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武俠

秦漢豪俠傳

第二十五章 秦王朝議

秦漢豪俠傳 李承俠 2931 2021-12-07 07:27:35

  荊軻刺秦王,血濺咸陽宮,身死功未成,其名天下?lián)P。

  秦王政目送秦天雨遠(yuǎn)去后便快步向大軍走去,三軍將士見他無恙歸來,欣喜若狂,忙迎接他進(jìn)入備好的辒辌之內(nèi),隨大軍浩浩蕩蕩的返回咸陽城。

  秦王被擄,大軍一路追隨營救,一時間,整個咸陽的百姓婦孺皆知。人人思君安危,大家都在想:若秦王果真被刺身亡,秦國將會遭遇滅頂之災(zāi),百姓更是生靈涂炭。所以城中百姓聽得秦王被擄都哭成一片。

  秦王政回到咸陽,見百姓為他傷心哭泣,心中大為感動,忙站到辒辌之外向眾人揮手致意。

  只見咸陽百姓看到他安然歸來,頓時歡呼雀躍,都跪至大街兩旁迎接君王。不禁心想:“人人都道孤王是兇殺成性的暴君,可是我對待自己的臣民何嘗不是有如長者親人,若沒有舉國百姓擁護(hù)我,我大秦何以征戰(zhàn)六國,將來何以一統(tǒng)天下?”想到此又再次向咸陽百姓抱拳致敬。

  大軍回到咸陽宮,秦王政見宮門口荊軻尸首已被眾殿臣?xì)У拿婺咳?,頭顱也被砍下懸掛在宮門口的旗桿上,而身體卻被一柄利劍釘在宮門口的一根柱子上。見此狀,忙下令侍衛(wèi)將荊軻尸首速速放下。

  眾臣見秦王政居然下令釋放荊軻,都大為不解,大將李信率先問道:“此賊行刺我王,罪行滔天,就該懸尸于眾,用以告誡那些天下狂徒,凡犯我王天威者的下場,像這種人,我王又何故寬容待他?”

  秦王政自從繼承大統(tǒng)以來,征戰(zhàn)六國,六國臣民早已對他懷恨在心,天下劍士各為其主,入秦刺客縷縷不斷。

  荊軻刺秦王,秦王政何嘗不對他恨之入骨,但回想秦天雨對他的囑托,這才環(huán)視群臣道:“刺者荊軻不懼蛟宮虎穴,敢犯天威,雖其行當(dāng)誅,但勇氣可嘉。他已是六國百姓心中的大英雄,我若將其懸尸暴曬,定當(dāng)犯了六國百姓的眾怒,荊軻雖非我國臣民,孤王卻要以九卿之禮厚葬于他,并追封其為天下第一勇士?!?p>  李信雖然不完全領(lǐng)悟秦王的話語,仍然親自把荊軻的尸首放下,接著把秦王口諭傳昭下去,并著令那引領(lǐng)荊秦二人的內(nèi)侍監(jiān)去把荊軻的遺物收來陪葬。

  荊軻來到咸陽,只帶來一匹坐騎和一柄隨身寶劍,秦王得知那匹紅鬃馬是萬里無一寶馬,不舍得將其殺了陪葬,就將它賜予李信。李信大喜,正要將荊軻的利劍放回荊軻身旁,見劍柄上刻有丹心二字,原來那寶劍正是太子丹贈給他的銷魂寶劍。

  李信將銷魂寶劍交給秦王政:“徐夫人造劍的功詣果然獨具海內(nèi),這把特意為太子丹打造的銷魂寶劍更是舉世無雙,大王把自身的佩劍交給了秦天雨,這把銷魂寶劍剛好為我王所用?!?p>  秦王政接過寶劍細(xì)細(xì)打量,少許拔出劍,見寒光四射顯然是一柄舉世無雙的寶劍,卻不以為喜,對著劍說道:“就算再鋒利的寶劍,也抵不過我大秦的弓弩,只是此劍竟是姬丹送給荊軻的寶劍,孤王留著它,今后必有用處。”說完收好寶劍,便立刻進(jìn)得轀輬內(nèi),命人驅(qū)馬進(jìn)宮。

  秦王政雖大難不死,至次日早朝時,仍然心有余悸,此時文武百官早已兩班而立。眾殿臣一起跪拜道:“天佑我王,我王萬歲萬萬歲。”秦王雙手平舉,示意大家平身。

  大將軍李信首先近前啟奏:“北燕蠻人,不顧我王待他之誼,既然敢謀舉刺者犯我天威,末將今愿領(lǐng)兵北征,攻取燕地,不殺盡北燕姬姓一族,誓不罷休!”

