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李來亨大軍第二,第三排的近六百火槍手也隨之展開了齊射,在“砰砰砰”的爆炸聲中,不只是盾牌陣線之前的清軍,便是盾牌陣線之后的清軍,也如同被風吹倒的麥子一般,瞬間就又倒下了一大片,損失慘重。
而盾牌陣線之后,原本準備射箭掩護大軍推進的清軍弓弩手,也有不少被鉛彈直接擊中,當場斃命的。
遭受如此打擊,整個清軍軍陣前列一時都慌亂了起來。被鉛彈射中的包衣兵倒成一片,身上血流如注。
這種時候,別說鎖子甲了,便是棉甲都難以阻擋鉛彈的攻擊,清軍軍陣前列全都是聲嘶力竭的哀嚎,不少倒下的包衣兵翻著白眼,面目猙獰,身下還流出了一大灘血水。
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那么遠的距離,明軍的火器居然還能有那么強的殺傷力。這突如其來的恐懼一時間使得整個軍陣都騷亂了起來。
而包衣兵中的火器部隊原本就少,剛剛又幾乎都被李來亨大軍的火槍兵擊殺一空,這時候更沒有什么火器掩護之說了。
譚泰蘭看著眼前的一切,一時之間也不由得怔住了。但他畢竟是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將了,很快便反應了過來,讓手下的巴牙喇驅趕那些包衣兵繼續(xù)上前,繼續(xù)沖擊。
他們原本就是誘敵的炮灰,就是要死傷慘重,然后佯裝潰敗,引誘對面的明軍追擊的。
現(xiàn)在雖然是真的要潰敗了,但也無礙大局,反正死多一點少一點都一樣,不過是些漢人奴才罷了。
而隨著巴牙喇親自上陣,五百八旗騎兵也迅速動員了起來,原本混亂不堪的清軍軍陣前列,在清軍巴牙喇砍完幾十個受傷嚎叫的包衣之后,很快就恢復了正常。
只不過,這一次,原本面對明軍并無多少畏懼的包衣兵,一個個都已經(jīng)心膽墜地。
清軍軍陣中,戰(zhàn)鼓聲再次響起,后方的盾牌兵迅速補上了陣線的缺口,原本雙層的盾牌,經(jīng)過李來亨大軍的一輪火器打擊之后,已經(jīng)變成了一層。
清軍軍陣陣線前,一排排盾牌繼續(xù)往前移動,盾牌后長槍如林,高高豎起,這些包衣兵在八旗騎兵的驅使下,只能再次發(fā)起新一輪進攻。
不過,這一次,李來亨并沒有在清軍推進到一百二十步左右就開始下令攻擊,而是選擇了六十步左右的距離。
因為,這一次火器打擊之后,李來亨便要親自率領騎兵出擊,將這股清軍徹底擊敗。只有把清軍的前鋒打廢了,清軍主力才會全力出擊,李來亨的誘敵計劃才能實施。
他可從來沒想過一開始就示弱,這樣的手段太低級了,清軍不一定會相信。
但是,如果自己面對包衣兵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戰(zhàn)斗力,然后被八旗兵擊敗,那對于滿清將領來說,就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也只有如此,滿清的前鋒主將才會相信自己真的被擊敗了,然后無所顧忌地乘勝追擊!
清軍軍陣很快就推進到了六十步的距離,陣型還能基本維持,左右兩翼都有不少八旗騎兵,以及巴牙喇在督戰(zhàn)。
這個時候,見識到明軍火器射程和威力的清軍已經(jīng)放棄了遠距離停下,然后用箭矢打擊明軍的想法,只是一個勁的往前推進,謀求肉搏戰(zhàn)。
“攻擊!”清軍的盾牌陣線剛剛推過六十步的標識,李來亨的喊聲便立即傳來!
“虎蹲炮預備!滅虜炮預備!火槍手預備!”隨著旗令發(fā)出,軍陣前列的火器營中隨即傳出了陣陣喊聲。
“開炮!”
“轟!轟!轟......”
