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金庸群俠之武當(dāng)宋青書

第二十八章 真武伏魔

  說起來以柔克剛這四個字,上述到《道德經(jīng)》里就有,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的說法。但同時也提出了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因此幾乎各門各派,各家武功路數(shù)里,都有一些,以柔克剛的嘗試,甚至有許多作出了不錯的效果。比如丐幫打狗棒法里就有纏字訣,黏字訣,降龍十八掌這種天下至剛至猛的掌法也有一手履霜冰至等。

  但是在空明拳之前,還沒有一門真正意義上,從立足根本就是圍繞空與柔的上乘武功。而且恰恰因為老頑童的無聊,還把這個理論方方面面的可能性近乎全都演繹出來。

  不客氣的說,在另一個世界里,若是晚年張三豐創(chuàng)出太極拳時,知道在他少年時,曾與身懷空明拳的老頑童擦肩而過,不知會作何感想。現(xiàn)在宋少爺就要把這門武功展示給三爺看。

  宋少爺是不知道,若無變故十年后三爺創(chuàng)立出來的太極拳與此時的空明拳相比,究竟哪個更高明。但是,此時此刻把一門從理論到實踐都高度相似的武功放到三爺?shù)拿媲?,想必絕不會更弱吧。甚至以三爺此時的武學(xué)成就,說不準就能把柔拳一系提升到,降龍掌,打狗棒法,蛤蟆功的那種強度。

  這對于宋少爺來說,真的很重要。

  就這樣七十二路空明拳從午后一直演練到入夜十分。山風(fēng)很大,宋遠橋親自掌燈,燭火在燈籠里越燃越旺。

  啪啪啪,張三豐贊嘆的拍起手來:“小青書這回是真的給貧道帶回了個好寶貝啊,這是什么拳法?”

  “這叫空明拳,共七十二路拳法,為全真派周伯通前輩所創(chuàng)?!?p>  “哈?是周先生的手筆?了不起,了不起啊,哈哈哈哈。”張三豐哈哈大笑起來。

  “周先生?”宋少爺一愣,怎么聽著這么別扭呢。這個老頑童周伯通,黃蓉管他叫老頑童,郭靖管他叫周大哥,歐陽鋒管他周兄,黃老邪,洪七公管他叫伯通??删褪瞧珱]聽過周先生這么一說。

  “哈哈哈?!比隣斃^續(xù)笑道,“周先生貪玩,赤子之心,倒是不喜別人這么叫他,不過老道這么背后叫叫也是無妨?!?p>  “這全真派的上乘武功,你是如何習(xí)得?”俞岱巖不等宋遠橋說話搶先發(fā)問。雖說武當(dāng)派對于武功流派,門戶之見看得淡,可畢竟是江湖故老相傳的觀念。私下里研討研討關(guān)系不大,可涉及到一個大派的上乘武學(xué),總歸要問問清楚,處理不好甚至影響到兩派之間的關(guān)系。站在一個門派管理者的角度,也不可不慎重。

  “這個嘛,老頑童教我的啊,老頑童說了,這不算全真派的武功,只是他自創(chuàng)?!?p>  “胡說,周先生是全真派重陽真人的師弟,他自創(chuàng)的武功如何不算全真武功?”俞岱巖眉頭皺的更深了。

  “這倒是有可能?!比隣斵哿宿酆?,“周先生固然是王真人的師弟,卻是王真人立教之前便帶在身邊。武功雖得自王真人傳授,可從未聽說他入了教,受了禮。”

  “這、這也太胡鬧了?!彼芜h橋和俞岱巖對視一眼,略顯尷尬。還有這樣的?

  “哈哈哈,這個周先生胡鬧慣了。這么一說,倒是真的很合他的性子?!?p>  “三爺,三爺,您跟老頑童很熟?”

  “老頑童?你是說周先生?算算年歲,他也得快六十了吧,叫做老頑童,當(dāng)真還十分恰當(dāng)?!?p>  “對對,你們熟嗎?”

  “貧道,跟周先生見過數(shù)面,算不上數(shù)。不過跟他師兄王真人卻是熟得很?!?p>  “哈?王老吉?怎么沒聽你說過?”王重陽,名王喆,號重陽。宋少爺沿用了后世喊慣了昵稱,這一張嘴,可就惹了禍。

  “逆子?!彼芜h橋氣的直接亮出戒尺。嚇得宋少爺趕緊躲到三爺身后,“三爺,他打我!”

  “王老吉?不恰當(dāng),叫個王雙吉更妥帖些,哈哈哈?!比隣斝πι焓謹r住宋遠橋,“無妨,無妨。當(dāng)年老道入道門,說起來還是他引薦的,叫他一聲師兄當(dāng)無不可?!?p>  “啥?三爺,你叫他師兄,他那不是比你還大?”

