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南幸詔書
京城很快就亂了起來,但又并沒有遭受多救多大的混亂,因為崇禎、秦朗走的當(dāng)天夜里,羅虎就再帶著幾百騎來到了城外,各處城門禁閉,無人敢在夜間開啟城門。
但李順的檄文到了天亮?xí)r候卻已經(jīng)張貼在了京城各處,城內(nèi)的亂兵們也紛紛老實了起來。
京城內(nèi)不少人都選擇了跟隨崇禎帝南逃。
數(shù)量遠遠超過歷史上為大明殉死的人數(shù)。
這個不難理解么。
可對比京城大小衙門數(shù)以千計的官員數(shù)量,跟隨崇禎帝走的人到底是小部分,甚至只能說是微小部分。
絕大多數(shù)的官員,乃至大多數(shù)的勛貴都是沒有跟著走的。
因為他們已經(jīng)對大明喪失了信心。
大同降了,宣府降了,居庸關(guān)也降了,這叫他們真心沒了抵抗信念。
走?又能往哪里走?
等到大順軍南下了,那轉(zhuǎn)眼還不都是新朝的天下嗎?
只不過羅虎自始至終都沒有叫城頭上的人開啟城門。
除了把檄文告示張貼城內(nèi)之外,他更多的注意力還在大通橋。其部探馬甚至都來到了大通橋,秦朗等雖一刻不停的裝船上船,但還是有不少人依舊沒能夠完事。
一支支火把,一堆堆篝火,把大通橋附近照的如是白晝。
顯然這里是要晝夜不停的。
如果李闖軍這時候有大股部隊抵到,趁勢猛攻,那該占多大的便宜啊。
可惜羅虎的大部隊還在后頭呢。
他不過是驚聞李雙喜受傷,更知道了崇禎帝南逃的消息后,這才不顧戰(zhàn)馬疲累,再度趕來的。所能做的僅是盯著對面。
李自成也非不愿意提前趕到京城,然后興大軍追殺崇禎皇帝。而是他根本不能夠。
隨著一路上勢如破竹的殺到京師,李自成手下的人馬是越來越多。不管是各地依附來的丁壯,還是各地投靠的降軍,說句毫不客氣的話,他李闖王現(xiàn)如今真的是擁兵百萬也。
但擁兵百萬和實際投入到戰(zhàn)場上的主戰(zhàn)兵力卻是完全兩個概念。
大批軍兵投入到前線戰(zhàn)場,那可是需要耗費巨大的民力物力方可保障的。如果能用十萬人就解決了的問題,沒有哪個正常的皇帝會派出二十萬人的。
在武寧關(guān)一戰(zhàn)前,這一切都不在話下,李自成是盡可能的把所有的可用兵力通通匯聚到自己的手下??呻S著大同宣府兩鎮(zhèn)的投降,他就立馬意識到自己不需要數(shù)量如此巨大的新兵新丁跟從了。轉(zhuǎn)而開始把手中的新兵新丁分散到各地鎮(zhèn)守駐防,他倒也清楚自己的根基是有多么的薄弱。
李自成軍如此就大大的瘦身了一次,不過宣府大同雖都投降了,兵入京城的困難度大大的見弱了,可京城外頭卻還有一個居庸關(guān)呢,他也不會太疏忽大意。
那時候李自成手下的兵馬依舊眾多。
而為了讓這些人馬順順利利的向京城挺進,那就需要數(shù)量更多的民力民夫來幫襯,巨大的耗費真的叫新生的李順政權(quán)感到肉疼。
因為李自成在兩路人馬進軍京城的同時,也派人在中原和齊魯開始招降納叛,甚至連江淮都派出去降官前往招撫了。
這當(dāng)然就需要把大量的兵丁分到各個地方了。
比如晉南,本來那一塊是高杰那個混蛋玩意盤踞的,可在李自成大舉進兵河?xùn)|的時候,高杰拔腿跑了。
而對李自成言,他雖然恨不能千刀萬剮了高杰,但他的首要敵人卻是河?xùn)|巡撫蔡懋德,然后是周遇吉。只有把蔡懋德和周遇吉先行收拾了,才能再掉過頭來修理高杰。
結(jié)果高杰人就趁著這個時間給跑了,還一跑就連中原都不待了,直奔江淮去了。
這就跟一股龍卷風(fēng)一樣,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所顧忌。
在敗壞人心的同時,卻也替李自成清理出了大片的空白之地,李自成自也不能眼睜睜的看著空白無主之地重新變回朱字旗號啊,就只能不斷的分出兵力,乃至把一些個降官都派出去任職。
武寧關(guān)一戰(zhàn)之后,劉芳亮兵出井陘也進展順利,這個范疇就又添加了北直隸地區(qū)。
并且還要留下兵馬挾制大同的姜瓖和宣府的王承允,以至于在這個過程中,李自成身邊的可戰(zhàn)兵力是在不斷減少的。
但即便如此,李自成身邊依舊有十萬可戰(zhàn)之兵,而且這十萬人還多是老營老軍,是李自成五營兵制的主力部隊。
至于把這十萬人說成數(shù)十萬眾、百萬眾,這不很正常嗎?
要清楚在這個時代,只要人臉皮厚一點,就完全可以把民壯民力也歸納入大軍中的。
十萬主力連同數(shù)量眾多的隨軍民夫民壯,這個進度,李自成真的是想快也快不了的。
不過劉芳亮卻十分給力,就在秦朗都認為沒有危險了的時候,津門衛(wèi)突然傳來急報——劉芳亮兵出靜海,這都已經(jīng)打到津門衛(wèi)南門口了。
后世時候從保定到津門那是十分便捷的,可在明末這個時間點,保定與靜海之間卻隔著得勝淀和三角淀兩大水泊,中間的陸路相當(dāng)狹窄。
如果津門衛(wèi)有足夠的兵力,在靜海設(shè)下兵馬防御,劉芳亮部又缺乏漕船,想要拿下靜海還真要費點周折。
然而津門衛(wèi)的兵馬根本就無力去守衛(wèi)靜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劉芳亮的一支前軍奪取了津門的南大門。
即便皇帝在十七日日落時候就乘坐船只抵達了津門,還隨行帶來了一支軍兵,可整個津門依舊人心惶惶。
甚至因為崇禎帝的到來而更加驚慌。
這就是板上釘釘?shù)囊焕铌J軍打了。
大明皇帝在此,李闖軍怎么可能放過呢?
不過有近在咫尺的秦朗軍,還有黃蜚、沈廷揚和馮元飏的兵馬,崇禎帝心里倒一點也不慌張。
打不過就逃么,乘坐海船而去,闖賊還能追到海里嗎?
事實上當(dāng)崇禎帝人抵到津門的那一刻起,大明的走向與歷史上的原本軌跡就迥然不同了。
崇禎皇帝眼中根本沒有驚駭?shù)睦铌J軍,而是先就頒布南幸詔書。
號召天下忠勇之士南赴金陵,于南都待用。
然后連發(fā)詔書,一邊把李自成說成是天下大害,號召北地忠勇之士抵抗闖賊,但凡建功,必不吝封賞;一邊把吳三桂、左良玉、鄭芝龍、劉澤清、黃得功、劉良佐、高杰,包括秦朗在內(nèi)的這些個兵頭,或是從伯爵提升到侯爵,或是封伯。
漢風(fēng)雄烈
明天中午上架,大伙兒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