  秦王政雖履行諾言厚葬荊軻,但心中對太子丹刺秦行為卻是余怒未消。

  正要準(zhǔn)奏,廷尉李斯考慮到此時大秦東與齊魏,南與強(qiáng)楚,都在對峙難下,若此刻又分兵北上攻燕,楚魏定當(dāng)會舉全國之兵趁機(jī)反攻,連忙上前勸阻:“大王圣明,燕太子犯我天威實可當(dāng)誅,只是我大秦目今已然在與楚、魏,對峙難下,如果再兵伐北燕,屆時大秦南北東三面受敵,只恐大秦危矣?!?p>  眾臣一聽李斯一番分解都隨聲附和,王綰近前道:“我主圣明,小不忍則亂大謀,所謂遠(yuǎn)交近攻,太子丹雖犯我王天威,但大王還需以大局為重,待到我軍先攻下東魏,以絕后顧之憂后,再一鼓作氣,一路北上剿滅北燕蠻族?!?p>  秦王政思緒良久才忍著道:“既然如此,就讓姬丹狗賊再多活些時日,待到奪取大梁后再北上薊城,孤王定要將姬丹的人頭懸掛咸陽城頭,任其日曬雨淋?!?p>  眾臣再次附和,秦王政此時又想到太子丹行刺于他,卻不能立即將其碎尸萬段,心中仍是悶悶不樂,正要宣布退朝,忽然殿外傳報:說風(fēng)陵亭有密者前來投書秦王。

  秦王政接過書筒見書中寫道:“我王圣明,我王明鑒,今有燕人刺者秦舞陽,逃落風(fēng)陵渡口,幸遭數(shù)百燕兵伏擊,已亡命大河之中。然亭長常勝攜風(fēng)陵客棧掌柜王燕林,卻將刺者秦舞陽軀身收殮,意與厚葬,望我王圣裁?!?p>  這本是一書狀告王燕林和常勝竟敢收殮刺客尸首的請功狀,但秦王政忽聞秦天雨落難風(fēng)陵渡,恰似晴天霹靂,心中悲痛萬分,痛聲道:“秦天雨本是我大秦子民,為了護(hù)駕孤王,有違姬丹使命才遭到姬丹狗賊的毒手。”

  眾臣想到秦天雨化名秦舞陽,挾持秦王至渭水,今日死于他自己的同袍之手,無不慶幸,李信更是直言道:“秦天雨身為秦國人,居然聽命于燕太子行刺自己的君王,可謂大逆不道,本該得此下場,我王應(yīng)該感到慶幸才是,又何故為其憂心傷懷?”

  秦王大怒:“秦天雨若是要刺殺孤王,就憑爾等安能護(hù)駕?”眾人嚇得不語,稍許秦王政又道:“風(fēng)陵亭長常勝監(jiān)管不力居然讓燕兵入我大秦境地,孤念其收殮秦天雨的尸首,留其性命,撤除亭長一職,由王燕林代之?!?p>  群臣大為不解,愕然相望,只聽秦王政繼續(xù)道:“敕令于弘將軍與我領(lǐng)兵五百,速將秦劍士尸首迎回咸陽,孤要以九卿之禮厚葬于他?!痹捳f間起身從屏風(fēng)后摘劍拔起,大聲道:“大將軍李信何在?”

  李信近前跪拜,秦王政道:“孤王令你即日起領(lǐng)兵十萬,揮軍北上,與邯鄲郡守將辛勝會師易水以西,三日后,我再從南楚召回王翦大軍。三路大軍會師易水,共伐北燕,誓要為我大秦勇士報仇雪恨!”

  眾臣見秦王政居然為了一個本將行刺君王的秦天雨又要下令北上攻燕,一一上前啟奏:“我王圣明,我王慎重,大王連刺者行刺君王之恨都可以暫且放下,此刻又怎可為了一介勇士而改變決策?”

