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落魄孔子圣賢路

第三十四章 陳國寄居識奇箭

落魄孔子圣賢路 都泓 2346 2021-11-19 22:06:20

  孔子路過鄭國,在鄭國小住了一段時間。鄭國是個小國,又有賢相子產(chǎn)輔政,孔子不打算參與鄭國的事務(wù)。這時候陳湣[mǐn]公歡迎孔子到陳國去,孔子便偕弟子前往陳國。

  陳國國都宛丘,在今河南省淮陽縣,位于大別山區(qū),與桐柏山、張八嶺合稱淮陽山,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這里是南北文化的交集融合地區(qū),地廣人稀,民風純樸。

  孔子一行進入宛丘城的時候,正是春光爛漫、桃紅柳綠之時。宛丘城墻低矮,街道古舊,破落的衢巷,參差的房屋。街市上行人灰頭土臉、破衣爛衫,但是態(tài)度友善。陳國處在楚國、吳國等大國之間,屢遭大國的侵擾,因此經(jīng)濟非常地落后。

  走在街上,孔子和弟子們優(yōu)越感油然而生,一種發(fā)達國家來到落后國家的心情。弟子們情緒振奮起來,道路盡管曲折,前途依舊光明,在陳國這樣的落后之地,弟子們一身的本事,應該不難找到用武之地。

  地偏又弱小的陳國,難得有孔子這樣遠近聞名的博學之士來訪。陳湣公聽說孔子來了,十分高興,立即派人前往迎接。

  陳湣公以上賓之禮接待孔子,他看到孔子學識淵博,和言悅色,有圣賢之風,即邀請孔子參與朝政,領(lǐng)取俸祿。孔子同意弟子們的觀點,認為陳國雖然落后,但正是用武之地。于是同意輔政于陳國,為振興這個落后國家獻出綿薄之力。

  陳國的司城名叫貞子,相當于今天的省會城市市長。貞子是孔子的老友,以前在其它國家見過面,間有書信往來。貞子邀請孔子下榻其府,孔子師徒便住在了貞子的府中。

  陳湣公時常召見孔子,有時還駕臨司城貞子府上拜訪孔子,問政、問禮,切磋諸侯聯(lián)縱求存與發(fā)展之事,孔子的學識見解經(jīng)常令陳湣公驚訝佩服。

  有一天,陳湣公一大早在宮廷院中散步,突然間呱唧一聲,一只鷹隼跌落在臺階上,死了。湣公仔細看時,見鷹隼身上穿著一只箭,足有一尺八寸長,箭桿是楛木做的,箭頭是石頭做的,箭身上沾滿血跡,雖然已經(jīng)干透,看起來仍然血腥瘆人。

  陳湣公心中一驚,莫不是天降兇兆,來警示陳國了?

  宮人和知道的朝臣們也議論紛紛,有的懷疑是刺客恐嚇,有的猜測是宮內(nèi)陰謀,大家雖一時說不清,心里都覺得不祥。

  陳湣公派人來請教孔子,孔子辨識了一會,說:“鷹隼飛來的地方應該是很遠了,這箭是肅慎人的箭。肅慎是遠方的夷蠻之國。過去武王攻克了商紂,和九夷百蠻之地都建立了關(guān)系,與肅慎國也有邦交。臣服的四方蠻夷來貢,各獻土特產(chǎn)品,肅慎國所獻的,就是這種木石長箭,楛木做的箭桿,石頭做的箭頭,長度是一尺八寸?!?p>  孔子略一沉頓,文武百官都支起耳朵聽著,湣公示意孔子接著說下去??鬃永^續(xù)說道:”武王滅了商紂,和四方的蠻夷民族來往,刻意去開化他們。他恩威并施,要他們把各地的特產(chǎn)獻給朝廷,教他們不能忘記自己的職責義務(wù),也賞賜給蠻夷一些先進稀缺的器物。于是肅慎人獻來這種楛木石箭。先王為了表彰他們的美德,就把肅慎人的箭分給長女太姬。后來太姬嫁了虞胡公,虞胡公又封來陳國。當初先王分美玉給同姓諸侯,用意是要展現(xiàn)親誼,分遠方貢物給異姓諸侯,是要他們不忘歸服王室,所以分給陳國肅慎人的箭?!?p>  湣公聽了,半是尊敬,半是疑惑,孔子說的真有其事?再看大臣們時,表情和湣公幾乎一樣。于是湣公叫人到舊府去查證,果然在收藏庫中找到了幾支同樣的箭。

