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第4章 我叫武小賢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歲月一點煩 2366 2022-04-09 06:22:56

  偌大的甘露殿里,鴉雀無聲。

  女官太監(jiān)宮女們跪趴地上,等著圣人的雷霆之怒。

  圣人動了,她站了起來。

  緩緩地繞了一圈,駐足在了李賢的面前。

  低頭看著這個親兒子。

  感覺很是陌生。

  “李賢,你還有什么話要說?”

  圣人的語氣波瀾不驚,讓李賢心里一驚。

  臥槽,我慷慨激昂巴拉巴拉半天。

  難道,你還想弄死我這個可愛的好二兒?

  麻辣隔壁的,看來,只能放核彈了!

  突然,李賢抱住了圣人的大腿。

  這還不算。

  將腦袋貼在圣人的胸口,如個小娃娃一樣地摩擦。

  “娘,孩兒叫武賢,跟著您姓武,您覺得怎么樣?

  娘,好不好嘛?

  我知道了,娘,您是不是覺得武賢這個名字不好聽?

  那叫武小賢,可好?

  好兒子就是我,我就是武小賢!”

  這該死的求生欲。

  上一秒還在慷慨激昂擲地有聲,后一秒就化身成為賣萌寶寶。

  這般巨大的反差出現(xiàn)在同一個人身上。

  簡直無法想象,這會是那個一本正經(jīng)的前太子。

  “噗呲!”

  跪著的上官婉兒實在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隨即慌忙趴伏下腦袋。

  “頑劣不堪!”

  圣人甩開李賢,冷哼一句踏步出了寢宮。

  沒有發(fā)現(xiàn)胸口的衣服上,還有好二兒留下的鼻涕。

  也沒有留下處置好二兒的話。

  上官婉兒從地上爬了起來,朝李賢嫣然一笑,跟隨在圣人的身后。

  圣人這是去處理李敬業(yè)造反的大事了。

  “瑪?shù)?,殺不殺,你給留個話?。 ?p>  說實話,面對武則天這樣的千古女帝。

  李賢并沒有任何把握,主動權完全掌握在老娘的手里。

  罷了,事在人為,聽天由命。

  想開了,心情也就輕松了。

  身子一倒,躺在柔軟的地毯上。

  沒一會兒,一股困意涌來。

  鼾聲就響了起來。

  ……

  洛陽宮,勤政殿!

  李旦坐在御座上,面無表情。

  李敬業(yè)在揚州造反的消息,已經(jīng)在神都城里傳開。

  受詔趕來的文武百官,不是義憤填膺地對李敬業(yè)等反賊破口大罵,就是龜縮在一邊戰(zhàn)戰(zhàn)兢兢瑟瑟發(fā)抖。

  有一部分摩拳擦掌,想要平叛立功。

  這些人叫罵得最兇,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到揚州,砍下李敬業(yè)的腦袋,就此在新朝封妻蔭子。

  也有人驚得六神無主,差點哭暈在茅廁。

  這些人跟李敬業(yè)沾親帶故,無不是在心里,將李敬業(yè)的十八代祖宗,全都默默地罵了一個遍。

  李敬業(yè)造反,太過于突然,誰也不曾預料到。

  圣人的寶座在皇帝的御座之上。

  面無表情地看著滿朝文武的各種作態(tài)。

  之前被李賢刺激的神經(jīng),已經(jīng)恢復了平靜。

  李旦沉默了半天,見母上大人始終不說話,無奈之下就開口道:“李敬業(yè)造反,諸卿有何對策?”

  李旦這個皇帝的話一出口,喧鬧的場面一下就變得安靜下來。

  沒有人說話,也沒有人獻策,剛才叫囂得厲害的人,全都閉了嘴。

  這在預料之中,也在情理之中。

  李旦是皇帝沒錯。

  誰都知道他就是一個傀儡,頭上的那位還沒開口,你現(xiàn)在附和皇帝出謀劃策,惹怒那位可咋整?

  這些年。

  連李氏皇族和忠臣良將都被殺怕了。

  大家也都學乖了,沒必要拿著大好頭顱,去挑戰(zhàn)屠刀的鋒利。

  這就尷尬了。

  李旦很無奈!

