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人們正在計劃第二次探測阿爾法星系,這次將比100多年前的第一次探測有質的飛躍。人們將用反物質航天器,它的速度是光速的18%,遠遠高于核聚變航天器,到達阿爾法星系大概要24年。加上發(fā)送消息回地球需要4年多,地球將在28年后得到此次探測的消息。另外,反物質發(fā)動機的高效使得燃料的重量不再是主要重量,航天器可以搭載更多的設備,而且現(xiàn)在的設備比100多年前的先進很多。更重要的是,高效的反物質發(fā)動機即可以為加速提供動力,也能夠為減速提供動力,這樣,我們的航天器能停留在阿爾法星系,做長期的更深入和細致的觀測。
人們主要有兩個探測方案,需要選擇一個。第一個是較保守的方案,派出無人駕駛的宇宙飛船和機器人,這樣很安全,不會有人類傷亡。機器人駕駛宇宙飛船到達阿爾法星系后,停留在那里并完成探測任務。如果外部環(huán)境允許,機器人會在類地球登陸,也有可能永遠留在阿爾法星系。我們的機器人已經非常先進了,能做絕大部分人類能做的事情。但是從安全和倫理考慮,我們在生產機器人時施加了三方面的約束。不管機器人多么先進,這些約束是最后的底線,無論如何不能突破。一是機器人不能有感情,二是它們不能有自我意識,三是它們不能有創(chuàng)造性。這樣,機器人在執(zhí)行這個任務時無法做出復雜的判斷,只能做一些較簡單的事情。如果我們讓機器人突破這些底線,無疑它們能更順利的完成任務,但后果是對人類會有潛在的危險,我們不能這樣做。
第二個方案是直接派人類過去。人類無疑比機器人更勝任,可以處理復雜的狀況。而且,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繼人類在1969年第一次跨出地球登陸月球后,這將是人類第一次跨出太陽系登陸另一個恒星系。這個方案的缺點是,人類會冒很大的風險。最大的風險來自太空中的塵埃。宇宙飛船以18%的光速航行,如果撞到較大的塵埃,會機毀人亡。人們根據太空中塵埃的分布密度,預測這次往返旅程撞到塵埃的概率是86.75%,其中,造成輕度破壞的概率是31.95%,中度破壞是26.15%,嚴重破壞是22.48%,毀滅性破壞是19.78%。到達阿爾法星系后,根據人類的科技水平,探測類地球和比鄰星的風險應該不高,類地球是一個不發(fā)光、不發(fā)熱的行星,比鄰星這個恒星比太陽小很多,因此那里的環(huán)境不會很危險。另一個風險來自于人類本身。這趟往返旅程需要近50年,為了減少飛船的重量,探險隊員不能攜帶太多補給,因此絕大部分時間要休眠,以減少新陳代謝的消耗。在人們以前的休眠實驗中,最長的時間是4年。因此我們還不清楚,如此長時間的休眠對人類身體損害多大,尤其是對大腦的損害。在地球上,我們有很多醫(yī)療設備治療、修復、甚至復制各種人體器官,但飛船上不可能搭載這些設備,很多時候只能依靠人體自身的機能了。
這兩套可能的方案公示后,人們的反應在意料之中,大家一邊倒的支持第二個方案,派人去探測。人們的生活太安逸祥和了,沒有疾病、沒有冒險,所有的東西幾乎唾手可得。人們的好奇心、冒險和探索精神只能揮灑在虛設的時光城里和夢境中。人們想在現(xiàn)實中找到奮斗的目標,體會千辛萬苦后成功的喜悅,但是科技的最大突破一直是遙遙無期?;A科學、大腦、開發(fā)太陽系好像三面萬丈峭壁,擋在我們前進的道路上,我們只能一直在峭壁下徘徊。人們彷佛一直生活在風平浪靜、娟秀安寧的池塘里,渴望能體驗壯美瑰麗的大江大河,飽覽無邊無涯、驚濤駭浪的大海。地球宇航局發(fā)出了問卷調查,收到的反應異常熱烈。這將是繼1492年哥倫布發(fā)現(xiàn)美洲新大陸、1969年阿姆斯特朗登陸月球后的又一劃時代壯舉。即使宇航局明確指出至少有42%的死亡率,70%被問詢的人仍然愿意參加探險,這將是一次永垂青史的探險。
根據第二個方案,在宇宙飛船的前方不遠處是一個小型探測器,起到探路的作用。飛船首先會抵達類地球,探險隊員們在類地球登陸,并在那里執(zhí)行探測任務。探測類地球結束后,飛船飛往比鄰星,到達后對比鄰星詳細探測,最后從比鄰星飛回地球。