火藥爆炸的轟鳴聲再次響起,濃煙中,橘紅色的火光如同魔鬼的魅影在閃爍,看的清軍包衣兵膽寒心悸,尿意四起。
成百上千顆彈丸一齊涌出了炮口,然后如同雨水一般,灑向了清軍軍陣之中,那些看起來堅固無比的盾牌瞬間便被各類大小不一的彈丸擊穿,擊碎,隨著其后持盾的包衣兵一起倒下。
然后,就和剛剛一樣,火炮發(fā)射之后,三排火槍兵也不甘示弱,輪番射擊,使得沒了盾牌掩護的包衣兵瞬間便倒下了數(shù)百人,整個清軍軍陣再次亂成一團。
且說,又經(jīng)此沉重一擊,清軍的整個盾牌防線已經(jīng)被徹底摧毀,便是沒死的包衣兵也被濺了一身血,看著倒在血泊中痛苦掙扎的戰(zhàn)友,耳邊尖銳的爆炸聲無疑又加劇了這些包衣兵的恐慌,使得整個軍陣開始潰退。
畢竟,這些不過是包衣兵而已,戰(zhàn)斗意志哪里有八旗兵那么強?
正所謂“兵敗如山倒”,隨著軍陣前列遭此沉重打擊,腦中一片空白的包衣兵們已經(jīng)不受指揮,開始相互裹挾著,炸裂成了無數(shù)股潰散,使得其后的弓箭手也喪失了反擊的能力。
這些包衣兵其實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明軍很像,平時做炮灰,順風仗時擴大戰(zhàn)果,跟著撿人頭,逆風戰(zhàn),生死存亡之際,那便是無法控制的潰兵了。
而這個時候,隨著中軍的旗令再次傳出,一聲軍號響起,李來亨大軍軍陣中響起了一陣弓弦振動的聲音,密密麻麻的箭矢同時升空,發(fā)出了“嗖嗖嗖”的聲音,然后又朝著清軍軍陣中央傾瀉而下。
暨火炮火槍的輪番攻擊之后,剩余的四千多包衣兵,又承受了近千支箭矢的齊射,那里還能有什么戰(zhàn)斗力,那里還能有什么戰(zhàn)斗意志?
雖然對于身上披甲的包衣兵來說,弓箭齊射的傷害遠比火炮,火槍要小,但因此加劇的恐慌使得他們的潰散更加迅速,便是八旗騎兵也有一部分被裹挾了進去。
此時,李來亨大軍軍陣中戰(zhàn)鼓再次響起,陣前的三行火槍兵由橫陣變縱陣,中間空出了許多兩人寬的通道。
借著箭矢的掩護,李來亨親率麾下八百騎兵由兩翼奮勇出擊,中軍正兵兩翼后方的兩隊奇兵隊,總計一千戰(zhàn)兵成縱陣出擊,緊隨其后。
經(jīng)過近一個月嚴苛陣型訓練的大順軍余部,兩隊奇兵隊十分輕易就完成了出陣行動。
區(qū)區(qū)六七十步的距離,騎兵啟動沖鋒,幾乎就是頃刻便至,殺了八旗騎兵和包衣兵一個措手不及。
且說,譚泰蘭麾下的八旗騎兵不過五百人馬,此時大部分都被殘存的近四千包衣兵裹挾而走,騎兵的機動性大受影響,戰(zhàn)斗力更是直線下降,哪里還能應對得了李來亨大軍的攻擊?
只見李來亨身先士卒,以騎對步,可謂是如虎驅羊,不止是那些背對著李來亨大軍的包衣兵,如同砍瓜切菜般被殺死,便是那些被裹挾而走的八旗騎兵,也根本不是李來亨所率騎兵的對手。
原本,若是雙方擺開陣勢大打一場,八百對五百,八旗騎兵或許還能維持,至少不會像現(xiàn)在這樣,一路潰退,根本無法組織起像樣的反擊。
不說前線已經(jīng)被裹挾分散的八旗騎兵了,便是身居軍陣后方指揮的譚泰蘭見狀,向來勇戰(zhàn)敢戰(zhàn)的他原本還想重新組織巴牙喇反擊明軍的,可還沒等他指揮行動,便被潰兵直接裹挾而走了。
無奈之下,譚泰蘭只好帶著身邊的十幾個巴牙喇和幾十個騎兵,由佯裝潰敗變成了真真正正的潰敗,一路朝西面清軍大營奔逃而去。
只是,譚泰蘭沒想到的是,對面的明軍見好就收,根本不乘勝追擊,伊爾德所謂的“誘敵深入,圍而殲之”的計策,登時成了一個天大的笑話!
伊爾德看著狼狽退回的譚泰蘭,以及損失過半,基本上已經(jīng)失去了戰(zhàn)斗力的包衣兵,斗志頓時燃起——對面的明軍,看來還是有點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