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論漢末三國,以南伐北的可能性!
“以南伐北不可能?”
諸葛亮有想過張策可能會不認同自己的三分天下方略中的一部分,可觀張策現(xiàn)在表露出的態(tài)勢……
其已然不是部分不認可了,而是全盤反對。
自己苦心孤詣謀劃的東西遭人否定,諸葛亮即便是再怎么有禮教涵養(yǎng),年輕尚輕且未經(jīng)歷在外磨礪的他,此時也是在心中生出了淡淡的不服之意。
“當然是不可能!”張策斷然說道,根本不給諸葛亮一點希望。
“即便有可能……”
“也不是現(xiàn)在,而是千百年后?!?p> 對諸葛亮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張策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了一個名字。
大明。
洪武大帝,朱元璋。
華夏兩千年歷史長河中,唯一一個逆自古以來的天下大勢,如開掛一般的以南逐北,悍然驅除元虜,再復漢家衣冠的千古帝王。
倘若讓張策給歷史上華夏的諸多帝王定個排名的話……
能勝卻大明洪武大帝朱元璋的帝王,歷史上不過寥寥兩三人罷了。
甚至可以武斷點說。
能勝卻朱元璋的,實則僅有那千古一帝嬴政和不可言說的那位祖龍。
就像是嬴政定義了何為華夏,何為天下一統(tǒng);那位不可言說的祖龍在民族危亡之際,驅除列強,讓炎黃百姓站起來當家做主一樣……
朱元璋則是在神州沉淪之時,再造了華夏。
續(xù)接了那被外族胡虜折斷的民族脊梁,撿起了那被異族鐵騎踐踏了數(shù)百年的民族尊嚴。
在開局一個碗的朱元璋面前,繼承基業(yè)的漢武劉徹,唐宗李世民仿佛都差了些許。
可是,朱元璋之所以能以南逐北,建立大明,難道就真的開掛了嗎?
實則不盡然。
朱元璋的雄才武略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
則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性。
經(jīng)歷了隋,唐,南北兩宋等朝代開發(fā)后的南方地區(qū),在元末之時無論是在社會生產力水平,商業(yè)經(jīng)濟水平,人口規(guī)模,糧食種植產量上早已經(jīng)不弱于北方,孕育出了足可支撐英雄豪杰逐鹿天下的王霸之基。
也正因為如此。
在朱元璋實行“廣積糧,高筑墻,緩稱王”的制霸方略,兵鋒指向元大都,揮軍決戰(zhàn)漠北的每每關鍵時刻,江南之地始終沒有掉過鏈子。
一直能夠給朱元璋提供物質客觀條件上的絕對支持。
糧草,兵員源源不斷。
然而。
在那之前,沒有人試圖像朱元璋一般以南逐北進行北伐嗎?
有!
兩晉之后,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也曾進行過北伐,但……
他失敗了!
有人說南朝劉裕北伐失敗是因為戰(zhàn)略決策,用人不當,也因為南朝精銳水軍對決后秦所屬的北方游騎兵種不利等等。
對于這些,張策不予否認。
但。
以他之見,還有個根本性的客觀原因便是:當時尚未得到開發(fā)的南朝在人力,物力上根本不足以支持劉裕麾下的軍隊進行大規(guī)模長久的遠征作戰(zhàn)。
這種情況下征戰(zhàn),便會導致劉裕統(tǒng)率近十萬大軍占據(jù)了長安和關中后,面臨一個極其尷尬的局面:
分兵守則不足,合兵聚則乏糧。
他不可能把自己在南方的家底全部轉移到北方,畢竟江南之地才是他劉裕的基本盤,哪怕明知其發(fā)展?jié)摿Σ蝗绫狈健?p> 劉裕也沒有多余的糧食和軍隊繼續(xù)增援長安,保持對外征戰(zhàn)的優(yōu)勢。
