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和李江聊天,“爸,你給我講講棒槌鳥的故事唄!”
“好,給你講講,以前挖參叫放山,管人參叫棒槌。人們放山,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棒槌鳥上,哪有野山參,哪有棒槌鳥。它在林中一邊飛一邊不停地叫,人們循著叫聲去挖參。大部分人能挖到山參。有首民謠:要想挖參寶,得找棒槌鳥!棒槌鳥一叫,山參準挖到?!?p> “爸,你說真有這種鳥嗎,你見過嗎?”
“我倒是沒見過,不過聽說有人見過,我估計這就是一種以人參籽為食的小鳥?!?p> “人參籽特別怪,只有經(jīng)過鳥、鼠的腹中走一過進行“發(fā)酵”才能出苗生長,否則還不出芽。估計棒槌鳥只能消化人參果的外皮果肉,而參籽則被排出體外。這樣有棒槌鳥的地方就有人參了!”
“爸,我還記得你講過關(guān)于棒槌鳥的傳說,再給我講講!”
李江慢慢的講起來:從前有兩個人是把兄弟(王干哥、李五),親娘生的叫李五。一日,兄弟倆放山時走迷了路,最后李五僥幸回來了。為娘的一看親兒子回來了,王干哥未歸于心不忍,就催促李五再度進山找尋,結(jié)果倆人終不得歸餓死于深山老林,變成了兩只棒槌鳥。
叫“王干哥”的鳥就是李五,叫“李五”的鳥就是王干哥。因為李五尋找王干哥心切喊聲頗頻,而王干哥的回應(yīng)則相對少。所以,現(xiàn)在放山人白天在山林中聽到棒槌鳥發(fā)出“王干哥”叫聲的居多,聽起來聲音格外清脆、寥遠。
而發(fā)出“李五”叫聲的鳥就相對少,聲音也很沉悶。只有放山人露宿森林在夜深人靜之時,才能偶爾聽到幾聲。
李江接著講,關(guān)于棒槌鳥還有一個故事:傳說很早以前,有個滿族小伙子叫汪剛,他和未婚妻麗姑在絕壁上發(fā)現(xiàn)一棵八品葉大棒槌,就年年把棒槌籽采下來,為鄉(xiāng)親們種棒槌。他們就是再窮,也舍不得挖那棵大棒槌。
這事兒傳到了既貪財又好色的額真老爺那里。他設(shè)了一條毒計,說是給皇家進貢,硬逼汪剛?cè)ネ诖蟀糸场?p> 在舊時,官大一級壓死人,何況是給皇家進貢?可是那棵鄉(xiāng)親們賴以為生的大棒槌又萬萬不能挖。汪剛告別麗姑,在山里甩開額真派來跟蹤的狗腿子,攀上絕壁,采下棒槌籽種到山上,又挖了一棵園子貨,帶著下山。
額真帶著人用箭射死汪剛,一面派人用汪剛挖的棒槌上京進貢,一面領(lǐng)人去搶麗姑。
麗姑自知難逃此劫,便爬上砬子,喊了一聲“汪剛哥!”就跳了下去。忽然,砬子下騰起一片紅光,從紅光里一先一后飛出兩只美麗的小鳥,先飛的叫一聲“汪剛哥”,后邊的就叫一聲“麗姑”,一直向以前汪剛種棒槌的地方飛去。
那個額真老爺,因為進貢的不是真正的老山參,被判了欺君之罪,滿門抄斬了。
從那以后,每當(dāng)棒槌籽兒紅了的時候,那種美麗的小鳥就飛來了,互相呼喚著“汪剛哥,麗姑”,用尖尖的小嘴,叼起紅瑩瑩的棒槌籽,種到山上。
人們都說,它們就是汪剛和麗姑變的,有了它們,山上的棒槌才會永遠挖不完。因為它們是專門種棒槌的,在它們叫的地方又往往有棒槌,所以就把它們叫做棒槌鳥。
聽了這個故事,小敏的心似乎有種觸動,“李越,你說這幾個故事的版本不同,但是能看出,一個跟挖參有關(guān),一個跟種參有關(guān),可是棒槌鳥的叫聲卻有幾分像,你說真有這種鳥嗎?”
“現(xiàn)在有沒有,我不知道,不過原來有,現(xiàn)在樂園里也有!”
“是嗎?真的有棒槌鳥啊,可惜我看不到,你快說說棒槌鳥長什么樣?”
“棒槌鳥有兩種,一種,淡黃泛綠色的胸脯,脊背呈灰色,鳴叫時多棲息在樹的頂端,叫聲清脆、悠遠。另一種比烏鴉顯著小,頭部呈黑色,腹部灰白,羽翼間雜有白色,叫聲低沉些。我看見這兩種小鳥吃人參籽,應(yīng)該就是你說的棒槌鳥。估計是一種小鳥,分雌雄的?!?p> 小敏想;要是能見到這種小鳥就好了,“李越,要是見到棒槌鳥,你能認出來嗎?”
“能啊,姐姐,我們?nèi)フ艺铱矗f不定能找到呢!”
“希望吧,畢竟是傳說中的鳥,現(xiàn)在誰都沒見過,估計可能早就絕跡了!”
“傳說都是以事實為依據(jù)的,就算是少見,也不能說就絕跡了啊,這里山高林密,很多鳥是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再說了,不是放山的人就是聽到了見到了也不認識??!說不定有人和棒槌鳥插肩而過呢!”
“對啊,我就是只知道布谷鳥的叫聲,要是布谷鳥在眼前,我都認不出來。其他的鳥,只認識麻雀燕子還有鴿子。”
“那我們就找找棒槌鳥,再找找野人參,要是能找到一樣就不錯了!”
李江怕小敏累著,提出歇一會,吃點東西。
兩個人坐在石頭上,喝著汽水,吃點面包,腳下是一片野花野草,感覺愜意極了,小敏想要是一家人生活在農(nóng)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不錯!
可她知道,這是不現(xiàn)實的,爸媽的老家都在農(nóng)村,對農(nóng)民的艱辛,有著深深的理解,他們是不會讓孩子去吃那種苦的!
可是在城里真的好嗎?現(xiàn)在人們都希望到城市,再過十幾二十年,人們的想法就變了,城里沒工作,沒房子,各種費用高,只有一個戶口,是不當(dāng)飯吃的,還不如農(nóng)村,還能分到十來畝地,溫飽不成問題。
有很多近郊農(nóng)民就靠占房占地發(fā)了家,那個時侯就算想回農(nóng)村也回不去了,農(nóng)村戶口比城市戶口值錢!
虎子跑到小敏跟前,小敏掰了半根香腸給它,李江看了小敏一眼,沒吱聲。
小敏知道,李江心疼了,現(xiàn)在生活水平不高,人們養(yǎng)狗是為了看家護院,不是當(dāng)成寵物。香腸連人都不常吃,怎么舍得給狗吃??墒腔⒆?,是全家很喜歡的,李江也不舍得刻薄它。
小敏看了暗暗下決心:盡快發(fā)家,讓家人過上隨心所欲的生活。今天就把這件事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