宇航局開始著手選拔探險隊員,這些隊員們要滿足一系列的嚴苛條件。首先,這是一次很危險的探險行動,而且意義重大,隊員必須要有為偉大事業(yè)獻身的精神。探險隊里必須有隊員參加過以前的宇宙探險活動,具有遠距離的探險經驗。隊員們需要有很高的智商和學習能力,因為他們和她們要接受一系列的培訓,需要學很多新知識,在執(zhí)行任務時會遇到各種意外情況,需要做出合適的判斷。隊員們需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和快速反應能力。在飛船里要經歷總共近50年的休眠,我們對如此長時間的休眠對人體各器官尤其大腦的影響還不很了解,飛船里也沒有地球上的醫(yī)療條件,因此只能依靠自身的良好身體素質來抵抗和修復未知的損傷。另外,類地球的環(huán)境可能十分惡劣,雖然我們有先進的設備,但無法做到萬無一失,需要隊員有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應付各種危險情況,比如需要快速逃離等。隊員需要對缺氧、噪音、眩暈、高低溫的劇烈變化、加速度的突然變化、高壓或者低壓等惡劣環(huán)境有很高的耐力和適應力。隊員們還需要有很好的心理素質,包括心理承受能力、應變能力、解決危機的能力等。這次探險可能會遇到各種意外,而且隊友們大部分時間呆在狹小和封閉的太空艙里,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必要的。另外,隊員們還需要有很強的團隊精神,有合作能力,要服從命令。在選拔隊員時還要考慮合適的男女比例。
隊員們的專業(yè)知識需要覆蓋很多領域。探險隊里需要有隊員有物理學和天體方面的知識,這是在宇宙中航行必不可少的。需要有隊員有電子領域的知識,因為宇宙飛船需要同地球保持信號聯(lián)系。需要有機械和材料方面的知識,以防宇宙飛船或者其它登陸設備出現(xiàn)故障。需要有地質學方面的知識,隊員需要登陸類地球并鉆孔采集地質樣本。探險隊里還需要隊員有生物和醫(yī)學知識,因為我們還不了解長達50年的休眠會對人體造成什么程度的影響,另外隊友們還有可能在行動中受傷。還有一個原因,類地球上可能有生命,雖然類地球上有液態(tài)水和氧氣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這是一種可能性,因此需要有隊員有生物學知識。
通過嚴苛的層層選拔,宇航局最后選定了6名隊員,這些佼佼者都是人類的精英。這將是人類第一次邁出太陽系,是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個里程碑,他們能參與這項劃時代的偉大事業(yè),離不開社會對他們的培養(yǎng),他們本是一粒粒普通的種子,在悉心的澆灌和陽光照射下才成長起來,是社會培育了他們,為他們提供了最優(yōu)的成長教育環(huán)境和方案。因此,他們都改了名字。隊長叫陽宇,宇代表宇宙和宇航的意思,他生于2016年,382歲。他在21世紀上半葉參加過探險火星的行動,當時還用化學能提供動力,從地球到火星要8個多月。他在23世紀末期還參與研發(fā)核聚變宇宙飛船。隊長在三百多年的歲月里學習過多個領域的知識,包括核物理、天體物理、管理學、以及地質、機械、電子、材料等工程領域。隊長還長期在政府部門工作,包括宇航局,有很強的組織管理能力和決策力。他在政府工作以來做出的所有決策中,76.58%都是最佳決策,這是一個極高的比率,隊長是難得的領導者。這次探險有太多的未知,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危險,因此非常需要一個經驗豐富、果斷干練的睿智領導。雖然隊長年齡有些大,但他的預測大腦壽命是451歲,誤差在3個月。這是一個挺少見的高壽命值,在現(xiàn)代人類壽命中占0.28%。因此,隊長在年齡上仍然能勝任,他在飛到阿爾法星系時將是406歲,也將是他最后一次參加宇航探索任務,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任務。
副隊長是女士,叫陽天,232歲。她的專業(yè)知識包括醫(yī)學、生物學、社會學、地理學、環(huán)境學等。她從事過多種工作,包括教師、醫(yī)生、環(huán)境工程師、科研工作等等。她也有很好的組織管理經驗,曾經是全球肺部復制學會的副主席,現(xiàn)在全球腦健康學會擔任重要職務,她也負責隊員們的身體健康。陽時,176歲,他經常去時光城體驗各種不同生活,曾經參加過核聚變飛船的試駕工作,也參與了這次反物質飛船的研制工作。他擁有很多工程類的知識和技能,包括機械、電子、材料等等。以上三人是探險隊里的老年和中年隊員,他們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
