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單位上班的時候因為要上夜班,所以會去總工會圖書館借書,值班比較無聊也很熬時間,有書看還是挺喜歡夜班的,因為是維修電工夜班沒有白天工作多,運氣好一個星期工具箱都不用開,所以可以安靜的看書。
圖書館去的比較多借的書也各個方面,有一次借了本《抽屜中的文學》作者是余杰一北大研究生。看完這本書第一時間去書店買了一本,到現(xiàn)在還在書柜中。這個時候一下回到現(xiàn)在,想到的就是去年剛剛看的《查令十字街84號》作者海蓮.漢芙的話“我不會買一本沒有看過的書”。當去圖書館還書的時候管理員和我聊,她說這書比較激進,雖作者寫得也都真實,我說這本書我已經(jīng)買了一本了,然后她介紹三本書我都借,過去20多年了書名忘記了。這也是第一次和管理員聊,以后每次看到都會聊幾句。有次我借了《魯迅全集》第一卷,當看完去還的時候不是她不在是另一個管理員,這管理員說這本是藏書只能在圖書館內看,因為版本比較老,封面還記得是黃色牛皮紙做的。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是一個變格的時代,每個人都想做點事,一次去還書管理員說她準備辭職開書店,店面就是在圖書館的附近,我當然非常支持,不久書店就開了店名《樹人書店》,在人民路上旁邊就是一中,也是本地最好的中學。店鋪不大十多個平方,三面書架一面放柜臺,第一次去我買了三本書,后來也經(jīng)常去,有找好書讓她幫我進,也會買推薦的書。
變格的年代我也辭職了,辭職:一個是因為好幾次在鏡子找不到自己有點迷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一歲的兒子得病,全身發(fā)斑高燒還拉肚子,晚上到人民醫(yī)院急診,醫(yī)生說要住院,然后辦手續(xù)的時候要壓金不夠,到父母家借還是沒有湊齊,跟醫(yī)生說先讓住院明天早上就交齊,醫(yī)生不同意說這是規(guī)定,那個時候沒銀行卡ATM機也很少,我火了帶兒子直接回家,哈第二天兒子竟然好了,燒退了肚子也不拉,爭氣的兒子。
辭職后開始是幫一個親戚打工,工作時間比較有規(guī)律,書店還會去的,那個時候圖書館管理員已成書店老板,說要辦講座還讓喜歡書的人在一起討論也就是座談會。這些都是我一直希望參加的,喜歡看書的人當看好一本好書總希望有人分享,也會向人推薦。當然現(xiàn)在最好的分享就是記錄到自己的日記里。
半年后自己出來做生意,每天奔波忙碌有時候一天只能睡四小時,沒時間買書看書的。等到年后大概五月中旬時候去書店,可店面已經(jīng)是其他一家店了,問新店主也不知道原來的老板在哪里,從此斷了聯(lián)系,《樹人書店》關門了,開了有二年多。
現(xiàn)在想想也是,那個時候連我都沒有時間看書,經(jīng)營書店是比較困難,呵呵
記憶中的《樹人書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