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官聲與賺錢兩不誤
半年之后,這波官聲賺錢兩不誤的操作,宋大人又來了一次,這次傳到京城來的方子是鹵味。
因為鹵味制作時需要用到大量香料,可以掩蓋動物內臟的騷腥之氣,以前沒什么人要的豬下水現在都能賣個好價錢。
豬下水是如此,羊下水也是如此。
香料的需求量一下子就高了起來,廣東的香料貿易比原本更加紅火,宋大人坐在衙門里笑瞇瞇地想著,來年廣東省的稅收賬目一定十分漂亮。
而李昭跟他爹扎根嶺南這么多年,肅王府擁有的排水量在千噸以上的商用海船多達幾十艘,所以宋大人這一舉措連帶著肅王府也賺到了,李昭做為肅王世子,自然也很高興。
肅王所圖甚大,私下里養(yǎng)人養(yǎng)兵,造槍造炮,每月的流水在十萬兩以上,一年的開銷至少一百二十萬兩。
從前他靠著販私鹽、搶劫海盜、跟漁民、海商收保護費等一系列帶有黑社會性質的方式搞錢。
幸運的是,他遇到了宋建鳴。
整個嶺南地區(qū)在宋四爺任職的十四年期間有了很大的起色,海師軍費充足,加上有了裝置球鼻首的明輪船,火炮和各式火銃也都有錢去改良和裝配,嶺南地區(qū)沿海倭寇幾乎沒了蹤跡,福建廣東一帶的海盜也被打擊得掀不起風浪來,海貿比原本好做了許多。
肅王一開始還只是跟海商們收保護費,后來干脆自己造船跑海貿,幾年下來,光是數錢的賬房就請了三四十位。
每次一到年底,賬房里上百張算盤齊齊噼啪作響,甚為壯觀。
若非是這樣,肅王府就會跟東宮、老二寧王和老五信王一般,為了搞銀子弄得一屁股屎,不然就像去西北鎮(zhèn)守的老四靖王一樣,王府窮得只剩下房梁了,全家老小跟著老四喝西北風。
轉眼又是一年冬去春來。
去歲,宋大人的考評毫無疑問又是一個優(yōu),加上他極好的官聲,皇帝便又動了想要把宋大人調回京城的心思。
再過一年,宋建鳴便在嶺南呆滿十五年了,他會再次回京敘職,這次定要讓宋建鳴留京!
皇帝打定主意之后,便是考慮官位的問題,最理想的自然是正二品的戶部尚書。
但這么做有幾個問題,一是現在的戶部尚書孫大人這些年沒什么過錯,必須要找個合適的理由讓孫大人挪窩,其二便是宋大人的岳父梁大人乃是吏部尚書。
老丈人和女婿同居高位,這不符合朝廷的規(guī)矩,所以想要宋建鳴留京回來,梁大人就也要動一動位置,另外就是現任正三品的左副都御史的宋家大爺,也就是宋建爍的爹,大概也要給宋四的留京讓道。
作為吏部尚書的梁老大人自然很快探知了皇帝心意。
皇帝給梁老大人兩個選擇,要么去南京吏部養(yǎng)老,要不就到他女婿待過的嶺南養(yǎng)老,皇帝不想虧待梁老大人,還專門為他設了個統總廣東廣西兩省的兩廣總督的官位,正二品,管理廣東和廣西軍政和民政,統領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司,跟地方巡撫形成制衡,絕對的封疆大吏。
梁大人想哭都沒地方哭去,真是成也女婿,敗也女婿,就沒見過哪家女婿官升得這么快的!快到把岳家和族中堂伯父都擠出了京城。
不過這也沒什么好埋怨的,梁大人是個心態(tài)豁達的老大人,他頭發(fā)都白了,特別是做大周的高官,能善終就不錯了。
做封疆大吏不比窩在京城里逍遙自在?
皇帝六十多了,頭發(fā)也都白了,不知道還能撐幾年。
如今東宮這副半死不活的樣子,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起復,雖然皇帝看太子不順眼,耐不住他喜歡皇長孫??!
幾位年長有勢力的皇子們也是蠢蠢欲動。
皇位傳承一向都是腥風血雨的,這時候遠離京城這個是非之地,舒舒服服當個封疆大吏似乎也沒什么不好的?
至于女婿,就讓他自求多福吧!
自古富貴險中求,說不準宋建鳴這廝未來能有什么大造化呢?
……
景寧三十四年七月。
宋清月度過了平靜無波的十三歲生辰。
預感到今年歲末大約就要跟著宋大人進京,她抓緊時間把手頭的水泥別墅全部出售了。
剩下的養(yǎng)殖場、紡紗廠、水泥廠還有幾個種植園和林場都有何家、曹家以及安家的參與。
經營人手都是現成的,哪些管事和管事婆子是要留下的,哪些是想跟著自己回京城的,這些都要一一做好安排。
另外就是因為水泥的產量跟不上需求量,宋清月特地畫了球磨機的結構草圖給老爹,叫他去找鐵匠做出來。
這個球磨機說白了就是一個大鐵桶里,放置許多拳頭大小的鐵球,把塊狀原料放進去,按照一定的速度滾動滾筒,最終可以在鐵球不斷的撞擊和摩擦中變成粉末。
制造水泥需要把大量石灰石研磨成粉狀,從前靠畜力或是人力搗碎,費時費工費力氣,有了球磨機,就可以依靠水力一次研磨出大量的粉末,連石英砂也能靠球磨機研磨到理想的顆粒大小。
不過這個機器的內部構造暫時還是個秘密,這樣就算水泥的配方泄露出去,別家也做不過自家水泥廠的規(guī)模。等到別家慢慢勘破球磨機的秘密的時候,他們手上的水泥廠已經形成了一定規(guī)模,也有了固定的客戶源,這樣就算有別家參與進來競爭也不用害怕他們后來居上了。
這一年的臘月,宋四帶著一大家子回到了一別九年的京城,并且這次回京,可能就再也不走了。
宋大人一家子都開心得不行,只有宋清月不太開心。
其實,就要走馬上任的新任戶部尚書宋大人也愁眉不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