舉兵十萬征伐關中長安,在江南沒有徹底開發(fā)之前,單是每日的人吃馬嚼和糧食運輸?shù)膿p耗,早已經(jīng)快讓南朝后勤崩潰了。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這句話放在任何朝代都通用。
進退兩難之中,劉裕北伐如何不?。?p> 長安得而復失也就成了必然。
同等情況下,再看看明朝建立過程中和初創(chuàng)時期的北伐。
徐達,常遇春奉朱元璋之命領大軍二十五萬北伐元大都。
藍玉率領十五萬明軍北入大漠,決戰(zhàn)小魚兒海。
兩次北伐,期間前前后后各皆是打了一年多,后世哪里見過明朝類的史書上有關大軍遠征,糧食后勤不足的記載。
再舉個例子。
永樂帝朱棣時期,明軍五次興兵數(shù)十萬北伐蒙古,依舊開創(chuàng)了永樂盛世。
漢朝時期。
漢武帝幾次北伐匈奴,不光把漢孝文帝,漢孝景帝兩位君王好不容易攢下的家底打光了,弄得百姓民不聊生,還逼迫的劉徹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詔。
究其根本。
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漢武帝時期的漢朝,劉裕的南朝時期,江南之地尚未得到完全開發(fā),撐不起太大的攤子。
尤其是在漢朝西漢時期,不但撐不起,還存在扯后腿的嫌疑。
庭院之中。
諸葛亮望著張策……
“現(xiàn)在以南伐北不可能,千百年后才有可能?”
諸葛亮皺著眉頭低語一句,對于張策的說辭有些難以接受。
千百年后的事情,誰能說的準!
他諸葛亮也等不起!
總不能讓他把話語留在墳墓中,等著告知后世一個智慧可與他比肩之人,讓那人幫忙驗證三分天下,進而以南伐北的可能性吧!
誰,又會沒事兒來他諸葛亮的墳前呢?
望著陷入糾結中的諸葛亮,張策一陣輕笑,隨手拿起腳邊的三塊石頭擺在自己的面前,布局成三足之勢。
然后,又拿起一根樹枝在地上劃出了一副簡易的大漢輿圖。
“孔明,可敢與我在此間推演一番南北征伐!”
“好!”
諸葛亮沒有遲疑,回到了張策的身邊坐下。
張策指著地上的三塊石頭和輿圖說道:“就如你所說的那般,東南為一足,代表江東孫策?!?p> “荊州,益州,西南為一足,代表你和你那未來的明主!”
“中間這條大河,代表長江!”
“我則隔江相望,坐鎮(zhèn)在北,或代表袁紹,或代表曹操……或……”
張策嘴角一笑:“算了,策不習慣代表他人,我還是代表自己吧,孔明以為如何?”
“可以!”諸葛亮挑不出任何毛病,贊同的點了點頭。
“同意就好!”看著漸漸入甕的諸葛亮,張策繼續(xù)數(shù)道:“既為推演,沒有彩頭總是不好?!?p> “這樣吧……孔明你若是贏了我,我明早清晨便走,再不糾纏于你,孔明你若是輸了……“
張策說道最后,臉上笑而不語。
諸葛亮明白了張策的意思。
他自信一笑道:“亮若是輸了,自當拜公子為主,隨公子一同下山而去。”
諸葛亮此話一出,張策心中大定。
隨后,張策抓起一把枯草,隨意的在了代表長江橫線的一側。
“孔明,我以草木為兵,陳中原之兵八十萬于大江之北,欲要飲馬江南,你如何破之?”
張策一上來直接梭哈的行為,看的諸葛亮瞠目不已。
就在其下意識的想說同樣聯(lián)合荊州,益州,江東之兵數(shù)十萬之眾與之對抗的時候,諸葛亮忽然愣住了。
原因很簡單。
益州之兵遠在川蜀,根本不可能千里迢迢調遣而來。
實際上,以他和孫策為代表的兩足能夠調動的兵馬,加起來撐死二十萬就已經(jīng)到頭了。
不是不想集結更多。
而是荊州和江東兩地只能征調蓄養(yǎng)如此之多的兵馬,再多就傷及根基了。
注意到諸葛亮的神色,張策輕聲笑道:“孔明,看來你也覺察到了??!”
漢唐血
哈哈這一張真不是水啊,怕大家看不明白漢末以南伐北這個觀點,所以說的多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