  “嗯?不錯,若論年歲,他確是長我一歲?!?p>  “不是吧,那他去華山論劍的時候,豈不是已經(jīng)七十多歲?”宋少爺震了個驚?二十三年前華山論劍,王老吉就已經(jīng)七十多快八十了?洪七公才多大?黃老邪才多大?宋少爺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了,二十郎當(dāng)歲的黃藥師,洪七公,歐陽鋒,和七十多的王老吉比了七天七夜才分勝負的華山論劍場面,“那當(dāng)年的段皇爺呢?”

  “這老道就不知道,二十多年前華山論劍之時,老道又沒去。不過想來歲數(shù)也不大?!?p>  我的天,王老吉你行不行啊,這是個有內(nèi)力有神功的世界啊。比武較量之中,年老體衰這回事影響極小,大部分情況是年紀越大,內(nèi)力越精深,高手都是老人家。結(jié)果您這七十多歲高齡,去吊打幾個二十來歲的小盆友,還比了七天七夜,真“重陽一生,不弱于人”,重陽一生,不弱于人啊。(王重陽和張三豐年紀相仿固然是本文設(shè)置的,但是根據(jù)老頑童的年紀推論,老頑童比黃老邪他們都大,只比一燈大師年紀小?;究梢酝贫ǎS老邪他們是二十幾歲參加的第一次華山論劍,老頑童三十歲到四十歲之間,一燈大師四十到五十。此時王重陽的年紀已經(jīng)不小了,又因為王重陽是死于壽終正寢,修道高人通常都很長壽,看看王重陽的徒弟們可知,馬鈺,丘處機都活到七十歲開外,很長壽。故而原著中王重陽華山論劍時差不多就是六七十歲,本文作者并非惡意黑王重陽,只是嚴格遵循原著設(shè)定而已。)

  “不是,華山論劍啊,您怎么不去的?這里頭還有啥故事不成?”

  “要說起華山論劍啊,用你的話說,叫什么來著,沒有故事,只有事故!”張三豐說到這里不由得臉上一囧,又立刻是釋然了,甚至開始自嘲起來。

  “咋回事,您講講?”宋少爺?shù)暮闷嫘囊幌缕饋砹?。這個世界和記憶中的世界說到底還是不大一樣,畢竟是群俠傳啊。本來《九陰真經(jīng)》和張三豐打死也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的,現(xiàn)在到真不好說曾經(jīng)發(fā)生了什么?

  “唉,陳年舊事了。”張三爺伸手掐算,“差不多,是二十多年前吧。王真人,曾跟老道提過一次?!?p>  “王老吉來找過您?”

  “哈哈,這個王真人啊!”張三爺捋了捋胡子,“大約二十多年前,有一日他來找貧道喝茶。言談之中,就提起了江湖眾人因為《九陰真經(jīng)》惹出了許多恩怨仇殺,他想要辦一場公平比武決定這部經(jīng)書的歸屬,也算是造福武林。那時正巧華山派劍氣之爭大戰(zhàn)剛剛結(jié)束,正是人丁凋零之際,不少人都以為華山派就算是滅派了。王真人早年受過華山派前輩的恩,于是為了照拂華山派后人,他就把這場比武定在了華山,取名叫做華山論劍?!?p>  “華山派能狗下來,竟然還有王老吉的照拂?”

  “是啊,你以為華山派當(dāng)時只剩下,君子劍岳先生,寧氏一劍寧女俠,是憑什么從那場大劫難中,緩過氣來的?那時候,他倆兩人年紀還小,還是兩個小娃娃?!?p>  “呃?!痹啦蝗簩幹袆t倆小娃娃……“后來呢?”

  “后來,王老吉問貧道去不去?”

  “啊?去啊?!?p>  “貧道當(dāng)時無心外物,料想他既然去了,這件事應(yīng)該就會有了定論了。修道之人,清靜無為,也就沒管這么多?!睆埲隣斦f著說著,又笑著搖了搖頭。

  “唉……不對,肯定不對?!彼紊贍斆翡J的瞇起了眼睛,“三爺,還有別的原因?qū)Σ粚???p>  “啊?嘿嘿,你個小青書啊。其實本來老道也好奇的,不過他說了下除他之外,其他幾個論劍者的名字,老道就放棄了這個念頭。”

  “?。繛槭裁窗??”

