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貓耳山,冷風嗖嗖的灌進的人的領口袖口,清瑜趴在鄧厚的背上,強忍著陣陣寒意。鄧厚用粗粗的藤條把清瑜綁在背上,在崎嶇的山路上前行。一路上,除了偶爾見到一只野兔或者小鳥,連半個人影也沒有。
鄧厚罕見的先開了口:“我還不知道你的名字?”
清瑜有些恍然,她本來就叫袁夢,只是此時,真名變成了化名,她低聲道:“我叫陳清瑜?!?p> 鄧厚叮囑道:“出了山,咱們就是袁氏兄妹,你記住了,千萬別亂開口?!?p> 清瑜縮了縮脖子輕聲答應。
一直到了晌午,兩人終于見到了人家的炊煙。鄧厚停下腳步,將藤條解了,道:“你餓了吧,我們吃些東西,待會去前頭問問。”
清瑜活動活動手腳,乖巧的點點頭。接過鄧厚昨天烤熟的毛芋,兩人胡亂吃了些。只是這樣的天氣,冷冷的干糧,很難下咽。
前頭人家只有一位大嬸,正在灶頭做著午飯。見兩個孩子前來問路,熱情的邀了他們進屋。
那大嬸見清瑜長得冰雪可愛,十分喜歡。弄了些熱水給這兄妹倆。清瑜端著粗陶碗小口抿著,熱水下肚,身上也暖和多了。
鄧厚道:“多謝大嬸!我們兄妹倆想去襄陽逃難,還請大嬸給我們指條路?!?p> 那大嬸唏噓道:“可憐你們兩個孩子,你們的父母呢?”
也許想到自己身世,鄧厚面帶哀色道:“都死了?!?p> 那大嬸越發(fā)覺得兩人可憐,道:“真是作孽,就留下你們兩個,將來怎么辦呢?我們家就我和我丈夫兩個,平日里種幾畝山地,他打打獵,日子過得清苦卻也還夠吃夠用。聽說快打仗了,你大叔一早就到鎮(zhèn)子里去打聽消息,要是真的,我們也要到襄陽去避難。要不,你們跟我們一塊走吧?家里有一頭毛驢,拉著板車走,你妹妹也能少受些苦?!?p> 鄧厚有些為難,這樣貿貿然接受人家好意,萬一有什么不妥,他如今可不止自己一個,正想怎么拒絕,清瑜已經出聲道:“大嬸您真是好人,我哥哥背著我走了那么遠的路,很辛苦。要是能順便搭您家的車,那就太感謝了。只是麻煩你們了。”
那中年農婦沒料到這么小一個女孩,說話清清脆脆的,還這么有條理,歡喜的跟什么似地,愛憐的抱著清瑜,笑問道:“小丫頭叫什么名字?這么點大,怪逗人喜歡的?!?p> 清瑜答道:“我叫袁夢。”說罷一指鄧厚道:“這是我哥哥袁豹?!?p> 中年農婦神色有些哀怨道:“我家茶花,要是還在,跟你哥哥差不多大!”
清瑜聽著口氣,似乎是大嬸的女兒夭折了,她不知道怎么回應。鄧厚聽著有點急:這家人不會一見清瑜,就起了收養(yǎng)的心思吧?
三人正沒話說,就聽屋外傳來腳步聲。那農婦連忙放下清瑜,出門去看,果然見到丈夫回來。他丈夫是個健壯的山里漢子,一見她,就高聲道:“家里的東西歸置歸置,收拾了要用的東西,一會就走。”
那農婦忙問:“你可問準了?”
那漢子邊進屋邊答道:“十有八九,鎮(zhèn)子里的人都在預備搬呢!”一看屋子里頭一大一小兩個孩子,他一愣,問:“他們是誰?”
鄧厚聽到這漢子的話,知道戰(zhàn)事要起了,忙起身回答道:“大叔您好,我?guī)е妹萌ハ尻柼与y,路過此地,進來找大嬸討杯水喝,順便問問路。您家里還有事要忙,我們就不打擾了!”說罷要拉著清瑜出門。
大嬸跟著進來,連忙攔住他道:“你這孩子!不是說好了跟我們一起去嗎?我們也沒什么東西,驢車上有空的地方!”說完對著丈夫道:“兩個孩子沒了父母,靠哥哥一雙腳,還要背著妹妹,什么時候才能到!咱們捎帶他們一程吧?!?p> 那漢子也挺耿直的,聽了點頭道:“那有什么,順路嘛?,F在外頭人心惶惶,你們兩個孩子,要是遇到起了歹心的人,那可不成!”
鄧厚也是經歷了人情世故,不敢太輕信于人。但他也看出,這兩口子都是本地山民,憨厚樸實得很。想著去襄陽一路有個照應,心里糾結了片刻,便答應了:“多謝大叔大嬸!”
那兩口子也不多話,開始收拾東西起來。清瑜拉著鄧厚的手,靠在壁角,打起了瞌睡。過不多時,便被鄧厚搖醒,說是可以上路了。
眾人上了那農戶的驢車,漢子坐在前頭趕車,車上堆著幾個包袱,一床鋪蓋,鄧厚和大嬸一左一右坐著。清瑜靠在中間,就這么一搖一晃的朝襄陽進發(fā)。
一路上,各式各樣的人群絡繹不絕??辞樾?,都是拖兒帶口去襄陽避難的。清瑜知道后世的歷史里,元軍圍困襄陽三年才打下這種堅城,金庸先生的《神雕俠侶》還特別描寫了這一段。想來到了襄陽,人身安全是有保證的。只是不久之前,她們一家路過襄陽的時候,她還挺有興致的喜歡這種商業(yè)氣息濃厚的城市。沒想到一轉眼,她又不得不回到這里。只是那次是坐著皇家車隊,招搖過市。而這次,卻是在一輛破驢車里,狼狽而來。
走走停停用了兩天,襄陽的城郭終于在望。一路上與大嬸閑聊,知道她男人姓王,兩口子十年前有個女兒,可惜得寒癥死了。那大嬸話里話外就透著想要收養(yǎng)清瑜的意思,清瑜與鄧厚都不做聲,心里暗暗著急:不過是搭個順風車罷了,別把自己搭進去了。
清瑜終究不忍落了她一番好意,便編了個謊話道:“我們這次去襄陽,是尋我們本家一個叔叔,叔叔嬸嬸平日里待我們很好,就跟親生孩子一樣?!?p> 鄧厚連忙接過話道:“是啊,到了襄陽,大嬸您一定要留個地址給我們,等我們找到叔叔,一定要去謝謝您一家的恩情!”
那農婦聞言有些失望,不過她也是實誠人,沒什么花花腸子,老實的點點頭道:“不用這么客氣。不過我就是很喜歡你妹妹,有空了帶她來玩。我家小姑子嫁在襄陽,這次我們投奔了她去。她家就在紅樹巷尾,夫家姓于。你們叔叔住在哪里?”
————————
過渡章節(jié),希望大家繼續(xù)支持!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