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飯時分,姜老爺子把姜家灘的里正和村里幾位德高望重的村老,以及今天來幫忙的人都請了過來。
雖說姜家不像老趙家那樣,連平日里吃飯都要分男女兩桌坐,可按照鄉(xiāng)里的規(guī)矩,請客吃飯時女人和小孩是不能上桌的,于是桌上就只有姜老爺子和趙永忠作陪。
鄉(xiāng)親們圍坐在桌邊,只見桌上擺了蒜苗肉片、干煸肥腸、肉末豆腐和魚頭豆腐四大盆菜。雖說只有四道菜,但每道菜都分量十足,里面還有難得一見的肉菜。一陣陣香氣撲鼻而來,可誰也沒有好意思先下筷子。
“窮鄉(xiāng)僻壤出刁民”這句話或許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在姜家灘并不怎么適用。這兒雖然是個貧寒的小漁村,可是民風(fēng)格外淳樸。
大伙兒聽說姜老爺子家的頂梁柱姜華受傷在家,姜老爺子無奈之下想要在碼頭旁搭個草棚賣吃食時,都仗義地伸手幫忙,根本沒想過要啥回報。
當(dāng)時姜老爺子一再邀請大伙兒去他家吃晚飯,大伙兒都清楚他家的境況,知道他家不可能有啥好東西招待自個兒,可是為了不下姜老爺子的面子,還是過來了??煽吹竭@么一桌好菜……
“多虧了大家,咱家才能這么快就把棚子搭好!大家不要千萬客氣,趕緊趁熱吃吧!”姜老爺子見大家都不肯動筷子,忙招呼起來。
“我說阿華他爹,搭個草棚只要一會兒工夫。咱不過幫了個小忙,你給整了這么多好菜,咱心里過意不去呀!”里正姜武說道。
姜武為人厚道,處事公正,他做里正大家都心服口服。而且他還樂于助人,前幾日姜華的醫(yī)藥費就是他掏的,姜老爺子對他甚是感激。
“小五他爹,這肉是咱女婿送的,豆腐是咱家自個做的,都沒費啥錢,你只管吃著!”姜老爺子勸道。
“啥?這豆腐是你們家做的?”姜武不禁大吃一驚。
“是呀,我家閨女拜了個很會做吃食的師父,這做豆腐的方子就是她師父教的。還有今兒這一桌菜,都是她燒的。來來來,大家快來嘗嘗我家閨女的手藝咋樣!”趙永忠一臉驕傲道。
眾人聽說這桌菜竟然是個小姑娘燒的,都驚奇不已,紛紛伸出筷子夾菜,一時間稱贊聲不絕于耳。
出乎意料的是,相比起其他三道菜,最不值錢的干煸肥腸竟然最受追捧。
在幽州,辣椒和番薯一樣,也是剛剛傳進來不久的新鮮事物。雖然圖著新鮮,每戶人家或多或少都種植著些辣椒,但也只是做菜的時候放少許調(diào)個味兒。所以剛開始看到這盆加了不少辣椒的干煸肥腸時,誰都沒敢下筷子,都主攻其他三盆。不過由于其他的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rèn)可,也就有人大膽嘗試了一把。
哇,好辣!不過等那股辣勁兒過去了,縈繞在舌尖的是厚重的香氣,這讓極少能吃到葷菜的人特別解饞,于是再也停不下口。眾人看到他的饞樣都很好奇,紛紛下手,結(jié)果一盆干煸肥腸很快就見了底。
“阿華他爹,這菜真是用豬大腸做的嗎?咋一點兒味兒都沒有?小五他娘以前也給我做過,味兒實在太大,下不了口??!”姜武在聽說這菜竟然是用人人嫌棄的豬大腸做的,怎么也不敢相信。
“是真的,這是我外孫女用她師父教的法子做的?!边@時見到楊氏她們把肚肺湯面端了上來,接著說道,“你看,這肚肺湯面也是用豬下水做的,味道可好了!來來來,鄉(xiāng)親們趕緊趁熱吃呀!”