  “就是你剛才問的年紀問題啊,雖說那幾位都是天縱之才,可是,不論你說的多好聽,唉,你王老吉一把歲數(shù)的人了,跑到華山之巔打孩子,這種事還要拉上老道一起?算了算了,老道就不打擾你的雅興了?!?p>  “哈哈哈。”一想到張三爺嘴里,那幾位被打的孩子分別叫做,黃藥師,洪七,歐陽鋒,段智興……有一種叫做快樂的情緒就涌上了宋少爺?shù)男念^。

  “《九陰真經(jīng)》哎,您就不想看看。”

  “看也好,不看也罷,他既然志在必得,貧道何必去落他的威風(fēng)呢?”三爺搖了搖頭。

  “三爺您這么有把握?”

  “哈哈哈,若論修道,他王老吉當(dāng)真的勝過老道無數(shù)。可若論武功嗎,貧道還是有信心勝過他一二的?!?p>  宋少爺摸了摸下巴:“為什么我就感覺王老吉就是專門來把您擠兌住呢?”

  三爺也是一愣,然后才恍然:“哈哈哈,看來若論斗心眼貧道也只能甘拜下風(fēng)了。”

  “那您,就沒點遺憾?”

  “要說沒有,過去是真沒有,今天被小青書這么一說,還真有那么點遺憾了?!?p>  “嘿嘿,三爺那我再打套拳給您看看?”

  還有?說起來,宋遠橋和俞岱巖師兄弟倆當(dāng)了半天觀眾了,聽著這一老一少聊天,一個是已經(jīng)安下心來了,另一個還在生氣和自豪之間相互矛盾之中。

  沒想到,這聊著,聊著,這小兔崽子還有貨。

  “好啊?!比隣斀裉煲呀?jīng)遇到不少驚喜了。

  此時天色已經(jīng)完全黑下來,明月當(dāng)空,燭影當(dāng)風(fēng)。宋少爺一頓腳,跳到平臺正中,一套大伏魔拳展開,如夜幕中的雷霆奔走。僅僅走了幾式,便讓圍觀的三人眼睛瞪得提溜圓。

  “這是……”宋遠橋失聲念叨起來。如果說,剛才空明拳給三人的感覺是里程碑式意義,精巧奧妙,又極近繁復(fù),闡釋出種種可能性,近乎大圓滿的感受。那么大伏魔拳,就是單純的一個字:強。

  九陰真經(jīng)之中,這套以陰屬性內(nèi)力驅(qū)動的剛?cè)?,論知名度雖然不高,可是論威力絲毫不弱于降龍十八掌,彈指神通。宋少爺奔行揮拳,剛猛至極,卻又不似佛門剛?cè)型钢[隱禪意,偏偏是氣象之間盡是道家神韻。與武當(dāng)派許多剛猛打法頗有相仿,可強度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什么叫絕世武功,這就是絕世武功,一炷香后大伏魔拳打完收工。

  “青書,此拳又是什么功夫?”宋遠橋是真的震驚。

  “此拳名為,大伏魔拳!”

  “大伏魔拳!”俞岱巖望了師父。張三豐此事神色不變,不,不是神色不變,而是吃貨遇上正合胃口的大餐,滿臉的笑意,明明是回味無窮之中,“這其中的真武之意?”

  “真武,真武……確是真武??!”宋老爹則已經(jīng)有些興奮的情難自已了。

  這讓宋少爺有些懵了,這是什么情況?

  宋少爺并沒有意識到,各門各派里,以伏魔命名的武功,多半都是佛門武功。什么羅漢伏魔功,袈裟伏魔功,伏魔杖法之類。而道門武功幾乎就沒有,這并不是道門就不講伏魔。道門之中恰恰有一尊大神就是以伏魔著稱的,這一位便是全稱:鎮(zhèn)天真武靈應(yīng)佑圣帝君,也就是紫霄宮真武大殿里供奉著的那一位:真武帝君,真武大帝。而這位大神有個別稱叫做:蕩魔祖師。

  武當(dāng)山元圣紫霄宮正是這位蕩魔祖師的道場,可惜武當(dāng)派武功主要是三爺及眾弟子們結(jié)合道家經(jīng)典自創(chuàng)出來的。蕩魔祖師的真經(jīng)理論,只是在一套宋少爺還不夠資格接觸的真武七截陣之中有所運用。除此之外,沒有一套真正的能夠代表的蕩魔祖師自身道統(tǒng)的功夫問世。

  而偏偏《九陰真經(jīng)》脫胎于道藏,是最為正宗的道門功夫。這路大伏魔拳,正是源自真武大帝蕩魔祖師,這就不能不讓此時在場的三位武當(dāng)高層為之動容了。

  良久。

  “小青書,這門功夫與那《九陰真經(jīng)》?”還是三爺最先從這種震撼中回過神來。

  “正是《九陰真經(jīng)》。”宋少爺先是一愣,然后朗聲高誦: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余……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