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望著曹仁,道:“這次往援亢父的各路人馬,就以仲道為主將,你為副將?!?p> 曹仁聽堂兄說要以曹德為主將,心中有些不快。
自己征戰(zhàn)多年,立功無數(shù),而仲道剛從徐州那邊過來不久,初次帶兵,沒有多少經(jīng)驗。
這樣的情況下,曹操居然要自己給仲道當(dāng)副手!
憑什么?
就憑仲道是孟德的親弟弟?
就憑仲道比自己年長?
曹操看穿了堂弟的心思,卻不點破。
他稍稍轉(zhuǎn)頭,對曹德道:“賢弟,此次出征,由你擔(dān)任主將,只是你初次帶兵,經(jīng)驗尚缺,因此凡事要多聽子孝的意見?!?p> 曹德知道兄長是要讓自己去攢軍功,混資歷,當(dāng)即欣然道:“小弟明白?!?p> 曹操又問曹仁:“賢弟對我這樣的安排,可有意見?”
曹仁盡管有些不樂意,可他也沒有堅決反對曹操做出的的決定的勇氣,只得拱手道:“小弟沒有意見。”
曹操頷首道:“那就好。”
曹德問道:“我們什么時候出發(fā)?”
曹操道:“今天是七月二十九。我給你們十天時間準備,八月初九直接從鄄城出發(fā),前往亢父?!?p> 曹德和曹仁聞言,都道了聲諾。
曹操又吩咐曹德:“你晚些時候就派親兵攜帶印信前去見棘奴,讓他在八月十二日之前,帶無鹽營全部人馬趕到金鄉(xiāng)縣與你會合?!?p> 曹德拱手道:“遵命!”
曹仁這時問道:“陶恭祖得知兄長襲擊徐州本土,必定會回師自救,到時候我們二人的兵馬是原地固守還是南下徐州?”
曹操不假思索地答道:“你們二人到時就帶著兵馬南下彭城和我會合?!?p> 曹仁和曹德不約而同地說道:“小弟明白?!?p> 曹德這時問道:“我率援軍到亢父后,是我聽李校尉的,還是李校尉聽我的?”
曹操笑道:“當(dāng)然是他聽賢弟你的?!?p> 荀彧、夏侯淵等人聞言,都會心一笑。
在曹營,有條不成文的潛規(guī)則,那就是在軍中從來只有諸夏侯曹指揮外姓武將的,沒有外姓武將指揮諸夏侯曹的。
原因無他,曹操對不是自家親戚的武將不是很信任,盡管他提倡唯才是舉。
曹德可是曹操的親弟弟,嫡系中的嫡系。
哪有把自己的親兄弟兼嫡系交給外人指揮的道理?
曹操又道:“李元明的亢父營和呂子恪的湖陸營都歸你節(jié)制。稍后我會將兩營的虎符交給你,并寫兩封公文,派人交給李、呂二將,讓他們在你到達之后聽你調(diào)遣?!?p> 又道:“你擊退陶家軍,南下徐州時,可命亢父、湖陸二營人馬從征?!?p> 曹德拱手道:“小弟明白,多謝兄長信任?!?p> 曹操又對堂下眾人道:“攻打徐州之事,我們已經(jīng)準備得差不多了,只是倉庫存糧還是有些不足,各地征收的糧草還有大半沒有入庫。去年兗州鬧黃巾,又發(fā)生了旱災(zāi),田地收成不好。這次出征,我們軍糧供應(yīng)想必十分緊張,因此,我們要力爭速戰(zhàn)速決?!?p> 堂下眾人聞言,都拱手稱諾。
曹操又道:“我計劃于八月二十九日親率兵馬東征徐州。”
話音剛落,有個將領(lǐng)說道:“陶恭祖此次進犯兗州,帶出的兵馬有四萬,加上徐州當(dāng)?shù)氐鸟v軍,總兵力將近六萬人。而我們除去亢父的守軍和援軍之后,總兵力就只剩三萬余人了,何況還要留些兵馬看家,不可能全部帶去徐州?!?p> “這確實是個問題。”
曹操劍眉微皺,轉(zhuǎn)頭問荀彧:“文若,你看此事怎么解決?”
荀彧笑道:“明公莫非忘了袁本初?”
