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請君暫上凌煙閣
“最近,可有邊關(guān)的情報?”
李重俊帶著太子李宗暉,登上凌煙閣,看著二十功臣畫像,問起了邊關(guān)的情況。
“北庭都護湯嘉惠傳來捷報,已經(jīng)擊退了默啜大軍,默啜已向西逃竄!”
“西南蠻那邊,也取得了勝利,吐蕃依舊按兵不動,松州此刻還沒有什么異常?!?p> 余遠恩急忙說道。
這幾天里,李重俊都會詢問邊關(guān)的情況,戰(zhàn)事到底發(fā)展到了什么地步。
“那就好!太子,你看這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圖,他們都是為大唐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功臣。”
“太宗皇帝為了表彰他們,特意在此建立凌煙閣,將他們的畫像掛在這里,以此表彰他們的功績,讓世人永遠記住他們的功績!”
“你說說,這些人當中,誰出自關(guān)隴世家,誰出自山東世家?”
李重俊指著二十四功臣圖,問李宗暉。
李宗暉一臉蒙圈,對于這些他沒有了解過,更是沒有想到李重俊會提問。
這下可把他給難住了,不知道應(yīng)該怎么回答。
“你身為太子,都不能記住大唐的有功之臣,那其他人還有誰能夠記???”
“你仔細聽好了!長孫太尉是出身于關(guān)隴世家,盧國公程咬金是山東世家……”
李重俊耐心的告訴太子,這些人都是出身于什么世家。
“要是朕讓你來論功勞,朝中大臣,誰和這二十四功臣一樣,有資格畫像懸掛在凌煙閣內(nèi)?”
李重俊再次問道。
“這……這……兒臣不知!”
李宗暉低下頭,又把他給難住了。
李重俊沒有責怪李宗暉,而是看著二十四功臣圖,想到了一首詩。
中唐詩人李賀的詩。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李重俊忍不住念了出來。
“好詩!好詩!”
余遠恩在一旁聽了贊不絕口,頭一次聽到李重俊作詩!
余遠恩并不知道,這并不是李重俊自己創(chuàng)作的詩句,而是中唐詩人李賀所作。
誤以為,這是李重俊登上凌煙閣后,看著二十四功臣圖,有感而發(fā)的佳作。
李重俊也沒有多做解釋,反正李賀也沒有出生,借用一下,被別人誤解了,可不關(guān)他的事情。
李宗暉低下頭,仔細的品味著這首詩,他覺得李重俊是在暗示他什么。
再結(jié)合剛才的對話,他得出一個結(jié)論,那就是李重俊打算,在這凌煙閣增加功臣圖。
用這首詩來暗示他,符合什么樣標準的人,才有資格將畫像被放到凌煙閣進行表彰。
比如說男兒何不帶吳鉤,這句不就是在暗示他,只有為大唐征戰(zhàn)沙場的將領(lǐng)才有資格進行評選。
這是最低門檻。
至于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李宗暉怎么也搞不明白,到底什么意思?
李宗暉當然不會明白,李賀詩中的關(guān)山五十州是指什么!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父皇這是告訴本太子,想要將畫像掛在凌煙閣,受到朝廷的表彰,怎么也要萬戶侯,其他的絕對不行。
李宗暉想了想,朝廷之中,誰是萬戶侯,誰有資格入凌煙閣?
“今日便到這里,太子回去要好好用功!別荒廢了學業(yè)!”
李重俊對李宗暉囑咐道。
“是,兒臣謹記父皇教誨!”
李宗暉行禮應(yīng)道。
李重俊帶著余遠恩,走下凌煙閣,返回興慶宮。
李宗暉返回東宮,還在思考著李重俊在凌煙閣說的那一番話,到底暗示他什么?
“殿下!侍讀呂向來了!”
東宮宦官向李宗暉稟報。
李宗暉這才回過神來,道:“快請呂侍讀!”
宦官行禮退下,出去把呂向叫了進來。
“臣東宮侍讀呂向,見過太子殿下!”
呂向向李宗暉行禮。
“呂侍讀不必多禮,快快請坐,我正有一事向你請教!”
李宗暉道。
呂向道了一聲謝,在一旁的席子上跪坐好。
“不知殿下想問臣什么?”
呂向問道。
“今日父皇邀我一起登上凌煙閣,詢問我關(guān)于二十四功臣……”
李宗暉將在凌煙閣發(fā)生的事,告訴呂向,詢問呂向,他爹李重俊到底是什么意思?
呂向聽了,也陷入沉思,他也覺得李重俊這么做,肯定是有什么深意。
眼下,邊關(guān)正在與外敵交戰(zhàn),皇帝又突然帶太子去了凌煙閣,并說起了二十四功臣來。
還做出了這樣的詩句,要說沒有什么深意,打死他都不會相信。
那皇帝到底想要表達什么?或許跟這此邊關(guān)戰(zhàn)事有關(guān)。
“殿下,臣以為圣上話里的意思,必定跟此次邊關(guān)戰(zhàn)事有關(guān)!”
呂向猜測道。
“哦!為何這么說,侍讀是否已經(jīng)參透了詩中含義?”
李宗暉頓時來了興趣。
“殿下,圣上頭兩句的詩是: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不正是說這次于突厥一戰(zhàn),收復被突厥占據(jù)的北方之地!”
呂向給李宗暉解釋詩句的意思。
將這兩句詩,解讀為大唐出兵討伐突厥,收復被占之地,以及降服依附突厥的各部落。
這些加起來,不就代表了遼闊的大唐疆域,收取不就是收復的意思。
“妙!聽侍讀你這么一說,我頓時茅塞頓開,那后面兩句呢?”
李宗暉急忙問道。
“后面兩句,是讓殿下不要忘了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他們都是為了大唐而戰(zhàn)死的英烈!”
“圣上是希望殿下,能夠像記住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一樣,記住那些英烈?!?p> “不僅如此,還要讓世人記住,沒有他們的存在,才能永保太平,大唐今日之繁華,皆是將士們浴血殺敵而來?!?p> 呂向說道。
“原來如此,父皇果然高瞻遠矚,令我佩服!”
李宗暉感慨道。
李宗暉和呂向二人,就此話題,進行了一輪深刻的討論。
應(yīng)該怎么才能讓世人銘記,這些為大唐捐軀的英烈。
呂向主張,由太子李宗暉帶頭,向皇帝上奏,給戰(zhàn)死沙場,為大唐捐軀的英烈,樹碑立傳,流芳百世!
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讓世人記住英烈的光輝事跡!
于是,李宗暉便上奏,給戰(zhàn)死沙場的將士樹碑立傳,呂向等人也在上面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