趴在地上的陳演一開始就知道自己這個首輔恐怕是當?shù)筋^了。
就算自己不主動辭去首輔之位,今日之后自己恐怕也在朝堂上抬不起頭來了,畢竟從來就沒有出現(xiàn)過這種事。
一朝的首輔為了求生竟然像自己這般,而且還被皇帝給訓斥的如同條狗一般,并且自己無法反駁。
但真當崇禎說了那話之后,陳演哪怕心中有所預料心中也不免凄苦,最后將頭頂?shù)臑跎趁闭路畔隆?p> 整理了一番官袍,然后向崇禎最后一拜,便緩緩的退出大殿。
他明白,這是他人生中最后的一次朝會了,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主動辭去首輔一職。
而陛下也將會毫不猶豫的在自己的奏折上批準,雖說是自己主動辭去,但自己這首府的名稱恐怕是真正的壞了。
畢竟這崇禎朝的哪一位首輔會如自己這般,被皇帝棄之如敝履呢,好像這千百年來也沒有如自己這般的吧。
還真不知道是可笑還是可悲呢,哈哈。
陳演的離去至使朝堂上的人不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能站在這朝堂之上的一個是蠢笨之徒。
都知道陳演此去怕是不得翻身了,但這種感覺片刻又消失了,因為按照歷來的規(guī)矩。
次輔蔣德璟將會進階首輔,三輔將會晉級次輔,而三輔怕是又要從六部之中選拔出來。
自古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有人騰出來了,那自然有人心動。
崇禎自然是不管他們怎么想的,待陳演離去后又開口問道:“既然首輔也不愿,百官中可有誰愿意替朕出征?”
崇禎問完后空蕩的大殿回蕩著他的回聲,次輔蔣德璟正欲戰(zhàn)出來,崇禎直接開口道:“永明,你覺得讓何人去壓鎮(zhèn)比較合適?”
眾人的視線頓時聚集在楊永明的身上。
楊永明知道時機成熟了,這時才開口道:“陛下可愿御駕親征否?”
此話一出,朝堂百官瞬間安靜了下來,隨后又猛然炸了開來。
御駕親征,看似簡單的四個字卻是這座二百來年朝堂上誰都不敢提的,無論是何等情況。
哪怕是日后破城之時崇禎也從未有過這種想法,也從來沒有人敢動過這種念想。
誰若是動了這種念想,就相當于是自覺于世了,恐怕會在朝堂上被眾人圍奸至死。
畢竟那英宗御駕親征之事還歷歷在目,由于其一意孤行,再加上不懂軍事的王振瞎指揮。
最后導致國家精銳盡失,乃至動搖國家的根基,甚至導致了一國之君被敵軍俘虜?shù)绕渌膶擂问虑椤?p> 這些事情可都是前車之鑒吶。
甚至有些人看向了王承恩,莫非是這閹人挑拔的?
如今首輔不在,蔣德璟作為次輔自然是要擔起重任的。
當即出列開口道:“陛下不可,御駕親征之事萬萬不可呀,英宗之事可為前車之鑒呀。
何況我大明還有良將無數(shù),文臣忠貞之士更是不在少數(shù),皆可為陛下分憂解難,怎可讓陛下親臨險境。
楊大人,若是陛下有所閃失,這天下又該如何?大明國又該如何?因此還請楊大人莫要再提此話,否則吾與你必不甘休。”
楊永明等他們說完后才開口道:“我自然知道你們的擔心,但你們知道嗎?如今的李自成已在河南建立國號。
并且設立官職開始置官守土,要與大明爭奪民心,這哪里還是什么流賊?”
眾人皆是面面相覷,啞口無言,本以為河南的流賊不過是占山為王而已,如今只是多股,需要圍剿的人數(shù)眾多。
萬萬沒想到竟然已經(jīng)如此了,居然要與大明爭奪天下王朝的正統(tǒng),這哪里還是什么流賊呀?
朝堂的氛圍一下子就變了,如果說之前他們對流賊只是低估的看法,認為那些流賊之所以能夠坐大。
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那些總兵督師不愿盡全力保存自身實力所致的,那么現(xiàn)在的這句話無疑是給了他們當頭一棒。
楊永明繼續(xù)說道:“如今的這一戰(zhàn)是至關重要的,他是關乎于國運的,因此我們要集結所有的力量。
要做到一戰(zhàn)而定,而能將所有力量凝結于一處的,恐怕只有陛下了,只有陛下親征。
那些人才不敢動什么歪心思,畢竟誰敢承擔失陷天子的罪責呢?”
這時蔣德璟開口道:“那楊大人想過沒有?若是陛下親征,那六部內閣必將親隨。
上值衛(wèi)親軍和經(jīng)營也一定要傾剿而出,若流賊以此圍攻陛下,以逸待勞打援勤兵馬,若是皆斷送又該如何?
要知那時圍攻開封的流賊就已有五十萬之巨,如今河南全境淪陷,流賊勢力怕是只增不少,如今恐有百萬之眾。
哪怕大部分是炮灰,和那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力量,如今我大明親軍加上京營以及各路人馬又有多少?
如今整個北方的軍馬加起來恐怕也不過是三四十萬人而已,還是往多了的說。
三四十萬對百萬又如何有勝算?再加上陛下在此,諸君又怎么敢去奮力一搏?
何況陛下親征,六部內閣以及諸多有司必然隨行,其中來往的花費百萬可止?”
楊永明點了點頭說道:“御駕親征確實有很多的問題以及風險存在,可是諸位有沒有想過?
如今的大明已經(jīng)是危在旦夕了,次輔大人也說了,我們的人數(shù)本就不比流賊多。
因爾此次作戰(zhàn)定然是要調動所有能調動的人馬與其進行一場決戰(zhàn),如此一來整個北方恐怕再也沒有其他的兵馬可以調動了。
也就是說這一戰(zhàn)贏了,一切都還有可圖,如果輸了,那將是萬事皆休,陛下不愿去南方。
說句大逆不道的話,若是輸了,那些事情也不過是早晚罷了。
而且大家不要忘了,如今陛下的威望對于那些在外的將領以及其他地方而言,幾乎是沒有了。
別說陽奉陰違了,有些地方甚至明目張膽的抗旨不尊,如果我們這一次贏了平定了內患。
那么必然是要進行一段時間的休養(yǎng)生息才能對外開戰(zhàn),而且對外開戰(zhàn)必然是要各方的配合。
若是他們不聽令又如何配合?難道真要一個個派兵去打嗎?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各方信服。
而要讓他們信服于陛下不敢陽奉陰違就需要陛下有威望,而讓陛下獲得威望的最好辦法也是最快的辦法,就是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