  陳湣公大為驚奇,孔子如此博學多識,對陳國的歷史竟比自己還熟悉,這讓他內(nèi)心無比佩服。更令湣公滿意的是,孔子的一番分析解說,竟然化災異為祥瑞!這實在是曠世圣人才能夠做到的。

  陳湣公建造宛丘外城的陵陽臺,因為工程進度緩慢,殺了好幾個人。這次,陳湣公又因為未按期完成進度,把三名監(jiān)工的小吏囚禁起來,打算當眾殺掉。

  陳湣公邀請孔子登上即將竣工的陵陽臺,一來為了展示一下自己的成就,二來聽聽孔子的建議。陳侯問:“周朝建造靈臺時,因為監(jiān)工的緣故,也殺過人吧?”

  孔子道:“文王建廟堂,老百姓像兒子給父親干活一樣都來了,而且是竭盡全力,沒一人偷懶,哪用得著殺人呢!”陳侯聽了很慚愧,就放了被囚的官吏,暫停了工程。

  孔子暗喻陳湣公,用暴力野蠻的方式對待民眾,收獲的只能是敵對,必然種下仇恨的種子。作為國君,要體恤臣民,只有贏得人心,才能贏得一切。如果不知道這個道理,悖逆部眾,結(jié)果一定會慘淡收場。

  孔子在陳國居住期間,魯國都城的司鐸家發(fā)生大火,全家被焚,并且殃及旁邊的兩個宗廟也化為灰燼。

  消息傳到了陳國,陳湣公問孔子,是哪一代的宗廟?孔子回答:“烈火所及,必是桓公與僖公之廟?!?p>  “何以見得?”湣公再一次提出疑問。

  孔子分析道:“按照禮制,對于有功德的祖先,后人不能毀其廟。魯國的桓公和僖公,并沒有足夠的功德可以讓后人保存他們的廟,即使魯國人不損毀,上天也會來毀掉它。后來消息證實,著火的果然是桓、僖之廟。

  桓公、僖公祖廟的存在與消失,說明季氏在魯國的專權(quán)跋扈。

  按照當時的禮法,祖宗的廟只能存到四代為止,魯國所以還保存桓公、僖公的廟,是因為季氏當權(quán)的緣故?;腹羌臼系闹毕底嫦龋夜珓t最初給予季氏封地。季氏為了紀念他們,所以特地將他們的廟保存了下來??鬃右幌蚍磳臼蠈?quán),認為季氏無德又任性,據(jù)此準確地推算出失火的宗廟。

  陳湣公十分佩服孔子,對孔子信任有加,并任用孔子參與國政。但陳國的奸佞之臣,視孔子師徒為威脅,變著法子刁難孔子,企圖逼迫其早日離開陳國。

  陳靈公遺留有一顆九曲明珠,但是貫線斷脫了,無人能穿,長期儲藏在藏寶庫中,成為國人的一大遺憾。佞臣伯專湊請陳湣公,孔子師徒這么有本事,讓孔子為九曲明珠來穿線吧!

  孔子領(lǐng)命后,琢磨了一整天沒想出辦法。遇到困難還需要調(diào)查研究,孔子派顏回到當時的桑蠶之鄉(xiāng)泄莊采風問俗,求教穿絲之法。終于有一位采桑娘子告訴顏回:以蜜汁潤珠眼,以細韌蠶絲沾蟻尾,置于明珠一端,同放匣中,密蓋靜置,隔一夜必能度絲穿珠。孔子試之,順利完成了任務(wù)。

  孔子在陳國輔政,干得束手束腳,十分不順。因為小小的陳國處在吳、楚兩大強國的夾縫中,隨時受兩國欺凌,因此不可能有自己的獨立政治。

  公元前489年,吳國大舉攻陳,楚國幫助陳進行反攻。楚國的軍隊由楚昭王親自率領(lǐng),駐扎在陳國東北部的城父,即今安徽亳縣,與吳國的軍隊形成對峙形勢。

  陳國又一次陷入動亂狀態(tài),孔子師徒無法再在陳國呆下去了,便起意到楚國去。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shè)置
設(shè)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