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所看到的,大概率是自己想要看到東西。
秦王朝最高統(tǒng)治者秦二世胡亥,最終以被迫自裁這種不體面的形式下線了,由于他太年輕,即位時估計連墳地都沒得及給自己選,再加上又得為大秦帝國的衰亡背鍋,根本沒人想著替他弄個帝王陵寢。就這樣,這個短命的皇帝,被按照普通老百姓的禮節(jié)埋葬,墓地就在杜南(今西安西南)的宜春苑里,可能是考慮作為歷代帝王的負面典型,他的墳地居然完好無損地保存到了現(xiàn)在,也算是老天不長眼了。
胡亥死時只有二十四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后來以普通老百姓的禮節(jié)埋葬了他,這點倒是也算合理,畢竟哪怕生前廣廈萬間,死后最終都是小盒一個,在這一點上胡亥算是提前實現(xiàn)了人人平等的理念。得益于秦始皇的先見之明,秦朝率先實行了中央集權(quán)制,為維護君主的絕對權(quán)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廢除了謚法,導致他倆都沒有謚號和廟號,要不然以胡亥的“豐功偉績”,估計逃不開那堆不好的謚號,相比于“秦煬帝”、“秦紂帝”、“秦靈帝”之類的一聽就不是好名字的類型,秦二世聽起來是不是順耳多了。
胡亥死了以后,最大的問題在于,誰來接任皇帝這個黑鍋,畢竟不是隨便找個人就能頂上去的,趙高雖然說是權(quán)勢滔天,基本上比皇帝還牛,但是他卻沒辦法取而代之,那時候血統(tǒng)基本上等于法統(tǒng),不是王室的血脈就得不到統(tǒng)治集團的認同,只能當幕后的操盤手,當不了前臺的營業(yè)員。但是挑人又不能亂挑,還得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夠資格,血緣不能太遠,要不然輿論接受不了;二是好操縱,不能挑太有想法的,容易控制不??;三是沒根基,不能挑背景太深的選手,要不然容易被反噬。
三條腿的蛤蟆好找,但是同時符合這個條件的候選人可不好找,畢竟秦始皇的兒子們算是全軍覆沒,一個沒剩;關(guān)系密切的旁系血親,也被以各種由頭收拾的差不多了,這工程量可不小呢!但是也算是蒼天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反復篩選,趙高還真找了個符合條件的冤大頭,這個人叫做——子嬰。
一說到這個子嬰,真的是讓人直撓頭,歷史書上有各種各樣的版本,說啥的都有,還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再加上他前期的生平基本上沒有記載,即使到現(xiàn)在也沒有定論,下面先簡單羅列一下各種說法,供大家參考:第一種說法說子嬰是扶蘇的兒子,單名一個嬰字,這種說法是流傳最廣的,主流史書都采用這個觀點,但我個人認為可信度不高,以趙高的奸詐沒理由留下這樣一個威脅;第二種說法說子嬰是秦始皇的弟弟,這種說法也有部分支持者,但是可信度不太高;第三種說法說子嬰是胡亥的哥哥,這種說法可信度最低,因為當年胡亥即位后,兄弟姐妹都慘遭毒手,子嬰理應難逃厄運;第四種說法說子嬰是秦始皇弟弟的兒子,也就是胡亥的堂兄,這種說法提出的時間不太久,但是我個人認為,這種說法可信度更高。
因為如果子嬰是胡亥的堂兄,按照血緣關(guān)系來看,在秦始皇駕崩后,他沒有資格即位,因此趙高和胡亥在謀害秦始皇后代的時候,他僥幸能逃過一劫;也正是因為他僥幸活命,反而要被拉出來,替秦王朝背下亡國的黑鍋,歷史真的有夠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