  圣人的目光從一個個沉默不語的文武大臣身上掃過。

  心里有些遺憾。

  也不免暗嘆,這些人都沾上毛變成猴,學精了。

  不像以前那些傻逼,動不動就慷慨激昂巴拉巴拉地出來找死。

  沒事,慢慢來,老娘預定的人頭,一個都不會少!

  圣人冷冷一笑,說道:“不是還有一篇檄文么,讀來給朕聽聽!”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jié)……”

  念者不敢再念,趴伏在地!

  “有點意思,拿給朕親自御覽!”

  圣人拿著討伐自己的檄文,瀏覽了一遍。

  不但不生氣,反而贊嘆起文采,甚至當眾親自朗誦起來。

  “……敬業(yè)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業(yè),荷本朝之厚恩……”

  偌大的宮殿里,上百大臣、侍衛(wèi)和太監(jiān),皆鴉雀無聲。

  只有圣人朗朗的讀書聲。

  “……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圣人的聲音落下。

  所有人都戰(zhàn)戰(zhàn)兢兢,更不敢出聲。

  “書寫檄文的人,當真是好文采,可知是誰人所作?”

  圣人不商議平叛大事,反而一而再再而三的稱贊書寫檄文的人,這讓眾臣都很是不解。

  這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李昭德硬著頭皮奏道:“啟奏圣人,此檄文乃是駱賊賓王所作!”

  圣人嘆道:“如此大才,而使之淪落不偶,宰相之過也!”

  特么的,人在地上跪,鍋從天上來。

  宰相之首裴炎跪地請罪:“臣不察,致使賢才淪為叛逆,請圣人治罪?!?p>  圣人揮手,非常大度地道:“天下賢才層出不窮,這也不能全怪你,起來吧!”

  “謝圣人恩典!”

  武三思抓住時機,立即拜倒在地,大聲疾呼:“圣人胸襟寬闊如海,實乃是天下賢才之福?!?p>  有了武三思的領頭作用,依附他的大臣有樣學樣,歌頌之聲不絕于耳。

  “馬屁就不要拍了,徐敬業(yè)反了,誰去平叛?”

  圣人說出徐敬業(yè)這三個字,這是剝奪了當年太宗賜予徐績的李姓了。

  “臣愿往!”

  一個個文臣武將立即跳了出來。

  徐敬業(yè),跳梁小丑也,大軍一到,灰飛煙滅。

  這等平叛大功,等于是天上掉下來的,傻子才不去爭搶。

  跳得最歡快的人,無疑是武承嗣和武三思兄弟倆了。

  其余人見這兩貨跳出來,也不敢爭,轉(zhuǎn)而依附著武氏兄弟,要當二人的馬前卒。

  圣人的目光,注視在眾星捧月中跳得最歡的兩個侄子身上。

  腦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現(xiàn)出不久前李賢說的話。

  “還有誰主動請纓?”

  有武氏兄弟在,沒有人再主動請纓。

  心向李氏的人,都在避嫌,畢竟徐敬業(yè)造反帶來的牽扯太大。

  其余人就不用說了,不是中立明哲保身,就是投向武氏。

  “李孝逸!”

  出乎預料,圣人沒有指派武氏兄弟,見沒人主動請纓,開始直接點名。

  “臣在!”

  被突然點到名字的李孝逸心頭一震,又驚又喜,出列拜倒在地。

  李孝逸是淮安王李神通的兒子,曾率軍抵御過吐蕃軍隊頗有戰(zhàn)功,深得先帝和圣人的信任。

  李孝逸屬于李氏皇族,圣人點他的名,自然有她的考量和用意。

  “李孝逸擔任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揚州道行軍大總管。魏元忠為監(jiān)軍,李知士、馬敬臣為副將,率軍三十萬進討徐敬業(yè)?!?p>  “臣領旨!”

  李孝逸大喜過望,他萬萬沒想到,這份平叛大功,會掉在他的頭上。

  圣人又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平叛的旨意。

  這還不算完,圣人站了起來,低沉地道:“削去徐績一切官爵,掘墓開棺,挫骨揚灰!”

  這般森冷的話語,讓人膽寒。

  不是膽寒徐績死去多年還被開棺戮尸,而是一場腥風血雨,就在眼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