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土地我的家之清明篇
《我的土地我的家之清明篇》
一
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時值一年春草綠,慎終追遠祭先人。
二
以前,清明時家族里的大部分人都會從外面趕回老家,一起去掃墓祭祖和踏青郊游。
由于疫情,今年我們在外面的人都沒有回老家掃墓祭祖,掃墓祭祖的重任便落在了在老家的阿伯和堂哥的肩上,辛苦了!
這幾天,在家族群里,堂哥都會發(fā)一些關于掃墓祭祖的視頻和語音給我們,讓我們知道掃墓祭祖的進度,就這樣在外面的我們在群里參加了“云祭掃”。
三
在外漂泊的日子里,每每想念老家的時候,我都會翻看以前清明隨手拍的一些照片,以慰思鄉(xiāng)之情。
以前的清明,我們一家人都會提前一天回到老家,清明當天穿好防曬或者防雨的衣物,帶著糖果餅干和水,扛著鋤頭就出發(fā)了。
長輩們都很熟悉先人們的墳墓在哪里,而我一直都是懵懵的,我跟著他們走就是了。
四
據(jù)說,老祖的墳墓在深山里,我們要走幾十分鐘才能到。
摩托車和單車都有限,有些人只能走路,其實我是比較喜歡走路的,因為先到的要先干活。
一路上我們都說說笑笑的,我看到路邊的蘆葦會折一根,想象它是仙女的魔法棒或者神仙的拂塵,對著天對著地揮弄著,口中念念有詞——“我變我變我變變變”,挺好玩的。
在路上,我們會遇到其他家族的人們,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我們都會熱情地打招呼,順便交流一下彼此的祭掃進度,然后各自繼續(xù)奔往下一個墳地。
越到深山處,遇到的人便越少,空氣越發(fā)清新,周圍安靜得感覺時間都停止了,不遠處飛來罕見的鳥兒,山谷里不時傳來一陣鳥叫聲,那時我感受到了詩人所說的“鳥鳴山更幽”,以動寫靜的表現(xiàn)手法真的是太絕了,精準地表達了此時此刻的感受,使相隔時空的我們也能產(chǎn)生共鳴。
看看山,看看水,聽聽鳥聲,說說笑笑,感覺幾十分鐘過得特別快。
五
騎摩托車和單車的家人們早就到了,我們走路小分隊到達時,他們把墳頭周圍的雜草都用鋤頭除得差不多了。
我拿著鋤頭也開始幫忙除草,由于本人不懂用巧力,用的蠻力把地皮弄得坑坑洼洼的都沒把雜草除去,堂哥看到后便開始吐槽我,引得家人們連連發(fā)笑,不要笑,重在參與嘛~
這時,阿伯會分配輕松的任務給我——“掛白紙”。
六
清明掃墓掛白紙象征著子孫一年一度為祖先的居處所添的新瓦,也可以具有識別的作用。
到了清明節(jié),凡是墓頭有墓紙的,就表示這座墳有子孫來祭掃,如果沒有的,就是沒人祭拜的孤墳了。
“掛紙”之后,還要準備簡單的供品來祭墓、燒紙錢,這樣才算是完成了“掛紙”的儀式。
清明節(jié)“掛紙”又叫“壓紙”,也有叫“掛墳”的。
這些稱呼就是替祖先修理房子的意思。
“掛紙”所用的“墓紙”是長方形的,顏色有黃、白,也用五色紙當掛紙。
掛紙之前,一般要先鏟除墓上的樹枝、野草,再將墓紙兩三張一疊折做波紋狀(PS:沒人告訴我要這樣做的,我以前一直都沒疊折,算了,有就行了),再用小石塊(PS:泥土應該也可以吧?!)分別壓在墓頭、墓碑及墓旁的“后土”(就是土地神)上。(PS:埋葬我們先人的都是山墳,我就用泥土把墓紙壓在墳頭和圍著墳頭的大半圈墳旁土地就行了。)
七
“掛白紙”后,長輩們就燒香、蠟燭和紙錢,說一些“祖先保佑”諸如此類的話。
年少的我會在內(nèi)心默默地吐槽,真迷信,做這些有啥用,真有用的話這世上就沒失意之人了。
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我變得不再那么地傲慢和充滿偏見,開始用其他視角重新觀察、分析和判斷這一切。
這是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其實和大家過生日時唱生日歌、許愿、吹蠟燭和吃蛋糕是一樣的,生活需要儀式感,這也鼓勵著大家為了美好的生活繼續(xù)努力。
留下一兩個人放鞭炮并注意熄滅彈到草叢的鞭炮,有防火意識很重要,其他人先往下一座山墳出發(fā)。
八
清明節(jié),我們跨過一條又一條的小渠,翻過一座又一座的小山,一家人談笑著,吃著糖果餅干,聽著鳥聲,看著好山好水,帶著踏青郊游的好心情去掃墓祭祖,仿佛在告訴先人們我們過得不錯,不要擔心。感受著先人們曾經(jīng)艱苦奮斗和努力生活過的這片土地,感覺自己在未來也能像他們那樣,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向美好生活!
LSR樂柔柔
清明節(jié)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