曹操醒悟過來,讓從事王必去趟鄴城,請袁紹調(diào)兩萬人馬前來相助,
歷史上,曹操一伐徐州的時候,確實和袁紹有過合作。
袁紹曾派朱靈督三營人馬支援曹操。
營作為漢軍的臨時編制單位,人數(shù)并不固定。
一營少則千人,多則上萬。
事后,朱靈出于仰慕的心理,自愿留在曹操身邊。
他帶來的人馬,大部分留在了曹營,只有一小部分返回鄴城復(fù)命。
曹操這時又親自寫了封書信,交給王必,讓他到鄴城后親自交到袁紹手上。
王必上前接過書信,將之收好,這才退下。
曹操最終決定由自己親率二萬五千人馬東征徐州,又安排荀彧和夏侯惇統(tǒng)兵萬人留守。
各路東征人馬,須在八月二十四日之前趕到定陶集結(jié)。
曹操安排停當(dāng),又和荀彧等人商量了一下出征細節(jié),這才讓眾人離開。
曹德出了州牧府大堂,進了旁邊的廂房,吩咐一個心腹衛(wèi)士換上驛卒的衣服,準備騎快馬回?zé)o鹽見曹恪,傳達自己的調(diào)兵之令。
他又讓人取來筆、墨、硯以及一塊白色絹帛,寫了封調(diào)令。
寫好之后,他又取出隨身攜帶的印章,蓋在調(diào)令上,之后才將公文放進信封中,并將印綬和書信一同交給那個隨從。
信件封皮上,有“八百里加急”五個大字。
那人收好調(diào)令和印信,轉(zhuǎn)身出了廂房,到馬棚牽出自己的馬匹騎上,然后出了州牧府,離開鄄城。每隔三十里就到驛站里換一次馬,以日行八百里的速度朝無鹽方向疾馳。
曹德的調(diào)令和印綬在當(dāng)天晚上就被那個衛(wèi)士帶到無鹽龍山大營,放到曹恪的案頭。
曹恪看了調(diào)令,又從曹德的衛(wèi)士口中得知陶謙領(lǐng)兵進犯兗州的情報,不由得大吃一驚。
那個叫陶謙的老者是不是拿錯劇本了?
他怎么和電視劇里演的不一樣?
不應(yīng)該是曹操為報家仇怒而興師,舉兵東征,殺得徐州血流成河嗎?
現(xiàn)在怎么顛倒過來了?
曹操這會兒還沒去打徐州呢,陶謙反倒主動跑過來招惹他。
不過這樣也好。
陶謙不主動挑釁的話,便宜大伯曹操還真沒合適的理由去打徐州,畢竟因為自己這只位面小蝴蝶的介入,歷史的軌跡早已發(fā)生了變化。
曹嵩及其家人都平安順利地從徐州到了鄄城,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傷害,只是在路上受了點驚嚇。
曹操這次再以報父仇為名出征,道義上說不出去。
自古以來,但凡打仗,都講究個師出有名。
陶謙主動招惹曹操,正好給了曹操一個合適的出兵借口。
不方便以報仇為名出征,那他曹某人以收復(fù)失地為借口攻打陶謙又有何不可呢?
再說,陶謙還勾結(jié)闕宣這個自稱天子的反賊搞事情,曹操討伐他也是合情合理的。
只是,便宜大伯這次打徐州,應(yīng)該不會屠城了吧?
后世很多人都言之鑿鑿地說曹操打徐州的時候屠了好幾個城池,殺死百姓無數(shù),弄得泗水為之不流。
不管事實真相如何,反正部分史書上的描述寫得很夸張。
現(xiàn)在自己所處的位面,曹嵩全家遇害的事情沒有發(fā)生。
曹操應(yīng)該沒有那么多怨氣需要發(fā)泄在徐州百姓身上了,如果屠城之事屬實的話。
曹恪還是有些不放心,當(dāng)即取來紙筆,給遠在鄄城的曹德寫信。
他在給便宜老爹的信中說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向老爹表示自己已經(jīng)收到了調(diào)令,無鹽營所有人馬將于八月初十動身,兩天之內(nèi)就會趕到無鹽,來和大軍會合。
第二件事就是建議老爹找個機會向向曹操進諫,勸那位兗州牧在出師之前嚴明軍紀。這次東征,只為討伐勾結(jié)反賊闕宣進犯兗州的陶謙,跟百姓無關(guān),大軍進入徐州后,不要騷擾傷害百姓。
曹恪為了讓曹德能夠接受自己的建議,及時地前去勸諫曹操,在信中說這樣做的話可以博個仁義愛民的好名聲,同時對曹操本人乃至整個曹家而言都有好處。
他將書信寫好,交給老爹的衛(wèi)士,讓他連夜返回鄄城,去向曹德復(f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