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給古代做一個界定,就是指民國以前的封建王朝。
一般都說中國五千年古代文明,大概這就是一般意義上的古代吧。
在這五千年里,女性的婚嫁年齡一般是多少,這個問題,是俺開始看古言以來,一直存在心頭的疑惑。后來開始自己寫文,也做了一些對中國古代女子婚嫁年齡的考證調查。當然俺不是寫學術論文,所以就是谷媽加度娘的大致看了一下,得出了一個籠統(tǒng)的印象。
這個印象之前,先談一下很多人認為古人十二三歲就出嫁,甚至七八歲就出嫁的這個觀念是從哪里來的。答案很明顯,從清朝來的,特別是清朝的皇室,早婚現象很普遍。清朝的民間,特別是漢人,都沒有這么變態(tài)。而清朝的皇室,大家都知道,是滿人,滿人是游牧民族入主中原。早婚早育是游牧民族的陋習之一,所以不奇怪,也不值得提倡,更不能把這種陋習當作常態(tài)。
古人不是傻子,古代也有醫(yī)學,有婦科,有產科,有兒科。女子到什么歲數才能順利生育,現代人清楚,古代人也清楚。
按照古禮,比如春秋時期,認為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六及笄(不知道后來為什么變成了十五及笄。俺能看到的有關春秋時期的古禮,都是女子十六及笄。不過既然十五及笄已經是現代人熟知的常識,俺就用了十五歲這個年紀),即可結婚。又有說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為不失時。而歷朝有關男女結婚年齡的法律規(guī)定,女子十五而嫁,是一個最經常出現的年齡。還有晉武帝的時候,曾經規(guī)定女子十七歲才能出嫁。
《世范》有云:人之男女,不可于幼小時便議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論目前,悔必在后。蓋富貴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賢否,須年長乃可見。若早議婚姻,事無變易,固為甚善,或昔富而今貧,或昔貴而今賤,或所議之婿流蕩不肖,或所議之女狠戾不檢。從其前約則難保家,背其前約則為薄義,而爭訟由之以興,可不戒哉!
《世范》這段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說男女議親,不應該在兩人小時候議親。小時候看不出人品如何,而且世事變動,誰也不知道以后會怎么樣。古代是不提倡合離的,都是結了婚,就要過一輩子的,自然要慎重又慎重。如果小時候定了親,可是孩子長大后,男的浪蕩不肖,女的人品敗壞,就會出現大矛盾。信守前約,就要敗家。不守前約,就要背信。(古人把背信同敗家相提并論,俺覺得從側面證明了古人比現代人更有誠信。)
所以應該等兩個人長大成人之后,再行議婚。因為每個人都是在成長變化之中的。所謂三歲看老,其實是胡說八道。只有兩個人都成長到一定的年齡,才應該開始論婚嫁。可見等男女成年了才議婚,那等成親的時候,男女肯定就熟透了,自然也能順利的進入婚姻關系中。
當然,在古代這么長的時間里,女子的婚嫁年齡也是有變動的,也有提前到十三歲的。但是無論怎樣,最早的法定結婚年齡都是到十三歲為止,沒有更小的(清朝皇室除外)。如果不到十三歲,一般是接過去做童養(yǎng)媳。不會拜堂,更不會圓房。當然古代也有人喜歡摧殘幼女,那屬于變態(tài),是違法行為。這里就不討論了。(另外多說一句,寫文的人應該也有一些法律常識和良知,希望再不要看到低齡幼女和大叔眉來眼去甚至上床的橋段了,實在是有教唆犯罪的嫌疑。社會上有很多猥瑣的不法分子,有女兒的媽媽,要記得保護自己的女兒,有些變態(tài)連三歲大的孩子都不放過的。)
言歸正傳,古代女子婚嫁年齡提前到十三歲,都是有特殊原因的。一般都是在戰(zhàn)亂年代,或者大的戰(zhàn)爭之后,人都快死光了,需要活下來的人盡快繁衍人口,充實社會,才有女子婚嫁年齡的提前。所以大家查一查歷史,那些戰(zhàn)亂之中、或者之后朝代剛建立起來的時候,對于女性的婚嫁年齡不僅有所提前,而且對于寡婦再嫁也極為鼓勵,甚至有官府不許守節(jié),一定要再嫁的。
因此本文的女子婚嫁年齡,采用了一般常態(tài)下的十五歲。本文中的大齊朝,是一個朝代發(fā)展的中期,慢慢走向鼎盛的時期,自然不需要讓女子早嫁來繁衍人口。
其實對于統(tǒng)治者來說,一切律法規(guī)矩,都是為他的統(tǒng)治利益服務的。當需要社會人口增殖的時候,什么瓜田李下,男女不能私相授受都是瞎扯。偷人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哪有動不動就沉潭這樣嚴重。只要能生孩子,增加社會的人口,統(tǒng)治者都是鼓勵的,甚至會給多生孩子的人家發(fā)放補助。就跟現在人口常年負增長的北歐國家一樣,對于單身媽媽不僅鼓勵,而且給很多補助,孩子的撫養(yǎng)費都是由國家來出。
后來中國社會陷入“禮教”的泥潭,對女性開始諸多限制,俺竊以為,就是日子過得太好了,不知道折騰啥了,只好窮折騰社會的弱勢群體——女性。有那些功夫,這些牛皮哄哄的士大夫們,還不如多去研究格物致知,說不定工業(yè)革命就會在中國先爆發(fā)了,也不會讓中國落后歐洲一百年,最后有了一百年的屈辱史。
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嘛,看后來那么多對女子變態(tài)的規(guī)矩,又是不能見外男,又是從一而終,又是男子拉了一下胳膊,就要把胳膊跺下來。這種種的矯情,就是倉廩太實了,所以禮節(jié)也多了起來。
好在規(guī)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就算是在程朱理學大行其道的明清社會,俺還是很欣慰地看到,老百姓過日子,還是怎么舒坦怎么過??纯疵髑宓氖狼樾≌f,還有那本千古奇書,就知道女子還是很有勃勃生機的。
其實不止明清世情小說,還有唐傳奇和宋元話本小說,就算是男子所著,里面的女子形象也都是敢愛敢恨,拿得起,放得下的鏗鏘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