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恭答應高順,要幫他參加重陽詩會,自然是能做到的。
至于為什么要會寫字的侍女,應該是他想記錄詩會出現(xiàn)的詩句,所以才帶的。
高長恭讓高順先回去,然后叫過來一個人,開口道:“五本,你跟著豐兒,看看他要干什么,如果他有危險,出手護他周全?!?p> 不知道為什么,高長恭總覺得自己這個兒子不簡單,沒準會冒出什么亂子。
他聽從高順的建議,已經(jīng)開始暗中布置,目的緊緊是自保,并沒有其他想法。
做完這一切,高長恭也感覺到了危機,高家兄弟一共五人,他排行老四,大哥和三哥都死了,卻不是正常死亡。
最是無情帝王家,高順一句話觸動了高長恭的軟肋,河南康獻王高孝瑜、河間王高孝琬,全都被先帝賜死。
虎毒不食子,做父親的怎么能殺自己的兒子呢?
更可怕的是,這里面有高緯與和士開的推動,可見這位陛下,根本就沒把他們當兄弟。
以前高長恭從來沒想這么多,他雖是宗室,卻不是天家一脈,但他畢竟是高家之人,心里想的只有忠于高家。
如今高順挑破了傷疤,讓高長恭的心里隱隱作痛,難道自己真要那么做么?
從王府離開,高順身邊多了一位侍女小荷,由于他要會寫字的,所以小荷比他大兩歲,今年十四歲。
“公子可是要參加重陽詩會?”
“對啊,否則我找你干嘛,從今以后你就跟著我吧,我保證不會虧待你的?!?p> 高順只是這么一說,哪知道小荷的俏臉突然紅了,高長恭這話有歧義,小荷不多想都不行。
要說高順,雖然是個庶子,可是他畢竟是宗室子弟,是蘭陵王的長子。
而且高順繼承了高長恭的基因,長得十分帥氣,此時年紀還小,若是再過幾年,不一定迷倒多少人。
“如果公子肯收我做妾,倒是不錯的歸宿,只是還要再等兩年,我那時已經(jīng)十六歲了……”
十四歲的小荷,在此時已經(jīng)是大姑娘了,此時的女子,十二三歲就可以嫁人,只是進了王府后,他就是高長恭的人。
王府里侍女很多,都想得到高長恭的寵幸,高順的生母趙氏就是例子,雖然不如主母身份優(yōu)越,卻也可以衣食無憂。
先到這里,小荷偷偷看了高順一眼,高順此時正在回憶詩詞,去參加詩會他不能沒有準備。
第二天,一個陌生的男子來到高順住處,二人第一次見面,高順就覺得眼前的男子很不好惹。
“義父讓我把這個交給你,讓你好好準備,不要丟了王府的面子。”
“義父?你是趙五本?哦不對,我應該叫你義兄,義兄請進來坐坐吧。”
趙五本搖了搖頭,對高順拱了拱手,轉身離開。
高順見這家伙如此高冷,也不在意,低頭看了看請柬,這是一個短小的信札,里面寫了邀請某某某,卻沒填名字。
這竟然是一個空白的請柬,想想蘭陵王的勢力,好像也沒什么大不了的。
來到書房,高順叫來小荷,開口道:“你幫我把這份請柬填上名字吧,就寫蘭陵笑笑生!”
這個筆名,高順早就想好了,他父親是蘭陵王,他是蘭陵笑笑生,都是與蘭陵有關。
可蘭陵王卻不是蘭陵人,蘭陵是他的封地,他的王府在鄴城,他還在朝廷擔任錄事尚書。
位高權重,百姓愛戴,還有兵權,還是宗室,如果高順是皇帝,恐怕也不能放心。
小荷乖巧的填好請柬,高順看了看很滿意,把請柬放在一邊,繼續(xù)回憶適合的詩歌。
之所以要選擇,那是因此此時的詩歌體裁,和唐宋還是有區(qū)別的,主要是山水詩、嚴延詩和鮑照樂府詩。
所以他特意搜尋了一番,以備不時之需,如果臨場去想,沒準一時間還想不出來。
聽說高順要去參加詩會,趙氏特意給他準備了一身衣服,看起來花里胡哨的,還有個奇怪的帽子。
“阿母,不用這么麻煩,我只需一身白衣,一個簪子足以!”