探險隊的另外三名隊員都是青年人,占了探險隊的一半。這主要是考慮到長期的休眠對人體可能會造成損害,在飛船里沒有器官修復和復制設備,青年人的身體機能天然就好些。另一方面,選擇年輕人也是為了培養(yǎng)宇宙探索的新一代接班人。陽星,41歲,是著名小說“矮人”的作者,描寫了另一個星球上文明的故事。他因為寫這個小說,在全世界知名度很高,大家對小說中的開發(fā)宇宙、殖民和移民問題很感興趣。選擇他作為隊員的一個重要考慮是,如果未來改造類地球,人類移民過去并開發(fā)阿爾法星系,會涉及到宇宙中人類社會學和倫理方面問題。陽明,26歲,是隊長的曾孫女。她一直同曾祖父在一起,從小受到曾祖父的影響,對太空探索有濃厚的興趣。曾祖父也希望家族里有后代繼續(xù)從事宇宙探索的偉大事業(yè),對這個曾孫女也著重栽培,她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年輕人。這次探險選拔她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隊長。她的專長主要是醫(yī)學和生物學。陽光是年齡最小的隊員,只有23歲,他的智商很高,他是天體物理學領域的天才,主要研究黑洞和蟲洞問題。這次探險行動不僅需要他的天體物理的知識,更重要的是,人們希望他能在探險實踐中得到進一步鍛煉。但也有少數人反對他的加入,因為這次探險非常危險,一旦發(fā)生意外,他的犧牲會是人類的損失。但陽光一再堅持參加,最后如愿以償。
為了能確保探險隊員的安全,宇航局給探險隊員的裝備是用當前最先進的科技生產出來的。宇航服的材料輕便、柔韌、堅固。它的材料能耐10萬度的高溫,能擋住1千克的石塊以每秒5千米的速度撞擊,也能抵擋各種化學腐蝕、高速粒子、強光,包括高強度的伽瑪射線。宇航服平??雌饋硐蟠┰谏砩系耐庖乱粯樱苎杆俟钠饋硐笠粋€扁的橄欖球,罩住隊員,在飛行時減小阻力。宇航服不僅能變換形狀,還能改變顏色,也可以變成透明的。它的頭罩是透明的,看起來象沒有帶一樣。宇航服的鞋子具有彈射功能,如果遇到危險情況,它能最快以每秒20米的速度把隊員彈開。隊員們還有一層很薄的防護內衣,緊貼皮膚,同宇航服類似,構成第二層保護。
隊員還配有萬用棒。這是一個多功能的工具,可以迅速變成任何形狀,也可以通過改變材料的密度而變大或變小。它能變成一個鉆地的工具,能變成一塊板子或者罩子,抵擋周圍高速飛行物體的襲擊,也能變成一把椅子,能變成一頂帳篷和床,能快速變成幾乎任何形狀的物體。隊員還配備一只“蜜蜂”,那是比蜜蜂還小的一個微型機器人,在隊員附近飛行,偵查周圍環(huán)境。探測器也會攜帶少量的更小的“蜜蜂”,飛船攜帶大量的小“蜜蜂”,這些大量的小蜜蜂會從空中撒在類地球上用來偵查,但這些小蜜蜂更小,功能也遠不如隊員們的蜜蜂。
每個隊員都配備功能很強大的、最先進的機器人。它的37微米的芯片里儲存了地球上人類掌握的所有知識,包括天體、物理、化學、生物、數學、各種工程、歷史、人文等等。它能以多種方式同人類溝通,包括語言、眼神、肢體動作等。人類還能同它做簡單的意念溝通,這在處理突然降臨的災害時會很有用,隊員可能沒時間說話或者做出肢體動作。機器人的身體部分由強度極高又很柔韌的材料制造,可以變成任何形狀,可以是人體,也可以變成各種動物,或者是任何其它物品的形狀。機器人身體動作的指令由芯片發(fā)出,在身體里有很多接收點,類似于人類的關節(jié)和肌腱,它們接收芯片的指令,控制身體各處的移動。機器人的能源來自可控核聚變發(fā)動機,深藏在體內,除了為機器人本身也能為探險隊員的所有設備提供能源。機器人的發(fā)動機可以發(fā)出電磁波,附近其它設備包括宇航服、萬用棒和蜜蜂通過接收電磁波獲得能量,另外這些裝備也能自己儲存少量的能量。在天上的飛船和衛(wèi)星能通過電磁波不斷地給機器人補充能量。雖然機器人的功能很強大,能做出迅速的邏輯推理和判斷等,但它沒有感情、自我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只能忠實地執(zhí)行人類的命令。這是人類生產機器人的底線,以免機器人不再受人類控制,那將帶來災難性的后果。
隊員們經歷了14個月的嚴格培訓。培訓的一部分內容是溫習各個領域的基礎知識。雖然每個隊員都有自己特長的專業(yè)知識,而且機器人也儲存了大量知識,但每個人有必要溫習一下以前學過的各個領域的基本知識,還要補充學習一些新的知識。另一部分內容是學習設備操作以完成各種任務,包括飛船駕駛、登陸類地球、采集標本等等。由于我們不了解類地球的環(huán)境,隊員們還要學習如何應對各種突發(fā)危險,比如火山噴發(fā)、強風暴等等。在類地球上也可能有生命,雖然這種可能性不大,因此隊員們學習了如何采樣等等。
2398年7月 16日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一天,載著六名隊員的宇宙飛船“太陽號”出發(fā)前往阿爾法星系。1969年 7月 16日,人類從地球出發(fā)前往月球,在四天后首次登陸地球外的天體。在四百多年后的同一天,人類從地球出發(fā)前往太陽系外的另一個恒星系。這艘飛船牽動著地球上每個人的心,在飛船離開地面的剎那間,在地球的每個角落都能聽見人們的歡呼。如果一切順利,它將在24年后抵達阿爾法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