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懷著無比悲痛的心情,和嫂子們給老人穿好新買的壽衣、壽鞋,戴上壽帽,把一切該給老人準(zhǔn)備的東西都收拾妥當(dāng)。初秋又上隔壁房間的柜子里去拿早年間老太太買下的壽衣,她打算給老太太一塊帶上。初秋又把柜子翻了個遍,想找到老太太自己繡的那雙繡花鞋,因為那是老太太喜歡的,卻仍然沒有找到。
初秋一直記得老太太的囑托,在她百歲之后,一定給她穿上,然后再剪下鞋底下的長麻線,不穿之前絕對不能剪。
初秋雖然不知道這是什么陰陽,但這既然是老太太的囑托,那就自有她的一番見解。那次初秋給老太太開柜子找錢和金戒指的時候,就沒看到繡花鞋,初秋一直沒敢和老太太說。本來沒了錢和戒指,就夠老太太生氣的了,她怎么能再告訴老太太沒有了繡花鞋,那還不把老太太立馬給氣死。
老太太絕對是把繡花鞋和壽衣放在一起的,不能把它單獨放在一個別的什么地方。
因為老太太怕屋里有老鼠,再把東西糟蹋了,所以她有什么珍貴的東西一定會藏在柜子里,但是柜子里依舊沒有繡花鞋的蹤影,這讓初秋非常納悶。
有人稀罕錢,稀罕金戒指,拿了去,這不奇怪,可是這雙繡花鞋,別人又有什么理由拿了去,難道還有人喜歡它?這不可能啊。這件事讓初秋百思不得其解。
初秋問過三嫂和四嫂有沒有看到老太太那雙繡花鞋的事,兩個嫂子都說不知道,這成了初秋心中解不開的一個迷。
鄭初秋始終沒有給老太太找到那雙繡花鞋,她總覺得愧對娘的囑托。
后來,初秋想起了一件事,那是給老太太看新壽衣之時,初秋說:“咱娘自己繡了一雙繡花鞋,如今買的壽衣里也帶著一棉一單兩雙繡花鞋。”
四嫂說:“人家說兩雙鞋正好,三雙鞋子不吉利。”
初秋問:“為什么不吉利?”
四嫂說:“就是不吉利?!?p> 初秋當(dāng)時沒有再追問下去,如今繡花鞋不見了蹤影,難道有這么巧合的事嗎?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只是鄭初秋又拿不出證據(jù),也不能拿四嫂怎么樣。
老太太下葬那天,正是清明,凌晨兩點多鐘,天上就淅淅瀝瀝的下起了小雨,初秋和嫂子們給老太太守靈,她幾個哥哥冒著小雨去給老爺子遷墳,好與老太太合葬。
天亮之前,老爺子的骨灰被順利的取回。
整個頭午,雨在零零散散、斷斷續(xù)續(xù)的下著,給這個悲傷的日子增添了許多陰冷。
國家提倡喪事簡辦,因此除院墻外放著幾個花圈外,出出進(jìn)進(jìn)的人們也沒有穿白孝衣,只在胸前戴了一朵小白花。親兒女們除了在胸前戴一朵小白花外,還在衣袖上佩戴了一個孝字。
給老太太送行的隊伍在低沉的哀樂聲中發(fā)出一片悲痛的哭聲。
一個生命在人世間永遠(yuǎn)的終止,再也不能回到想念她的人面前,她只能永遠(yuǎn)的留在了人們的心中,怎不叫人傷心難過。
老太太這一生,含辛茹苦,勤儉持家,為了家庭和孩子獻(xiàn)出了自己的一生。
在老太太的所有孩子當(dāng)中,初秋是和老太太相處時間最多的孩子,初秋也是最最不能忘記老太太的人。
自從老太太去世后,每當(dāng)初秋吃飯,她想起娘。
每當(dāng)初秋出門回家,她想起要去看娘。
每當(dāng)初秋閑下來時,她總是想起娘的音容笑貌。
初秋多么希望娘就在眼前,哪怕是娘再罵她一頓也好,可娘卻一去不再復(fù)返,她不由眼里涌出熱淚仰望著天空哭喊:“娘!娘!娘!你能不能再來看看俺呀!你上哪兒去了?你上哪兒去了?生我、養(yǎng)我的親娘?。∥矣肋h(yuǎn)、永遠(yuǎn)不會忘了你。為什么?人的一生是如此的短暫,幾十年的光景,一眨眼就斷了我倆的母女情緣,若有來生,我不嫌家貧,我不嫌日難,只盼能再續(xù)和父母的相聚情緣?!?p> 初秋喊罷,已經(jīng)是淚如雨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