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都市

重回95:從做手工開始致富

第2章 小作坊

    從門外涌進來的陰冷寒風(fēng),一陣接一陣,刮得劉立陽激動的心逐漸平復(fù)下來。

  劉立陽沒有急著出門掙錢,昨晚喝酒沒吃東西,這會兒肚子餓的慌。

  回到廚房,打開灶上的鍋蓋,里面的稀飯還冒著熱氣。

  灶上一個小火爐,里面兩塊炭冒著微弱的星火,上面架著一個已經(jīng)燒黑的小鍋。

  再打開小鍋的鍋蓋,里面溫著半小碗筒骨湯。

  父親住院,劉小雨隔三差五都會省出點錢熬一小塊筒骨湯。每一次,她都是帶走筒骨和大半的湯,給劉立陽留下半小碗。

  到了醫(yī)院,父親都要給劉小雨留一點,劉小雨總是說已經(jīng)吃了。

  實際上,正在需要營養(yǎng)年紀(jì)的她已經(jīng)兩個月沒沾過葷腥了。

  “說好不管我,可不管我曾經(jīng)多么混蛋,你心里永遠(yuǎn)都想著我這個哥哥?!眲⒘㈥柛杏X視線有些模糊。

  端著稀飯和半小碗筒骨湯,走到八仙桌旁坐下來。

  打開已經(jīng)發(fā)黑的竹編菜罩,當(dāng)看到里面只有一道酸菜和腌蘿卜時,劉立陽再也控制不住眼眶里的淚水。

  劉立陽仿佛看到,過去他在外面四處賒賬喝酒吃肉時,昏黃的燈光下,劉小雨獨自一人吃稀飯咽咸菜。

  吃了一口酸菜,不但巨咸無比而且隱約有股酸苦的味道,劉立陽馬上吐了出來。

  很顯然,這是劉小雨擔(dān)心變質(zhì),這才多加了鹽。

  只是加再多的鹽,時間一久也會變質(zhì)。

  “傻妹妹,這酸菜和腌蘿卜,你吃多少天了……”

  劉立陽抹掉眼淚,吃完稀飯,喝下筒骨湯。

  過去,劉立陽不是每一次都會去看鍋里有沒有東西,劉小雨有時候在醫(yī)院一呆就是兩三天,回來的時候,湯已經(jīng)完全餿了,只能倒掉。

  這一次,劉立陽把碗底都哧溜了個干干凈凈。

  簡單收拾一下后,劉立陽出門了。

  門外,錯落著大小不一的紅磚土墻,大多數(shù)房子的墻壁脫落的坑坑洼洼,屋檐下面的碎瓦塊,長滿了青苔。

  “汪汪汪……”時不時有狗吠聲。

  過兩天就是大年三十,家家戶戶的門前小院里都在殺雞宰鴨,倒出來的開水熱氣騰騰;年輕人正在貼春聯(lián),紅紅火火的春聯(lián)讓灰撲撲的村子,多了幾分暖意。

  雖然天寒地凍,但小小的下浦村,四處洋溢著祥和熱鬧的煙火氣息。

  走在村道上,劉立陽腦海里緩緩浮現(xiàn)出上一世下浦村在95年的情形。

  下浦村位于木嵐溪的下游地段,土地肥沃,四周是大片的果園和耕地。附近幾個村子,常年以種田為生。

  90年代初,制鞋業(yè)在這座沿海小城興起,進廠打工逐漸成為年輕人掙錢的新趨勢。

  95年左右,在鞋廠上班,一個月大概三四百塊,如果每天加班加點,能達(dá)到五六百。

  這收入不但比靠天吃飯的種地穩(wěn)定,而且還高出不少。

  雖說劉立陽上一世已經(jīng)掌握了嫻熟的制鞋技藝,但是,鞋廠一個月的工資救不了負(fù)債累累的家。

  家里欠債一萬多,利息一個月就要兩百左右,這還不算父親的醫(yī)療費和劉小雨即將上學(xué)的費用。

  再者,95年鞋廠一只手都數(shù)的過來,沒有擴招,用工極其嚴(yán)格,需要有人介紹才有機會被錄用。劉立陽喝酒打架,壞名聲早已傳遍附近幾個村子,根本不會有人愿意為他作保。

  進鞋廠是不可能了,但劉立陽仍舊決定通過“ 鞋業(yè)”來掙錢。

  這也是劉立陽上一世最懂的行業(yè)了。

  “哎呦,陽仔,今天是準(zhǔn)備去哪里喝???”

  “陽仔,趕緊別喝了,好好去掙錢!”

  “是啊,你妹妹最近累的又瘦了一大圈,你沒看到嗎?”

  路上遇到幾個鄰居,不是調(diào)侃,就是勸劉立陽趕緊回頭是岸。

  “不喝了,以后都不喝了,我現(xiàn)在要掙錢去?!眲⒘㈥栃α诵?,回應(yīng)的很有底氣。

  然而,沒有人相信,他們都是在劉立陽離開后搖了搖頭。

  “這陽仔,撒謊都不看時間了,這大過年的,哪里去掙錢!”

  “就是,準(zhǔn)是又要去哪里混酒喝了?!?p>  “可憐了小雨那丫頭,卻……唉,我一想到小雨,就想哭啊,小丫頭那么懂事,卻那么遭罪!”

  這些話,劉立陽隱隱約約都聽到了,他沒有去爭辯,只是加快往前面趕路。

  出了村之后,經(jīng)過一座石橋,是一條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土路大概差不多一輛板車的寬度,直通三公里外的國道。

  恰逢陰雨天氣,地上坑洼泥濘,十分難行。

  路的兩旁還有小部分沒收割的甘蔗,剩下的是大片等待春天播種的水田。

  劉立陽趕到國道旁,過了馬路,來到對面的寶河村。

  按照記憶中的路線,劉立陽來到了一戶三層泥磚房的大門前。

  95年能夠擁有三層的泥磚房,非富即貴。

  劉立陽記得很清楚,這一戶的戶主叫李國華,五十來歲,和市郊的富果鞋革廠的車間主任是同學(xué)。

  李國華靠著同學(xué)這層關(guān)系,從富果鞋革廠拿貨,在家里辦了一個小型的加工作坊。

  那個年代,沒有硬關(guān)系,就是有錢,都不可能從鞋廠把貨拿出來。

  寶河村一些沒資歷進廠的,都會在李國華家里掙錢,雖然沒有工廠的待遇好,但也算一份不錯的收入。

  此外,在小作坊上班,時間更加自由,可以隨時請假。

  上一世,李國華的小作坊做的風(fēng)生水起,直到99年左右,辦了一個廠,才因為經(jīng)營不善而破產(chǎn)。

  劉立陽找李國華,可不是為了打工,而是為了跟李國華拿貨回去辦個小作坊。

  下浦村窮鄉(xiāng)僻壤,距離國道遠(yuǎn),土路難行,交通不便,還沒有人辦作坊,劉立陽決定把握這個機會。

  敲了敲銀漆的大鐵門。

  很快,旁邊的小門打開了。

  開門的人正是李國華,李國華身后的家人也正在殺雞宰鴨。

  李國華懷里抱著兩歲的孫子,打量了一眼劉立陽,對于眼前的陌生人,帶著幾分戒備:“你是誰,要做什么?”

  劉立陽十分恭敬:“李老板您好,我叫劉立陽,是下浦村的,聽說你這里有很多手工活,想跟您拿一些做。”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