果然剛剛端上來的肚肺湯面,湯汁濃厚味醇,面條爽滑可口。
“咦?你家外孫女真有能耐呀!能把粗糧做的面條都煮的這么勁道?!苯溆X得這面條有一股豆香,仔細(xì)一看微微發(fā)黃,才發(fā)現(xiàn)爽滑可口的面條竟然是用粗糧做的。
“這是三和面面條,是用白面、黃豆面和玉米面拌在一起做的?!苯蠣斪咏忉尩?,接著又笑吟吟問道:“大伙兒吃著可還成?明兒呀,咱們家做的就是這肚肺湯面生意?!?p> “這么好吃的面,得多少錢一碗哪?”一個鄉(xiāng)親問道。
“白面面條四文錢一碗,三和面面條三文錢一碗,也可以單買面湯,一文錢一碗?!苯蠣斪有Φ?。
原本大家商量好的,白面面條賣三文錢一碗的??山裉熠w永忠爺兒倆去鎮(zhèn)上時,找了一個路邊生意頗好的面攤兒吃晌午飯。這面攤兒賣兩種面:純白面面條和摻著玉米面的白面面條,分別賣四文錢和三文錢一碗。趙四娘嘗了嘗他們家的面湯,雖說也是用的骨頭湯,但是味道已經(jīng)很淡很淡,口感也不是特別好,但他們家還是生意火爆。
趙四娘尋思,自家鋪子并不打算把白面面條當(dāng)做主打商品,以后是要隆重推出番薯面條的,何不把白面面條的售價定得高一點,從而凸顯出番薯面條的實惠。至于這三和面則是受到那個面鋪的啟發(fā),回想起前世吃過的三和牛肉面,覺得三和面好吃又耐饑很適合在碼頭附近賣,不如自家鋪子也增加這一款好了。
回家一說,家里人都表示贊同。
當(dāng)然了,趙四娘是絕對不會承認(rèn),她要求抬高面條售價的真正原因是由于自個兒心里不服氣,憑什么她的面條比別人好吃得多,卻賣不上價!
鄉(xiāng)親們聽了姜老爺子的介紹,心想,白面面條他們是舍不得吃的,這三和面面條倒是可以考慮,這么大一碗面條抵得上兩個窩窩頭,外面窩窩頭也要賣一文錢一個,再配上一碗可以嘗到肉味的湯,三文錢不貴。不過最令他們心動的是可以單買面湯,只要一文錢呀!可以買回去當(dāng)肉菜,給吃不上肉的孩子們解解饞呀!
“這面湯真的只要一文錢?”一個鄉(xiāng)親有些不敢相信。
“沒錯!剛剛給大伙兒嘗的干煸肥腸也是一文錢一小碟!”姜老爺子朗聲道。
鄉(xiāng)親們登時眼前一亮,這肥腸不但好吃,而且油水十足,一文錢一小碟太值了!
“對了,咱們家還帶著賣豆腐。原先一斤豆腐賣兩文錢,明兒開張大吉,只收半價,一文錢一斤!鄉(xiāng)親們可一定得來捧個場??!”姜老爺子拜托道。
鄉(xiāng)親們都知道豆腐賣兩文錢一斤,而且還得專程到鎮(zhèn)上的許記豆腐坊才能買得到。他們中有好幾個人,家里已經(jīng)好久沒吃上豆腐了。既然明天豆腐在村里就能買到,而且只要一文錢一斤,那就買一斤回去,他們都是漁民,家里有的是魚,像姜老爺子家一樣燒成魚頭豆腐吃得了!鄉(xiāng)親們中有不少人打定主意,明兒一大早就去姜老爺子家的鋪子搶購豆腐。
送走鄉(xiāng)親們之后,兩家人又坐在一起合計了一遍明天要注意的事項,這才洗洗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