這身衣服,長帽短靴,合褲襖子,朱紫玄黃,就是這個時代的禮服,也不知道趙氏從哪弄得。
“那怎么行,阿母聽說這次會有很多人去,你若是穿的太簡樸,恐怕會被人笑話?!?p> 趙氏還是心疼兒子,特意去求鄭氏,高順有些哭笑不得。
“阿母,真不用,我這次去,不能暴露我的身份,我只是一個普通百姓,怎么能穿這身衣服?!?p> 高順執(zhí)意不穿,趙氏也沒法勉強,她只是不想兒子受辱,殊不知高順根本不介意,反而覺得自己這樣很帥。
一身白衣,長發(fā)用一木簪束起,腰間掛著一塊玉佩,唯獨手里少了一把折扇。
想到折扇,高順眼前一亮,這是一條賺錢的路子??!
史書記載,折扇此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但卻沒有流行,如果他把折扇弄出來,那些文人墨客會不會要呢?
折扇雖然結構簡單,制作也不難,但時間已經(jīng)來不及了,高順只能暫時放下。
很快就到了重陽節(jié)這一天,早上高順帶著小荷,向銅雀臺走去,并沒有察覺身后跟著一個人。
來到銅雀臺,此時已經(jīng)聚集了不少人,臺上樓宇連闕,飛閣重檐,雕梁畫棟,氣勢恢宏,人來人往,縱橫其間。
其中高臺約十丈,當年曹植、蔡文姬,都曾在此臺作賦。
第一次參加這種活動,高順也有些緊張,不過想想那些詩賦的知名度,他今天如果登臺,想不出名都難。
而這次詩會,是由朝廷主辦,屆時會來兩個大人物,一位是當朝太子少傅魏收,另一位是顏之推。
這兩位都是朝廷的官員,皇帝的寵臣。
魏收,字伯起,小名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人,南北朝時期北齊大臣,文學家、史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
魏少傅已年逾古稀,自然是德高望重,而顏之推年輕一點,也深受高緯寵信。
顏之推,字介,生于江陵,祖籍瑯邪臨沂。天統(tǒng)二年,高緯因好文藝而調顏之推至京都。
顏之推聰穎機敏,博識有才辯,長于尺牘,應對迅速,大受祖珽推重,祖珽令他掌理館事,判署文書。
有兩位官員在場,這場詩會自然很有質量,南北文人匯聚于此,其中最受人矚目的有兩位。
薛道衡,字玄卿,河東郡汾陰縣人,隋朝大臣、詩人,東魏儀同三司薛孝通之子。
盧思道,字子行,小字釋奴,范陽涿縣人,北齊到隋朝大臣、著名詩人,隱士盧道亮之子。
此二人都是后來文林館的主要成員,只不過文林館此時還沒成立,二人暫時賦閑在家。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人也可能會來,那就是李德林。
李德林,字公輔,博陵安平人,天保六年進士,很受魏收重視,此時也是官身。
薛道衡與盧思道、李德林三人齊名,都是隋朝著名詩人,在文壇成就最高。
如此多的著名人物,高順雖然并不熟悉,但在這個時代,在齊國,在鄴城,絕對不可忽視。
來到入口,遞上請?zhí)?,侍衛(wèi)看到蘭陵笑笑生幾個字,抬頭看了高順一眼,就讓他進去了。
也許是高順年齡太小,又或者是他的打扮異于他人,侍衛(wèi)多看了他兩眼,好像想說什么。
只可惜高順的請柬是真的,侍衛(wèi)也沒有為難他的理由,高順進入銅雀臺后,隨便找了個角落等待詩會開始。
除了文人士子以外,高順還看到很多女子,這些都是大家族的女子,住在青樓之中。
沒錯,就是青樓。
此時的青樓,并不是后世的青樓,沒有程朱理學的荼毒,此時的女子地位也沒有那么低。
紅蓮素心
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