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國都城之中,相傳著趙盾收取長狄賄賂的消息,而且還有模有樣。
畢竟趙盾是真的收了狄人的牛羊,而且借以交易的名義送到了他自己的封地耿邑。
路途很長,送貨消耗的時間也很長,還從曲沃路過。
其他的卿士和大夫不可能沒看到,所以在一部分人的眼里,趙盾是真的收了狄人的賄賂。
因為有人親眼看見狄人從趙氏的家門進去,而后第二天這些人就到了晉國朝堂之上要和晉國結(jié)盟。
趙氏本來就不太好的名聲,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有對趙氏不滿的士大夫,予以這條流言肯定。
但這并不能動搖趙盾的權(quán)勢,頂多只是讓他的名義受損罷了。
已經(jīng)到了深冬,很多老人都沒活過這個冬天。
今日上朝,鄭國的使者來報,鄭國的國君在前不久薨逝,年四十三。
鄭伯蘭曾經(jīng)在晉國當過大夫,為人聰明謹慎,被晉文公所喜,于是被晉國擁立成為鄭國的太子。
本來晉文公,希望鄭國能夠永遠親近晉國,但奈何鄭國處于晉楚兩國的中間,頻頻遭到討伐,這樣的情況下,只有靈活的依附強國才能保證他的位置穩(wěn)固。
朝堂之上一陣沉默,為鄭伯而默哀。
趙盾慶幸自己又活過一年。
活著真好啊。
不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年歲可活。
年歲到了四十,死去就已經(jīng)算是正常的,他今年已經(jīng)四十九,身體沒有前兩年那么硬朗了,他也對自己的壽命擔心起來。
要趁著自己的威望正盛,把該做的事情全部都給做了。
“國君,臣聽說陸渾之戎被楚子打敗,有過殘部在晉國境內(nèi)騷擾,割去糧食,搶走人口。
不如明年春耕之后,調(diào)遣一軍徹底消滅陸渾之戎,順便將伊洛之戎也一并滅了?!?p> 晉侯不知道趙盾又是怎么想的,春天的時候陸渾之戎的確被打敗,而且有一部分人竄到了虢略之地,已經(jīng)被兒子率軍剿滅。趙盾說的這是否屬實?
還有伊洛之戎,是晉楚之間的一塊屏障,讓晉楚無法直接接壤,算是一塊戰(zhàn)略緩沖的地帶。
如果被滅,晉楚爭霸的戰(zhàn)場很有可能會移到那里,而且秦國和楚國已經(jīng)結(jié)為姻親,共同對抗晉國。
晉侯覺得滅掉伊洛之戎不太好。
“伊洛之戎如果被滅,那我晉國就要和楚國接壤了,如果失去了這層屏障,讓秦國和楚國奪了柏谷,晉國就會有災(zāi)難了吧,這樣恐怕不妥?!?p> 柏谷就是戰(zhàn)略要地函谷關(guān)所在地。
柏谷以南的陰地,有晉軍駐守著,以防止楚人秦人或者戎人攻過來,如果伊洛戎被秦楚攻擊,那么晉國也可快速支援。
“那便只滅陸渾之戎。”趙盾反思了一會,覺得自己提出這樣的決策,的確不應(yīng)該,難道是真的老了么。
“按照趙卿之見,該派何人去討伐?”
“上軍佐先榖,下軍佐胥克。”
聽到這個名字之后,晉侯大概明白了,趙盾這是要給先榖一個立功的機會。
但是又提到胥克,是什么個意思?
晉侯不理解,因為胥氏和趙氏是有些仇恨的,趙盾能夠?qū)Ⅰ憧死M六卿的行列,完全是因為他為了偏袒弟弟之事不落人口實。
如此看來,趙盾恐怕是對胥克不懷好意了。
還要路過虢略之地...
他只希望兒子謹慎些的好。
先榖之前和趙盾已經(jīng)私下聯(lián)系過,對這個情況絲毫不意外。
但胥克就覺得有些不解了,自己雖然身處六卿,但一直都是無所事事,突然就給自己來了個任務(wù),趙盾這是安的什么心?
難道是上次幫助太子逃走那事情,早就已經(jīng)被趙盾給記上了?
那可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他覺得自己接下來做事需要謹慎一些,不能中了圈套。
“先榖之祖先軫,曾經(jīng)為晉國立下赫赫戰(zhàn)功,如今他的后人應(yīng)該繼承發(fā)揚他先祖的才能與品德。
胥克也是如此。”
晉侯只好點點頭:“好,按照正卿所言,給他們這個機會吧。”
其實趙盾讓先榖去討伐陸渾之戎,還有一個目標。
此行路過虢略之地,可得停留一陣,好好觀察一下上陽城,順便讓先榖進城休息,看看太子作什么反應(yīng)。
太子獳野心勃勃,又聰慧,年僅十五,就改善鐵器,使用牛耕,讓虢略之地強大起來。
可惜,自己派遣去的甲士,被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殺掉了。
原本他是能夠得到那些技術(shù)的,可惜甲士全部被調(diào)換,他已經(jīng)失去了眼線。
再給他幾年,不知道能發(fā)展成什么樣子,所以要趁早消除這個隱患。
上次夜襲已經(jīng)錯失良機,后來太子一直在上陽待著,啥也沒干,他也沒有什么理由。
明年開春,就是一個機會。
陸渾之戎沒有被楚子徹底消滅,他想借著機會,扶持其它的家族上位,將六卿擴成八卿,順便將那個看著不順眼的胥克除掉,扶持自己的兒子取代之。
而且此次去討伐陸渾之戎,軍隊的組成并不是傳統(tǒng)的上軍和下軍,全部都是先氏、趙氏、韓氏、郤氏組成的私軍。
國君也是有軍隊的,稱作公行、公族、公乘,但是國君不能掌控軍隊,而由中軍將佐掌握。
要產(chǎn)生的新卿,也將會從四家的將領(lǐng)中挑選。
一場戰(zhàn)爭肯定是不夠他們升為卿士的,不然他自己都看不下去。
需要數(shù)場戰(zhàn)爭才能看出來那些家族的子弟有真才實學,能夠堪當大任。
戰(zhàn)勝之后,繼續(xù)瓜分國君的土地,而后他們在虢略的后方建立城邑,就算這一次太子行事滴水不漏,沒有被置于死地,以后也可以在此監(jiān)控。
必要的時候直接從后方偷襲,除掉這個心頭大患。
趙盾早就發(fā)現(xiàn),虢略之地是太子精心挑選的,除了西邊的秦國可能會趁虛而入,其他方位幾乎沒有敵人。
因為整個地盤都包裹在晉國境內(nèi)。
陰地和函谷都有晉軍駐守,是相對安全的,正是能夠安靜發(fā)展的地方。
如果讓他發(fā)展個十年,未免不能比六卿還要強大。
史書上早就有過例子了,九十年前,鄭厲公殺權(quán)臣祭足失敗,出逃至鄭國邊境櫟邑。
隨后鄭厲公得到宋國的幫助,有兵士據(jù)守櫟邑,足足等待了十七年,最后率軍殺回鄭都,重新奪回君位。
有這一段歷史為對照,趙盾對安穩(wěn)在虢略發(fā)展的太子獳根本放不下心來。
如果自己的計劃成了,那么所有卿士的位子就差不多穩(wěn)了,除了老實無能的荀林父和平常不發(fā)一言的欒盾,其它卿士結(jié)為一黨,可拱衛(wèi)趙朔,輪流執(zhí)掌晉國國政,架空公室。
如此強大的晉國,國政全部被卿士把控,那樣的話,公室就翻不出什么浪花來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