文的‘低廉’,不趁機牟利,實屬難得。
富人們欣賞的就是這種本分道德,更樂意為秋梨膏做推廣,從而反倒保證了秋梨膏以后的穩(wěn)定收入。
這半年來,靠著秋梨膏賺到的錢,簫明一家生活也過得不錯,攢錢把房子買下,進行一番修繕,購買家居。
現(xiàn)在完全可以說,已經(jīng)算是在城里扎穩(wěn)腳跟了。
自打搬來城里之后,因為每日都很忙碌,父母也幾乎斷了和村里的聯(lián)系,少了些往來,也不知道現(xiàn)在的村里怎么樣了。
父親倒是想著回去瞧瞧,但卻被母親制止了。
“咱現(xiàn)在窮兮兮的回去,說不準會讓那地主看笑話,過兩年,賺夠了錢,咱再回去把家里租地買下來。”
母親很是有傲氣,也是有些固執(zhí),一番話下來,讓父親無奈的打消了回去的念頭。
不過,這一天,卻是出了一件始料未及的事,有村里的人找來了。
來人,是一個中年婦女,形容枯槁,面有菜色。
她十分拘謹?shù)淖叩礁改父?,有些哽咽,話到嘴邊卻無法開口。
這個婦人是村里的鄰居,經(jīng)常幫忙,簫明滿一歲時還曾來過送禮。
也是一個淳厚的好人。
母親見她面露難色,直說道,“咱們兩家也挺親近,我仨離村的時候,你還過來幫忙張羅過,才定了下來,你若有什么事,盡管說,能幫的我肯定幫。”
聽到這番話,婦人再也忍不住眼里的淚水,開始哭起來,母親也沒說什么,輕嘆口氣,把她扶進屋里。
在婦人哭啼聲中的訴苦,簫明也得知了她的來意。
原來,是過來借錢的。
當時簫明一家離開村子的時候,正逢當春,農(nóng)忙活躍之時。
因為近幾年的雨順風調,農(nóng)物收成還挺好,許多農(nóng)民都愿意加大耕種,希望能收獲多些糧食。
父母在沒離開村里之前,也是這么做的。
還以為會平安無事,但剛到孟夏,就出現(xiàn)了異狀。
天色變化無常,一整個月的暴旱,一整個月的暴雨,把地里的莊稼幾乎毀了一大半,農(nóng)民們更是淚眼都快哭盡了。
這還不算完,更為可怕的事情來了。
經(jīng)過一個漫長的干旱和暴雨,田地存苗少之又少,十去五六,勉強還有一口飯吃,但就在收獲的前一周,因為暴雨滋生出了蝗蟲,大量蝗蟲從地里鉆出,沒多久就形成了蝗蟲潮。
那本就所剩無幾的莊稼,僅僅一夜之間,就被蝗蟲啃食得一干二凈,一顆不剩。
辛苦忙活了半年,一粒米都沒收著!
牛頭村所有村民,心里都極度崩潰,秋后之后天氣轉冷,沒多久就要到冬季了,現(xiàn)在這收成全沒了,家里沒錢又沒糧,這寒冬臘月的又要怎么渡過?。?p> 牛頭村的村民們,紛紛跪在地主家門前懇求能把今年的租金退一些,讓他們勉強渡過這個冬季,但地主不僅不答應,還罵了他們一頓,把他們亂棍轟走。
他們再也沒別的辦法,心寒了。
都說病篤亂投醫(yī),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村民們,就如無頭蒼蠅般,到處求人,求他們能借點糧食度日,但每每都是被人趕走。
農(nóng)民受災,自己如今也是前路茫然,怎么幫助別人?至于城里的熟人,本來就不是很親近,更何況借一大筆錢?
那個婦人的難堪正是這樣,她也清楚,簫明一家也不會太好,初來乍到城里,想來度日都很困難,來找他們借錢,豈不是給人家雪上加霜?
父母聽到她這么困難,立馬就打定了主意,開口就要借錢給她。
母親說道,“你別著急,這半年里我倆忙活,賺了些小錢,你家里這么艱難,我怎會不幫?”
父親也是一邊大罵著地主不是人,嘆道天刀不辛,拍了拍胸脯表示一定要仗義疏財。
說完,就急忙回到屋里去拿錢。
簫明可沒父母這么激動,他輕皺眉頭,坐在一邊,看到父母拿錢遞給婦人,在婦人感激不盡下把她送出家門。
簫明漠然看著這一幕,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