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曉得過了過久。
黑暗之中,吳浩說道,“挺久的了……要不要將芹兒弄醒了?”
吳知古嬌聲道,“不要……她沒事的……叫她再睡一陣子罷……”
吳浩笑道,“好!再睡一陣子!”
這個“再睡一陣子”,前半段之事,不容細(xì)表;后半段之時,蜷在吳浩懷里的吳知古,嬌聲膩語,前因后果,娓娓道來。
她是榮王妃的“替身”。
兩宋時代,有這樣一般風(fēng)氣:奉佛、奉道的貴勢人家,買下一道度牒,另尋一人,送了給他(她),去做僧、道,以為自己的替身,代自己出家修行,如來三清若降下福報,都在自己身上,大是功德一件。
當(dāng)然,替身也要挑過的,替身面目可憎、無知無識、不守戒律,在如來三清那里,就是自己面目可憎、無知無識、不守戒律,愈富貴的人家,挑選替身,愈是仔細(xì)。
有一個很好的例子——魯智深之于趙員外;像魯智深那樣,使酒、打人,打的寺里“卷堂大散”,就實(shí)在談不上啥“功德”了。
吳瑩(吳知古芳諱“瑩”,還記得嗎?)本不識榮王妃,是她的一個閨蜜,出入榮王府,算是榮王妃的一個“女清客”,對榮王妃提及吳瑩,說她容貌端麗、知書識禮,目下寡居,且無子女;另外,她既是與莒郎君的表姊,拐彎抹角的,同您也算是親戚,是自己人,做您的替身,再合適不過啦。
榮王妃見了吳瑩,十分滿意;而吳瑩的亡夫留下了極重的債務(wù),正壓的吳瑩喘不過氣來,于是,以還清債務(wù)為條件,吳瑩終于答應(yīng)了替榮王妃出家。
榮王妃是云門寺第一號施主檀越,買下的度牒,也是“佛牒”,一直掛在云門寺名下,但吳瑩只肯做女冠,不肯做尼姑,事情僵住了;云門寺的長老,法號智果,神通廣大,不曉得用了什么法子,疏通了上頭,在云門寺內(nèi),起了一座小小道觀,榮王妃再買個道牒,如是,吳瑩就在云門寺內(nèi)“出家”了。
觀名“遠(yuǎn)岫”,道號“知古”,都是吳瑩的自擬。
還有,應(yīng)榮王妃的要求,吳瑩發(fā)的是“長愿”,也即是說,終生不能還俗。
那個過來殺她的人,名叫盧松,是她的……小叔子。
吳浩頗為意外,一轉(zhuǎn)念,笑道,“怕不是因愛生仇罷?”
吳知古不說話,半響,幽幽嘆一口氣,“你真聰明?!?p> 這個盧松,本也算文武雙全,但交了一班損友,走上了邪路,非但吃喝嫖賭,無所不為,甚至還有蒙面劫道的行徑,家里大多數(shù)的債務(wù),也是他欠下的。
兄長在日,他就多次兜搭嫂子,每一次,皆為吳瑩嚴(yán)拒,卻不能說給丈夫知曉,苦惱不堪;兄長棄世,盧松無所顧忌,對吳瑩的糾纏,近乎半公開了,吳瑩答應(yīng)做榮王妃的替身,實(shí)在也與此有關(guān),不如此,不曉得怎樣才能甩開這只瘟神?
盧松始終不能得手,愈來愈不耐煩,吳瑩的出家,更叫他惱羞成怒,于是,吳瑩非但沒能如愿避開盧松的騷擾,反而惹來了殺身之禍。
“一時半會兒,”吳浩說道,“他確實(shí)不會再履險地,但日子長了,就不好說了!你如何就敢確定‘他不會再來了’?”略一頓,“這個‘遠(yuǎn)岫觀’,到底不能長??!”
吳知古嘆口氣,“走一步、看一步罷?!?p> “除非……斬草除根!嗯,這件事,我去辦!”
吳知古身子一顫,“不!不!他不仁,我不能不義!先夫就他一個親兄弟……”頓一頓,輕聲說道,“咱倆現(xiàn)在這個樣子……我已是對不住先夫了,絕不能再害了他的兄弟!”
“屁!什么對不住?哪個說老公走了,老婆不能再嫁的?”
吳知古不說話了。
心說,我已經(jīng)發(fā)了長愿,是不可能再嫁的了,唉。
吳浩則心說,要說對不住,您倒是有點(diǎn)對不住那個榮王妃,你不守戒律,就算她不守戒律,哈哈!
“對了,那個智果禪師,為人如何呀?”
“很好呀!”
吳知古說,智果長老對她,十分禮待;非但如此,就是對趙與莒,也從不以不懂事的少年人相待。
凡趙與莒過來探望表姊,智果只要在寺內(nèi),必定請與與莒郎君會面,談佛論道,談詩論詞,每一次,都是如對大賓的模樣。
這……有點(diǎn)不對勁罷?
禮待吳知古,十分正常,她是本寺第一號施主檀越的替身嘛;可是,對一個未成年的閑散遠(yuǎn)支宗室“如對大賓”,有什么必要呢?
智果這種人,手眼通天,打過交道的王公親貴,不計其數(shù),一個小小少年,正常情形下,不會在他眼內(nèi),撞上了,隨便客氣兩句就好,根本用不著每一次都親自接待,“如對大賓”呀?
若吳浩不曉得云門寺同上乘宗勾連,聽到這個,雖有點(diǎn)奇怪,但不會深究;可是,既曉得云門寺里頭有古怪,便覺得,智果之待趙與莒,也有古怪了!
吳浩是個愛開腦洞的,天馬行空,隨意所之,開著開著,腦中亮光一閃,莫不成——
吳知古見他一直不說話,有點(diǎn)奇怪,拿一根柔膩的手指,在他胸膛上輕輕一點(diǎn),“怎么啦?”
吳浩的懷疑,不可以同吳知古分說的,笑一笑,“我在想,要不要‘再睡一陣子’?”
……
*
次日,監(jiān)寺看到吳浩手上包著白布,嚇一小跳,吳浩滿不在乎,“自己拋著刀子玩兒,失了手,割到了自己,真正獻(xiàn)丑了!”
出寺之后,吳浩不是回家,而是回城——回轉(zhuǎn)紹興城。
他對智果之待趙與莒的懷疑,可能是個重大發(fā)現(xiàn),但這個懷疑,除了展淵,沒有第二個人可以商量。
進(jìn)了府城,到山陰縣衙一問,展主簿既不在縣里,也不在家里,又“下鄉(xiāng)”去啦。
哪個鄉(xiāng)?
平水鄉(xiāng)。
???
十有八九,展淵是去找自己了,這不走兩岔了嗎?
吳浩趕緊往回趕。
來時乘船,回時不得從容,快馬加鞭!
吳浩的判斷不錯,展淵果是去尋他的,不過,基本不算“走兩岔”,展淵剛到吳家莊,吳浩就趕到了,算是前后腳。
“不盈,你來尋我,我去尋你,兩頭尋——有趣!”略一頓,“有什么事,你先說!”
“好!長風(fēng),有件事,我趕著過來說你知曉——”
略一頓,“太子薨了!朝局從此多事,就有天翻地覆的大變化也不稀奇,未必對你我沒有影響,要早做綢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