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府醞釀著一場風雨。
大離朝廷已經知道了顧尊要做的事情,在這樣大道之爭上,自然沒有懦弱躲避的道理。
于是大離儒家飽讀詩書之輩,三三兩兩的湊在一起。最終由大離文院的魁首,大儒孟正閣為文魁,接下了這場論道之局。
孟正閣言道:“以此蒼生為局,我與顧道友一論?!?p> 大離史書工筆,以此為據記載遷都之后,名動整個大離的蒼生局。
而在墨院。
顧尊得知了這蒼生局之約后,只是微微一笑。
小邪神在一旁吐槽道:“儒家永遠都是這么規(guī)規(guī)矩矩,一場論道,還要叫什么蒼生局?!?p> 而玄百川此時也在顧尊身邊,這樣的事情自然少不了他。此時看著顧尊,一邊是佩服,一邊是擔憂:“佛爺,這一場論道,關乎大離民心正統(tǒng)。誰贏,誰就代表正道。如果儒家在此輸了,恐怕大離朝廷都要顛覆。所以說是蒼生局倒也并不為過?!?p> 顧尊點點頭:“百川道友,這三大體系的晉升劃分,今日還需你幫我解惑?!?p> 玄百川說道:“這倒也不是什么隱秘。三大體系都分為五階。其實世間體系基本都是如此。五階已經足以。其中三大體系比較特殊一點?!?p> “道家五階:道士,聚頂,朝元,真君,道君。其中真君在俗世中稱為真人?!?p> “佛家五階:僧人,戒者,聲聞,法師,佛主。其中法師在俗世中稱為大師?!?p> “儒家五階:儒生,居士,文士,浩然,半圣。其中浩然在俗世中稱為大儒?!?p> 小邪神問道:“儒家最高怎么才半圣?”
顧尊說道:“當然最高的圣人只有一位,后來者皆是半圣?!?p> 玄百川點點頭:“佛爺說的沒錯。三大體系中的第四階都有別稱,是因為這第四階已經是目前的最高了。世間已經有幾百年沒有道君、佛主、半圣的現(xiàn)身了。所以現(xiàn)如今都懷疑,世間已經沒有那個階層的大能者了?!?p> 顧尊問道:“曾經也沒有嗎?”
“曾經有?!毙俅▏@了口氣:“自從那執(zhí)魔出世后,三大體系的至高被連連擊敗,元氣大傷。”
“千秋......”顧尊念叨著此人的姓氏。
古往今來,各大體系無數(shù),儒釋道天才輩出,但不管是道君、佛主還是半圣,都無法和那兩個人比肩。
一位就是荒蕪人祖,一位就是執(zhí)魔千秋。
這兩人就像是日月一般,讓后世無數(shù)人都黯淡無光。
“真不知道我能不能走到這一步?!鳖欁鹞⑽⒁粐@,說道:“那孟正閣雖然是大儒,但這次為論道,我對劉煥臣還是有信心的。時候不早了,讓劉煥臣出發(fā)吧。小邪神。”
小邪神說道:“我在?!?p> “現(xiàn)在我命你帶著堂口里的三十六天罡草頭神,七十二地煞出馬仙,共一百單八位護佑劉煥臣左右。若是有人想用法術殺他,盡誅絕滅!”
顧尊的堂口現(xiàn)如今發(fā)展的不錯,太平府里的邪祟幾乎全都在他麾下。為了讓堂口更好運轉,所以特意安排了晉升機制。
所以這所謂的“三十六天罡草頭神,七十二地煞出馬仙”便是堂口里的鎮(zhèn)壓護法。
就算顧尊今日要起義推翻大離王朝,這一百單八位護法都不會有絲毫的猶豫。因為這些邪祟是只聽命于顧大佛爺一人的私軍!
“遵大佛爺旨意!”
小邪神興沖沖的離開了,現(xiàn)在小邪神的實力也不弱,雖然沒有明確大道,但好勇斗狠這方面,沒幾個能比得過他。
顧尊還把割脖子刀刪減了一些,傳授給了小邪神,這讓小邪神更是實力大增。
另一邊。
劉煥臣出了門,就看到門口站著一百多人。這一百多人不是堂口的邪祟,而是墨院里的墨者。
這些墨者出身五花八門,有青樓里的妓子、街邊的乞丐、河運的勞役,也有平民百姓,雜耍賣藝的。
現(xiàn)如今他們加入了墨院,欲以墨者的身份行盡天下。而劉煥臣作為墨家現(xiàn)在推出來的大師兄,自然要為其助陣。
劉煥臣拱手一拜,不再多說,帶著一百多位墨者前往太平府大牢。而暗處還有一百單八位堂口護法潛行跟隨。
在一群人在墨院浩浩蕩蕩出發(fā)的時候,大離文院也走出一大堆人,有三百之多,全都是儒生,也前往大牢進行阻攔。
顧尊在墨院未動,孟正閣在文院也沒動,雖然二人是按兵不動,但麾下已經要短兵相接了。
與此同時,太平府里的大離朝廷、各大勢力、皇室、百官、各大體系、奇人異士也都將目光匯聚在此處。
大牢門口,儒生靜坐。
劉煥臣走到當前,拱手說道:“今日我要進去救人,時不待我,哪位先來請教!”
一位儒生直接站起來怒斥:“你原為儒生,當知臣子君心?,F(xiàn)如今居然劫獄,這無君無父之行,忘了祖宗之宗法,豈不自愧呼!”
劉煥臣冷道:“吾生之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論其貴賤,爵為天子不足以比焉。論其輕重,富有天下不可以易之。論其安危,一曙失之,終身不復得。此三者,有道者之所慎也?!?p> 另一儒生罵道:“大逆不道!如你所說,世間豈能無君主!”
“生有賢愚、貧賤之異,而死皆歸為腐骨,堯舜與桀紂沒有不同。舍棄當今的人,只看古代的先王,是贊譽枯槁的死人骨頭。世間當為我而不侵物。人人都各自為自己,而不侵犯別人。這樣天下就太平無事了?!?p> 儒生說道:“一派胡言,難道你生來不敬天地?”
劉煥臣說道:“死者乃盡滅,盡成灰土,將不復見。今人居天地之間,從天地開辟以來,人人各一生,不得再生也。自有名字為人。人者,凡中和凡物之長也,而尊且貴,與天地相似;今一死,乃終古窮天畢地,不得復見自名為人也,不復起行也?!?p> “我命在我,不屬天地。我不視不聽不知,神在出身,與道同久。吾與天地分一氣而治,自守根本也。非效眾人行善,非行仁義,非行忠信,非行恭敬,非行愛欲,萬物即利來,常淡泊無為,大道歸也?!?p> 此言一出,天地震動。
因為這些話不是墨家學說之意,甚至不是楊朱之意。此乃《西升經》中的老子原話。由顧尊教授給劉煥臣。
只因楊朱更近道家,而道家中隱世修行和楊朱中的“重生”之說極為貼合。所以劉煥臣就用此言。
論道之時,天地為證。不愧是老子之言,僅僅是復述,竟然引來了極大的反應。
眾生望去,只見天地悠悠中有一無盡星河,滾滾萬天無界限,亙古不變。
“那是道門之大道!他不是墨家嗎?怎么引動了道門大道?”
世間道門修士皆是一震。
太卡.
以后不寫論道了,查資料太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