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文氏母子流落到梁石橋村,孤兒寡母,上無片瓦,下無寸地,村里人即使有心幫忙,總也不能把自家的房子騰出來給他們住。
石婆收留了母子三人,也不過是把半拉要倒不倒的破房子借給他們住了,卻實實在在的被伺候了兩年,臨死了也有人送終,便留下話把宅子和三畝地留給了文氏。
石婆留給文氏的地原本也不止三畝,其余的都被那些跟著村里人一起嫌棄她的本家子侄們搶了,說是她人老了種不了了,都是本家就幫忙種了,給現(xiàn)成的糧食。至于糧食給沒給也沒人管,反正石婆那些年也沒餓死。
剩下三畝是邊邊角角的位置,離水源又遠,不管種什么都沒多少收成,白費了種子,留下倒是留下了,但也荒了好些年,除了雜草,顆粒未收。
文氏母子來了后住了石婆家的房子,雖把老人當自己親娘的照顧,心里仍是過意不去,就把那三畝地拾掇起來了,打了糧食不管多少,一粒不落的送到石婆屋里,即便是娘仨斷了吃喝,鎮(zhèn)日野菜果腹,也沒動一顆糧食。
沒想到倒是給自家存了兩年余糧:石婆臨終前留下話,收了文氏做干女兒,她的破宅子、屋子里的所有家伙事兒,包括糧食,還有那三畝地,都留給文氏。為此,還拉來族長和村里的一些老人作證。本家那些眼瞅著她那些東西的人也拉不下臉來明著搶,私下里亂嚼舌根子,大多人也當沒聽見,誰讓他們的名聲早就被自家個兒破壞了呢。久而久之,反而是外來的文氏以她的好脾氣、好擔當贏得了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
文氏母子當年流落到梁石橋村,文澤還是個抱在懷里的嬰兒,得石婆收留有了容身之所,卻沒有戶籍,碰上朝廷普查流動人口的巡吏下來核查,雖求了族長村人幫忙包庇,但也少不了擔驚受怕。
石婆主動認了文氏做干女兒,借助劃在她名下三畝地,母子三人正式落在了石婆名下,如此才安心在梁石橋村定居。食不果腹、衣不遮體的苦日子才算過去。后來沈家來了之后,才算是苦盡甘來。
沈家落戶沒太波折,趕巧碰上新君登基,核查戶籍,令百姓自供丁口、資產(chǎn)實況等,由官府重新登記表冊,沈子林花了錢落了戶籍,從此安居。
宅子文氏母子住了半拉,另外半拉破的不成樣子了,也沒人要,就成了沈家的落腳之處,這幾年整修了好幾次,才有了現(xiàn)在的樣子。
這些陳年往事,留蘭沒了記憶,自然不知道,即便是她承了原主的記憶,當年沈家落戶梁石橋村的時候,她也不過兩歲,記得的也有限。這些也不是留蘭一時半會兒就能知道的,大都是日后根據(jù)白氏文氏與文清口中透露出的零星半語篩檢出來的,當然有模糊不翔實的地方,但都是無關(guān)緊要的。
白氏和文氏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些家長里短,有用的信息不多,留蘭想問又怕問的太直接引起他們的懷疑,只挑著關(guān)鍵的地方添上幾句話,引著好奇心十足的文澤和留白開口問,想知道的也都了解的差不多了,也不急在一時,便不再插話。
慢慢的換了話題,說起地里的農(nóng)活來,留蘭更插不上話了,小口的喝著粥,只聽不說。
只是越聽無力感越強烈,上一世生長在城市里,雖不說五谷不分,不至于鬧出錯把小麥認成韭菜的笑話,但種豆收麥之類的事也只是個模糊的概念。比如她知道麥子秋種夏收,但再往細節(jié)上講她就一無所知了,不可能提出建設(shè)性的意見來,也只能聽著順便過濾有效信息,有疑問也只記在心里,等有機會再問或者干脆自己去觀察發(fā)現(xiàn)。
吃完飯收拾了碗筷,天已經(jīng)盡黑了,也沒見有月亮,只零零散散的幾顆星子,暗影里又坐著說了會兒話,文氏帶著文清文澤兩個回去睡覺。
留蘭留白一邊一個挨著白氏躺下,白氏又要像往常一樣摟著留蘭,留蘭心里別扭的很,而且白氏大著肚子,側(cè)躺著不方便,要摟著她只能別扭著身子僵直著胳膊,肯定睡不好,只好說:“娘,我不怕了,要不讓弟弟來這邊,我一邊靠著你,一邊挨著他,就不怕了?!?p> 白氏聽她這么說,心里自然高興,留白也聽話,爬過來躺下,小手還尋到留蘭的手緊緊握住了,小腦袋靠著她的胳膊,不一會兒便睡著了。
自從沈子林走后,白氏心里悲苦,卻也只能生生忍著,白天忙活一天,晚上又要顧著兩個孩子睡覺,一時哄著做夢嚇醒哭鬧的留蘭,另一邊還得顧著留白睡覺不老實蹬了被子,一晚上醒個好幾次??唇愕軅z挨在一起睡得香甜,心里也寬慰了不少,替他們拉拉被子,也安心睡了,幾個月來來終于睡了個安穩(wěn)覺。
留蘭卻是沒睡著的,閉著眼睛,呼吸均勻,卻是在裝睡。
