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不大一會兒走到了仁壽宮外,懷恩讓值守太監(jiān)去稟報,朱祐樘卻自己親自去了。
見到太后請了安,朱祐樘滿面悲切地說起剛剛見了父皇朱見深,心里頭對父皇的病情很是牽掛。
太后也是悲從中來,寬慰了他一番,說:“孫兒進宮,祖母準備將這件事公之于眾,好好慶賀一番,正好給你父皇沖沖喜,沒準他就好了?!?p> 朱祐樘連忙叩拜感謝祖母的恩澤。
他知道進宮慶典關(guān)乎自己的地位,慶典越是隆重,則代表著自己在祖母和父皇心中的位置越是重要,朝廷那些大臣們自然能領(lǐng)會其中的深意。太后這樣說,朱祐樘也是高興的。
隨后,朱祐樘稟報了萬安求見的事。
太后擔(dān)心內(nèi)閣有事兒,不敢拖延,帶著朱祐樘來到萬壽宮殿中。
朱祐樘扶著周太后登上大殿寶座,自己則站立在旁。
萬安進殿叩拜禮畢。太后則指著朱祐樘告訴萬安皇帝有子的事。
這件事剛剛?cè)f安已經(jīng)知道了,又說了些祝賀之類的虛詞。
太后給萬安賜坐后,問:“萬閣老今天來是朝廷里又有什么事嗎?”
萬安答了一聲,接著說:“最近京城內(nèi)外都不太平,順天府奏報說京郊流民最近集聚,劉通、李原等賊眾帶頭‘抗餉抗糧',已經(jīng)糾集了萬人,京城是天下中樞,國之腹心,臣和內(nèi)閣商量,都以為不能再拖下去了,以免讓他們做大,釀成禍患?!?p> “內(nèi)閣準備怎么辦呢?”太后問。
“臣等以為,攘外必先安內(nèi),如今四面勤王之軍已經(jīng)逐漸到京,當派兵剿滅,以絕后患。”萬安回答。(攘外安內(nèi)最早出自趙普給宋太宗的奏章,明代于謙也說過這話,不是常凱申原創(chuàng)。)
太后嘆了口氣說:“我聽說這些年京城物價漲得厲害,趕上邊境打仗,又加征邊餉,百姓鬧事也都是活不下去了,能招撫盡量招撫,不要輕易動兵。況且現(xiàn)在皇上尚未痊愈,此等大事,我一個婦道人家怎么敢輕易做主?前些日子朝會上,皇上不是定了調(diào)子讓你們安撫民怨嗎?我的意思,還是遵照皇上的意思,招撫為主吧?!?p> 萬安本就沒什么主意,太后這樣說,他也不堅持,說:“太后所言臣并無異議,只是如今四海不寧,招撫事關(guān)緊要,派誰去還需太后定奪。臣以為,招撫之人不僅要明白圣意,還需臨機能斷,這個人非朝廷重臣不可,閣臣則是最好。
此事本應(yīng)臣去,但臣自以為才智不足,如果辦事不利耽誤大事,也有傷太后和皇上的用人之明。恰好商閣老人在京外,不如請他擔(dān)負此重任?”
萬安和太后說話的時候,朱祐樘靜靜地聽著,太后招撫之意他很是贊同,兵者國之大事,這些流民遠還沒到非用兵不可的地步。
他也明白,內(nèi)閣知道太后沒什么主張,故意提出建議等太后否決。
但萬安提出要商輅去招撫的時候,他隱隱覺得這件事似乎沒有那么簡單了。
商輅之所以被太后重新啟用,招回京城,是因他在朝中威望甚高,又忠誠可靠,可以穩(wěn)定朝局,免得貴妃一黨做大操控朝局。
現(xiàn)在商輅還沒進京,卻被提議派去招撫流民。理由雖然充分,但起真正的考量實在惹人懷疑。
朱祐樘聽后瞧了一眼懷恩,只見他保持著一貫的作風(fēng),輕易不發(fā)表意見,這也是懷恩的自處之道。
太后聽后沉吟片刻,問:“非商輅不可嗎?換一個人去不行嗎?”
這話實在軟弱,朱祐樘心想,如果可以換人,那萬安何必要提商輅呢?換人他是定然不同意的。
果然,萬安低頭問:“不知太后可有合適的人選?臣請?zhí)竺魇??!?p> 太后先后提出三個人,但都一一被萬安以正當理由否掉了。
太后無奈,只能同意商輅去招撫了。
隨后,萬安又奏,說:“第二件是京察的事,按照定制,以十年為期要對京官進行考績,今年又該京查了。此事是吏部的職責(zé)所在,如果太后沒有異議,臣回去商內(nèi)閣和吏部辦理?!?p> 太后點點頭說:“既然是定制,照規(guī)矩辦就是了?!?p> 萬安答了一聲“是”,又繼續(xù)說:“如今四處勤王之兵已陸續(xù)進京了,這些將士如果不加管束恐怕會出亂子,山東、河南‘班軍’進京操練歷年都是兵部辦理,處理這件事既是職責(zé)所在,也是力所能及。如今兵部尚書項忠大人也已回京,臣請不再代領(lǐng)兵部事務(wù),交由項大人處理此事,不知太后意思?!?p> 這話說得合情合理,沒有任何錯漏之處,太后也只能照準了。
只聽萬安說起第四件事:“今日順天府奏報,說京內(nèi)鬧妖邪,赤睛黑毛,落地生煙,忽而為人,忽而類犬,專食孩童之心,臣聽說昨天還在宮里出沒。
臣去欽天監(jiān)問詢,監(jiān)正李華認為,此物名曰‘黑眚’,歷朝均有記載,但出沒宮中極為少見,只有宋神宗元豐年出現(xiàn)過一次,不久神宗崩。
欽天監(jiān)認為,神宗‘元豐改制’不聽官聲,不體民意,以致君臣失和,母子相悖(神宗支持王安石變法,而曹太后是堅定的反對者,守舊派。)實乃違背上天之意,因此天降邪祟以警示之。
臣等均以為,皇上并無失德之處,欽天監(jiān)之言,太后和皇上只是聽聽就好,時常警醒就是了,不必掛在心上。”
周太后對邪祟之事向來敏感,尤其是年老之后,更信神佛。萬安說的前面三條不必掛在心上她是做得到的,但最后一條對她而言是萬萬不能了。
周太后一臉驚恐、心有余悸地和萬安絮叨:“那妖邪我雖然沒見過,但聲音卻聽到了,和狐貍叫一般,嚇得我昨夜一夜沒睡著,我已經(jīng)讓韋舍去請高人作法,驅(qū)除邪祟。你說的話我明白,我也是這么做的,今后還會這樣做。事無大小,只要你們內(nèi)閣公心辦事,我必定會聽之從之。只是這邪祟還吃人心,實在嚇人?!?p> 萬安又不免安撫一番。
萬安的奏報讓朱祐樘心里極為不安。
如此一來,商輅和項忠都被調(diào)出京城了,而且萬安拿黑眚說事,提前給太后埋了套。
真到了立太子的時候,太后即便想立自己也會害怕失了官心,傷及民意,使父皇像神宗那樣,“不久即崩”。
現(xiàn)在貴妃一黨拿了京察之職,所謂“百官之心”還不拿捏在他們手中?
朱祐樘心中焦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