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幫我選上一百人
“老吳,你回去記得告訴皇帝老爺子,即便只有三個月時間,但也不能一味賑濟,要以工代賑,這樣一來,在賑濟的過程中也是能為各地增加一些基礎設施,如城墻,水渠,堤壩之類的。
千萬不能只賑濟,不讓他們干活。
人都是慵懶的,慵懶時間久了,只會惹是生非,橫挑鼻子豎挑眼找事。”
對這些他可是深有體會。
第一天,粥棚端出,那些流民他感恩戴德。
跌二天,感恩戴德的少了,大部分流民吃的理所當然。
第三天,有人開始橫挑鼻子豎挑眼,嫌棄粥稀。
殊不知,這粥可不是理所應當該給他們喝的。
最關鍵的是,沒了這些粥,他們就得餓肚子。
朱大福出言,朱元璋點頭附和,他長于民間,自是了解庶民的各種毛病。
這孩子施粥這么久,遇到的麻煩怕是也不少吧?
“咱不敢保證多長時間后讓他們填飽肚子,因而只能放任他們離鄉(xiāng)逃命,你既說三個月能讓他們填報肚子,朝廷倒是可組織他們回鄉(xiāng),三個月時間,朝廷也可從其他地方調糧,保證他們的口糧。
另外,再組織他們修渠,以保證之后的灌溉?!?p> 三個月若賣力修,也是可修不少的。
之后,一邊修,一邊灌溉,能長多少莊稼算多少,能打多少糧食算多少。
...
朱元璋本出來換個心情,想不到朱大福竟給了他這么大一個驚喜。
也沒吃完桌上的的飯,朱元璋便起身告辭了。
“那就這么說定了,咱去告訴皇帝老爺子,你來辦這個事兒?!?p> 這事兒也不是非他辦不可的,別人也是能代勞的。
朱大福怕朱元璋為難,開口道:“我一介布衣,這事兒我怕也做不好,我寫一份具體細節(jié),應由朝廷遣人組織種植。”
朱大福愿把這份功勞送人,朱元璋還不放心別人呢。
“此事就這么定了,咱馬上回宮給你擬旨?!?p> 老吳這官位也太大了吧,竟還能負責皇帝老爺子的擬旨之事?
朱元璋走的匆忙,朱允炆只得匆匆跟隨。
離開的時候,還不忘一個勁兒的回頭瞥著朱大福。
這人腦袋是被驢踢了還是怎么著。
畝產兩千斤?可能嗎?
***
回了宮,朱元璋去擬旨,朱允炆則去尋了黃子澄。
“黃先生,什么東西,至少能畝產兩千斤,多則能達上萬斤?”
黃子澄眼睛一瞪,滿是鄙夷,道:“兩千斤,最高產的小麥水稻五百斤都達不到,有何東西能達兩千斤,殿下跟著陛下出去,應辨別是非,莫要被那些瘋言瘋語混淆了視聽?!?p> 聽了黃子澄的確認,朱允炆放心了。
隨后解釋道:“是朱大福,他和皇爺爺說,他有種東西能至少達到畝產兩千斤,讓皇爺爺給他一千畝荒地種植。”
“畝產兩千?還是荒地?那朱大福瘋了?”
黃子澄詫異過后,叮囑道:“殿下別管他,殿下只管安心讀書就是,任何時候,讀書都是沒錯的。”
“對了,陛下可考量殿下關中大旱之事了?”
黃子澄詢問朱允炆,也是想知道自己的見地被朱元璋認可了幾分。
朱允炆帶了幾分驚喜和自豪,回道:“問了,學生就按先生所教授的回復的皇爺爺,皇爺爺雖沒說什么,但已在組織外出的流民開始回鄉(xiāng)了?!?p> 沒有朱大福三個月種植出土豆的保證,朱元璋怎會組織那些百姓回京?
