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易躲,陽謀難解。
其實,打一開始劉邦就沒打算找張耳和韓信借兵,因為他打算來直接的,直接用搶的豈不是更痛快、更方便一些!
試想一下兩種場景:
第一種,劉邦直接到大營門口報上自己的名號,聽到通報的張耳和韓信得趕快準(zhǔn)備排場,然后風(fēng)風(fēng)光光地迎接劉邦入營議事。會上,劉邦提出最近作戰(zhàn)緊張,項羽馬上集結(jié)大軍要去搞他,因此來搬救兵,希望張耳和韓信能拉兄弟一把,多借點兵給自己用用;張耳和韓信肯定也得哭窮啊,最近項羽沒事兒就過來打打秋風(fēng),剛打下來的地盤也不太穩(wěn)定,地主家也沒余糧啊,但是看在大哥親自出馬的份兒上,咬著牙撥出萬八千兵馬,希望能給大哥出一臂之力。
聽起來很和諧,有情有義有節(jié)操,但是實際上在劉邦看來,真來個萬八千的兵力,還不夠項羽塞牙縫的,沒準(zhǔn)兒自己也得跟著一起上路,被項羽一波帶走,因此,這一招合情合理,但是不好使。
第二種,劉邦悄咪咪混進大營,以信使的身份騙過衛(wèi)兵,在等著傳信的間隙,把兵符印信順過來,并且完成奪取兵權(quán)的計劃,到時候自己想調(diào)多少就調(diào)多少,畢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自己能活著,哪怕剛打下來的地盤丟了也無所謂,打不了再打回來就行。
至于韓信和張耳的安危嘛,只要劉邦能夠有足夠的兵力拖住項羽,他們就有足夠的時間逃跑,萬一沒跑掉也只能怪自己運氣不好,畢竟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誰敢保證自己一定能壽終正寢?
因此,劉邦打一開始就準(zhǔn)備直接將二人兵權(quán)奪走,既能削弱兩人的實力,又能擴張自己的勢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了,小算盤打得格外精明。
就在大帳里氣氛最緊張的時候,劉邦打破了沉默,笑呵呵地說道:“看來都是誤會,趙王也不必太過緊張,我這次來呢,主要是想借大軍一用,最近收到情報,項羽準(zhǔn)備調(diào)集精兵強將對付我,可是最近一直被項羽追著打,我的兵力損失慘重,因此只能從二位手里借點兵力先救救急,你們沒有意見吧?”
這下張耳和韓信傻眼了,這大哥真的是太社會了,這不就是明搶了么?還說得這么冠冕堂皇,整個大營都在稀稀拉拉地搬家,咋的,您老人家是打算連根毛都不給留啊?
韓信有些不安地問道:“大王身處前線,我等理應(yīng)為大王分憂,責(zé)無旁貸,只是這次您打算調(diào)多少兵力呢?”
劉邦干脆利落地回答道:“全部!整個大營都跟我一起開拔!”
張耳和韓信心里暗暗叫苦,這大哥尼瑪都不帶掩飾一下的,這是整個來個一鍋端啊,挺會吃現(xiàn)成的??!難怪悄咪咪進入大營都不吭一聲,原來是玩這么一出啊,外面正忙得熱火朝天,而張耳和韓信則是內(nèi)心拔涼拔涼的。
張耳略帶不滿地問道:“大王,您把兵力都調(diào)走了,那我們要跟著一起回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