裝睡她可是練過的,連精明的外婆都能騙過。白氏雖然睡在一邊,黑影里卻什么都看不見,當然不會發(fā)現(xiàn)她是在裝睡。而且白氏身子原本就重,經(jīng)過一天的忙碌,早就疲累不堪,加之留蘭醒了,高懸了好幾天的心終于放了下來,很快就熟睡了。
聽到白氏平穩(wěn)的呼吸聲,留蘭睜開眼睛,眼前的黑夜很實在,半點兒亮光都沒有,不由想起以前床頭上那盞小夜燈來,這里不僅沒有小夜燈,連油燈都不舍的多點。
這會兒安靜,留蘭又把方才聽來的話翻出來細細想了一遍,眼下家里的境況也多少明晰了。
沈子林離世后,現(xiàn)在雖然還分兩家住著,其實已經(jīng)合成一家過了,這樣也好,互相有個照應(yīng)。他們身上的衣服雖然舊但至少沒有補丁,用的碗也沒有缺口的,竹筷子還是新的。被褥雖也是舊的,卻是去年冬天才蓄了新棉花,足以御寒??磥砣兆舆€過得下去。
眼下的日子雖不至于捉襟見肘,但總得為以后打算,四個孩子屬文清最大,卻是個女孩兒家,幫不上多少忙,文澤才九歲,等他長起來到能養(yǎng)家,怎么也得七八年的工夫。
七八年,如此漫長??!
留蘭在心里嘆了口氣。
也許并沒有她想象的那么糟,農(nóng)家的日子大概都是一樣,勤儉方能持家,儉也不代表窮,只不過是她初來乍到還不適應(yīng)。
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雖然沈子林不在了,文氏儼然是這個家的主心骨,里里外外的操持著,白氏和文清得空能做些繡品補貼一下家用,數(shù)算一下,在梁石橋村,兩家的日子算是寬裕。只是眼下正好是青黃不接的時節(jié),飯桌上自然寡淡一些。
有個說法叫做勤勞致富,道理她懂,也不覺得吃苦比吃藥可怕多少,可她能分得清麥苗韭菜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哪會干農(nóng)活,就算是會干,這細胳膊細腿的也派不上用場。
從頭開始學(xué)也不是不行,但就算學(xué)會了,半路出家一小丫頭能比過幾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莊戶漢子,這好有一比:她能把化學(xué)元素周期表倒背如流,卻不知道該怎么用。
經(jīng)驗,最關(guān)鍵的是經(jīng)驗,可惜她上輩子積累的那點兒拿不出門的經(jīng)驗,沒半點兒是和種地沾上邊兒的。
睜著眼睛望著虛空的黑暗,留蘭掰著指頭細數(shù),指望能找出自身潛在的、之前沒有被激發(fā)出來的、足以支撐她在現(xiàn)今的環(huán)境里生存的某些潛能。
草藥倒是認得幾種,藥理也略知一二,可也只是跟在外公屁股后邊看熱鬧,這樣人命關(guān)天的事她可不敢冒險。早知道會穿越,那被她浪費的大把的時間利用起來,憑外公的高深造詣,刮點兒渣渣學(xué)點兒皮毛怎么也不至于這么惆悵。
家務(wù)活倒是干過,但頂多是洗洗碗掃掃地,擦擦桌子除除塵,剛才文清說的燒火喂雞什么的,還真沒做過,說不定連留白都不如。
如此一來,要想改變現(xiàn)狀,還得另外想法子才行,好在家有余糧也不需要太著急,眼下最重要的是先調(diào)理好白氏的身子,已經(jīng)五個多月的身孕了她還那么瘦,可不是件好事。
再有就是文澤和沈留白,一個都九歲了,卻瘦瘦小小的比她高不了多少,小臉上只能下兩只大眼睛忽閃忽閃的,估計就是前幾年缺衣少食的少了營養(yǎng)長得慢了,怎么也得給他補補好讓他長得快些,盡早替兩個母親分擔一些責任。
雖是初來乍到,留蘭這么想著也是不由自主的存了私心的:文清長起來了,沈留白的擔子就輕一些,四歲的小人兒那么懂事,看著貼心,心里卻又有些酸楚。
作為穿越人士,一無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空間,二無化腐朽為神奇的金手指,三無所向披靡的睿智頭腦,唯一可取之處,是淡定的接受了穿越這一事實,驗證了萬事皆有因果這一理論。
這可如何是好?
留蘭很想嘆氣,可也明白嘆氣是最沒用的,只嘆氣什么問題都解決不了。
熟睡的留白依然緊緊攥著她的一只手,小身子緊緊偎著她,睡得很是香甜。一種被人需要的感覺,讓留蘭心里暖暖的,很貼心,也含著笑睡著了。
有什么事,等明天再去發(fā)愁吧。當務(wù)之急,是克服心底隱隱存留的不適感,真正融入這里的生活。這才是方紫蘇,啊不,沈留蘭的哲學(xué),就當是優(yōu)良傳統(tǒng)積蓄傳承吧。
~~~
加更加更,努力碼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