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襄公二十三年

第四十九章兩米高的城墻

襄公二十三年 都亭節(jié)士 2081 2022-09-15 18:18:23

  齊國八百乘大軍壓根沒有動員多少,齊國人是打算逼迫魯國人出城野戰(zhàn)!

  這攻城的齊國人基本上是邊緣的不能再邊緣的東夷大夫領士卒,崔杼自然是不會心疼。

  魯侯午看著閔沃的這些動作,只是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可還是有些失望,懷疑起閔沃是不是江郎才盡了。

  這些小的戰(zhàn)術有成果但是終究有限,想輕松擊敗齊國人的軍隊是不可能的。

  這也是閔沃自己給自己挖了一個坑,之前一日下邾國首都繹陽邑,無損擒獲莒犁比公拉高了魯侯午的期望。

  等到齊國人的軍隊靠近,卻是先面對上一道壕溝,對這玩意齊魯兩國都熟悉,自然就準備架上云梯做橋過去。

  可這云梯一架,齊國人就感覺到了不對:壕溝的兩岸不說是平整吧,靠近城墻那一側的壕溝岸邊至少要高出一人來高。

  云梯一架,甲士就開始催促步卒向前沖鋒,沒有看到魯國人的木矛打下來嗎?

  前面的步卒被后面的人擁擠著沒有辦法,只能是硬著頭皮跳上云梯,以向上沖鋒的姿態(tài)總算是來到壕溝靠近城墻這一側。

  可這里本來就是離城墻比較近,又是高出,自然是被魯國人的木矛重點照顧的目標。

  “這是?”黨般有點沒臉沒皮的問著,像他這種外姓大夫在魯國本來就少,融不進去姬周貴族的圈子。

  “羊馬墻?!?p>  閔沃很平靜的解釋著這東西:“於城外四面壕內(nèi),去城十步,更立小隔城,厚六尺,高五尺,仍立女墻,謂之羊馬城?!币嘧鳌把蝰R垣”、“羊馬墻”?!锻ǖ洹け濉?p>  要是按照《明史·高名衡傳》的說法:“周王恭枵募民筑羊馬墻,堅厚如高岸。”這玩意最早的雛形應該就是增高壕溝靠城墻這一側的高度。

  這玩意是不是很眼熟,后世以色列在蘇伊士運河東岸修建的巴列夫防線第一道就是沙堤,也是在靠近自己這一側的河岸上修建出高于河面很多的堤岸。

  可這作用依舊是有限,魯侯午的目光看向閔沃,那意思不言而喻:你倒是整出點新花樣來啊。

  閔沃倒是不慌不忙的說道:“無論是壕溝還是羊馬墻,其作用只有一點,遲滯敵人?!?p>  “遲滯?”魯國公室大夫們都有些納悶這有什么用的時候,投石機帶著無數(shù)的鵝卵石直接就砸向壕溝、羊馬墻附近阻塞在一起的齊國步卒身上,那么一瞬間哭爹喊娘的聲音不絕于耳。

  閔沃聽著卻是搖了要頭,投石機就算是不停轟擊鵝卵石,可到底不是熱兵器,對齊國人能造成傷害但是死不了幾個人,效率還是太低了。

  哭爹喊娘的聲音讓遠處的慶封有些不忍的表情,“慈不掌兵”崔杼只是安慰了盟友一句話就瞇起眼睛看著城墻上哪發(fā)出鵝卵石彈的投石機。

  以這年頭就連概念都沒有的保密意識,再加上齊魯兩國那多少代的貴族聯(lián)姻,齊國老早就知道投石機的事情。

  但是相比起耳聽,還是眼見的更加真實——起碼崔杼隔著老遠就能看到那士氣是嘩嘩的往下掉。

  閔沃只想到了冷兵器造成傷亡很少,可崔杼是這個時代的人,更知道這是一個徹底的改變!

  以前的封建軍隊都是彀車帶著步卒列陣進攻,前面的步陣死逃大半、調(diào)動后面的軍陣才能和敵人接觸,就是這般,各國的軍隊也是死亡一成不到就軍心大跌,超過一成就有士卒逃亡,更多了連大夫都要帶領手下逃亡的情況。

 ?。ò凑彰绹说陌凑彰儡娢臋n《野戰(zhàn)炮兵行動及火力支援》造成百分之三的傷亡就能壓制敵人,百分之十的傷亡就能中止敵人執(zhí)行任務的能力,百分之三十的傷亡就算殲滅敵軍。)

  而這是建立在冷兵器只有一線兵力接觸的基礎上,后面的士卒只能聽到前面的傷者哭嚎的情況下。

  可閔沃這里不一樣,鵝卵石砸在所有進攻兄弟士卒身上,雖然死的不多,可他身邊人就能看到那個倒霉蛋啊。

  這對士氣的打擊更大!

  盡管沒有見到投石機投巨石,可崔杼作為一個合格的軍事領主,很快就洞悉了“老兵怕槍新兵怕炮”的未來意識,調(diào)高了對投石機的期待值。

  而莒邑城下,齊國人的軍隊總算是爬到了城墻下,這會魯侯午等人是下意識的捂住了嘴鼻,看來是在郠邑的時候?qū)鹬挠洃浵喈數(shù)纳羁獭?p>  可閔沃卻沒有讓守城的士卒用金汁,而是一個個的將掛著繩索的擂木扔了下去——齊國人的弓箭可不是擺設。

  擂木的生說另外一端鏈接的是絞盤,砸下去砸傷一片齊軍之后很快就被收回來,倒是能做到重復利用。

  當然更多的作用則是免得被敵軍拿來做墊腳石。

  在《左傳》的第一個故事“鄭莊公克段于鄢”中就曾經(jīng)提到過春秋城墻的計量單位是“雉”: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墻,長三丈,高一丈。

  先秦一丈不過兩米三。

  春秋時期的城墻普遍不算太高,以對魯國曲阜的史料記載來說。

  因為魯國在周朝時爵位是很高的,因此城市建筑規(guī)格也較高。

  修建魯國曲阜故城墻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墻體只有七八米寬,兩米左右高;

  第二階段是春秋中期時,從之前城墻的南坡上開始用木棍一層層夯土,加寬城墻;

  第三階段,戰(zhàn)國早期,依然向南、平著一層層夯土打起來,把墻體加高到五米左右、寬至30多米;

  第四階段,戰(zhàn)國中晚期,城墻最終增筑到了高約十米、寬約四十米。

  魯國人和莒國人同樣是千乘之國,城墻高度也是差不多只有兩米來高,這個高度正常人拿著長兵器都能夠著,下面要是再墊上墊腳石或者尸體,那是真的對守城方不利。

  魯侯午等人所在的城樓上自然是地勢要高一些,又有重兵把守,倒是不擔心被齊國人傷到,可魯侯午等人看向閔沃的眼神之中已經(jīng)帶著點催促——你不是軍事改革了嗎?是騾子是馬還不拉出來遛一遛?

  閔沃倒是有些猶豫的看著齊軍的營帳心中有些拿不定主意,該不該用哪個殺招?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