更何況,朱允炆所言,組織那些百姓回京后,是要把那些百姓養(yǎng)活起來的。
而現(xiàn)在,組織那些百姓回京,則是要以工代賑的。
這從本質上可就存在差別了。
“老夫就說過,黃冊魚鱗冊乃陛下首創(chuàng),無論如何都不可破壞,而陛下也是最體恤民情的,無論任何意見只要是站于百姓角度總歸是沒錯的?!?p> ***
就在黃子澄帶著朱允炆自鳴得意的時候,朱元璋的旨意已下達到了朱大福那里。
當然,為了避免畝產兩千斤引起不必要的混亂。
朱元璋在旨意中,只說把城郊兩千畝荒地交給朱大福,由他負責種植新型農作物。
而且,還允他自行挑選青壯種植,各衙門要給予便利。
拿著這道旨意,朱大福有些不可置信。
老吳這效率也太快了吧,他以為旨意到達,至少得明后日了。
想不到,短短幾個時辰便就到了。
行,老吳效率快,那他也不能慢了。
...
接到旨意的第一時間,朱大福先去城郊瞧了那兩千畝荒地。
那兩千畝荒地草長得倒還挺好,可見并非種植不出農作物的。
瞧過之后,朱大福當即回了酒樓。
施粥還在繼續(xù)。
朱大福隨即沖著那些流民喊道:“有個好消息,我要去城郊種植一種新型農作物,需一百青壯,你們誰愿去的,抓緊時間報名,招滿即止?!?p> 他只有能種一千畝地的土豆。
所以,即便朝廷即便給了他兩千畝,他也全部利用不上。
一百人種植一千畝。
每人種十畝差不多也能辦到。
朝廷組織流民回鄉(xiāng)以工代賑的旨意還未下達。
因而能留下種植什么新型農作物,也算是對以后的生活有了保障。
畢竟,這些免費的粥棚,說什么時候沒有就什么時候沒有了。
一時之間,人走了大半。
喂,城郊那里還沒人負責登記呢。
你們現(xiàn)在過去,除了看草也報不上名的。
朱大福根本來不及多喊,人就已經跑光了。
算了,他還是抓緊時間過去一趟,自個兒親自去登記吧?
***
東暖閣,朱元璋下達了給朱大福的旨意,徘徊在房間中考慮著還有什么地方是需要注意的。
走了幾步突然想到。
那孩子提出以工代賑,在那群流民跟前怕是吃過虧吧?
突然之間多了數(shù)百人讓他指揮,沒個可靠的幫手怕是不成。
...
很快,朱元璋招來了一身著親軍甲胄的壯漢。
這壯漢也隸屬于親軍護衛(wèi),名為何先,已做到了千戶。
“咱交給你個事情...”
既是親軍護衛(wèi),那自然是唯朱元璋馬首是瞻。
即便是朱元璋現(xiàn)在開口讓他自刎,他怕是也會毫不猶豫舉刀。
“你去尋那大福酒樓的掌柜,聽他吩咐,也保護著他?!?p> 何先連一句反問都沒有,直接接旨。
隨后,朱元璋又道:“那孩子的事情你不必與咱匯報,往后你只聽他之命行事就行?!?p> 那孩子,他放心。
朱元璋把錦衣衛(wèi)當做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讓他們四處收集情報,但他卻是至始至終都不曾讓錦衣衛(wèi)監(jiān)視朱標的。
***
朱大福安排好酒樓之事風風火火過去之時,只見那里已經有條不紊排起長隊。
這些人什么時候這么自覺了?
朱大福走近,只瞧一壯漢站于前方有條不紊做著登記。
看這人腰圓膀粗,也不像是流民啊。
朱大福詫異,何先起身,并未說明身份,道:“小人瞧這兒聚集的人不少了,便想著幫忙登記一下?!?p> 說著,便給朱大福讓出了位置。
既然有人幫忙登記了,那當然是最好了。
朱大福你微微一笑,道:“看來你也識字,你就幫我選上一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