  “北伐之行關(guān)系我大秦的興衰存亡,王翦大軍若是撤回南楚,楚軍定會趁勢反擊,后果不堪設(shè)想,望我王三思慎行?!?p>  秦王政想到秦天雨若不是為了放行他,違背燕太子丹之命,豈會遭此殺身之禍。又怒聲道:“燕人行刺孤王之仇,孤王可以暫且放下,殺害秦天雨之仇卻是刻不容緩?!?p>  這時大將李信跨步上前大聲道:“區(qū)區(qū)一個北燕彈丸小國,又何須三路大軍,本將只需率本部十萬大軍會師辛勝大軍,足可以征服北燕,又何需動勞我大秦舉國兵力?!?p>  群臣想到燕國雖小,然而聚集舉國之兵力不下三十萬之眾,燕太子姬丹深得其臣民愛戴,舉國一心,李信欲以二十萬之軍勞師遠(yuǎn)征,又何以戰(zhàn)勝北燕?這時王綰已邁步上前正視李信:“君前座下豈能由得你胡夸???!”

  秦王政心想燕太子此番刺秦事敗,定會加強(qiáng)軍事防備,何以李信會如此信心百倍?這下問道:“孤王本想調(diào)齊三路大軍方可北上,將軍何以雄心壯志敢以一軍前往,未知將軍心中可有良謀?”

  李信被秦王問得一時語塞,又向群臣張望。王綰怒對李信:“我王朝議,李將軍既然敢在殿前夸下??冢砸卉娖蒲?,此刻我王問話,將軍又何以不答,你可知軍中無戲言?”

  李信雙手抱拳:“末將就算再年輕狂傲,少不更事,又怎敢在君王面前胡夸???,只是這軍機(jī)大事怎可輕易泄露,還望我王圣明?!?p>  秦王會意,眼見在此參議的朝政大臣,皆為他的股肱心腹,說道:“將軍若有良謀但說無妨?!?p>  李信這才侃侃道來,其意是:燕太子此番事敗后無非有兩種策略。其一,燕太子若沒有及早北撤遼東,又不派人增援易城,定是自恃大秦主軍駐扎楚魏邊界,不敢撤軍北上;其二,姬丹若知秦軍北上,定是以為秦王已召回大軍,三軍齊上,定會嚇得不戰(zhàn)而敗。李信述說到此更加大聲明言道:“所以末將將采取借帥不借兵之計,以瞞天過海之勢嚇退北燕。”

  眾臣一聽李信之計,細(xì)細(xì)斟酌后無不驚嘆。秦王政心中知會,卻還要故意發(fā)問:“何為借帥不借兵?又如何瞞天過海,李將軍何不細(xì)說?!?p>  李信環(huán)顧眾臣,見殿堂內(nèi)皆為可信之人,方道:“大王只需調(diào)回三軍主帥的王翦將軍,讓其副帥王卉暫代其職,以防楚國反攻?!?p>  秦王心中已知李信之意,仍然故意問道:“孤王把王將軍召回咸陽,他手中沒有一兵一卒又有何用?”

  李信答道:“為了大秦,末將可將我京師十萬守軍分為兩軍,其中五萬先行之軍,由末將帶領(lǐng),舉‘李’字帥旗即日北上,與邯鄲辛勝將軍會師易水以西。剩下五萬兵士,舉‘王’字帥旗,待王翦將軍前來率領(lǐng)。”

  群臣聽到此,已全然明白李信之計策,想到三軍會師易水,實兵二十萬,外稱六十萬,燕人聞知,又見王翦、辛勝與李信三軍主帥齊聚,定當(dāng)舉國大亂,軍心動搖,不戰(zhàn)而敗,無不嘆服。

  秦王政見李信為了大秦,使用瞞天過海之計,不惜將他本部的一半人馬,交與王翦將軍指揮,心下佩服,開懷大笑:“好個借帥不借兵,將軍這招瞞天過海之計,當(dāng)可使燕人陣腳大亂,我軍不僅可揮師北上,趁勢進(jìn)攻,還可保我東南兩面的安危,孤看此計甚妙,不知眾卿可有異議?”

  過了許久,秦王見群臣再無異議,忙立即下文,傳召大將軍王翦回都咸陽。事后追封秦天雨為忠義王,與荊軻一道葬在驪山王陵園。

  眾臣一起齊頌秦王政英明,又向大將軍李信施禮相敬,預(yù)祝他能一舉破燕,凱旋歸來。

李承俠

秦王政對待他的臣民應(yīng)該是友善的,在那七國分據(jù)的年代,沒有百姓的支持,何以統(tǒng)一六國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jìn)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