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劉備上表奏封孫權代理車騎將軍,兼任徐州牧。孫權與劉備在京口相見,并同意借南郡等予劉備。二人此次會面,鞏固了孫劉聯(lián)盟。曹操為防范孫權,強制內(nèi)遷淮南的民眾,引發(fā)江淮十余萬戶百姓驚慌,使其盡皆渡江歸附孫權。[11-12]
隔江對峙
孫權畫像
孫權畫像[10]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遣交州刺史步騭揮師南征。步騭大軍壓境,交州九郡無不臣服。交趾太守士燮率領眾兄弟接受孫氏管制。唯有劉表所任命的蒼梧太守吳巨陽奉陰違,最后被步騭所斬。孫權為籠絡士燮,加其為左將軍。[13]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聽從謀臣張纮的建議,將治所遷至秣陵。次年,修筑石頭城,改秣陵名為建業(yè)(今江蘇南京)。同年,又修筑濡須塢以防曹操南侵。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攻打濡須塢。孫權以舟師圍攻曹操水軍,俘獲三千余人,曹軍溺亡數(shù)千人。[14]在與之相持一個多月后,孫權成功地勸退曹操。[15]
建安十九年(214年)五月,孫權率呂蒙、甘寧征討皖城,虜獲廬江太守朱光,獲取人口數(shù)萬。自此,孫權控制了江淮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