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李晙所料,也里明兄弟在回東北的路上被何澤帶領(lǐng)的大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也里明被抓,也里合倒是趁亂逃走了。
原地修整三日后,李晙便帶著大軍,還有浩浩蕩蕩的俘虜、戰(zhàn)利品等回了定云城。此時的定云也被虎賁軍重新布防,再度成為攔阻草原部落南下的第一屏障。
太守府里,李晙見到了被俘的也里明。
李晙揶揄道:“呵呵,真巧。前些時日本王剛放了你弟弟,今日你便投桃報李自己送上門了?”
此時大局已定,也落部已經(jīng)沒有翻盤的機(jī)會了,也里明心里頗有些心灰意冷,他說道:“技不如人,也里明能死在晉王手上也算是一種榮耀。”
李晙笑了笑,說道:“放心,本王暫時還不想殺你。來人,把他帶到廂房關(guān)起來,不許任何人接近?!?p> 也里明腦子一轉(zhuǎn),問道:“你想用我引也里合前來?”
“還不算太笨。一家人總是要整整齊齊地在一起才會幸福,你說是不是?”
“你,你還不如殺了我。”也里明覺得以也里合的性格很有可能會被李晙誘俘,自己真是還不如被俘的時候就自裁呢。
李晙笑道:“事情總是要解決的,逃避不是辦法。本王的意思,等人到齊了再商量一下后續(xù)的事情要怎么做。不過,為免你沖動之下做出不可挽回的事情,本王決定這幾日你就先委屈一下吧?!?p> 李晙示意屬下堵上也里明的嘴,將他關(guān)押在了獨門小院的廂房中。
在李晙的有意縱容下,僅僅過了兩日,也里合便上鉤了。他假扮成樵夫,借著給太守府送柴的機(jī)會混了進(jìn)來。一路險而又險地闖進(jìn)了關(guān)押也里明的房間。
“二哥?!?p> 也里合一眼便瞅見了綁在柱子上的也里明,他趕緊給也里明松綁。也里明獲得自由后,先把口中的布巾取了出來,急道:“這是李晙的詭計,你快走?!?p> “不,要走一起走?!币怖锖虾軋詻Q。
李晙拍拍手,從門外走進(jìn)來,說道:“果然是兄弟情深,現(xiàn)在這種情況,恐怕你們誰都走不了了?!?p> 門外的親衛(wèi)將這里圍了個水泄不通。
“怎么樣?現(xiàn)在可以坐下來談?wù)???p>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你想談什么?”
李晙笑道:“自然是談二位的將來了。如今的局勢,想必二位很是清楚,也落部經(jīng)此一役,至少需要二十年來休養(yǎng)生息,想要恢復(fù)也呼干時候的盛況,怎么也得六十年的時間。而草原上一向是強(qiáng)者為王,原本也落部是六十四部中最強(qiáng)大的部落,現(xiàn)在嘛,恐怕自保都成問題。”
“我在東北掌控了七大部落,還有十萬戰(zhàn)士可以戰(zhàn)斗。我是先汗也呼干的兒子,振臂一呼,整個草原部落都必將響應(yīng),整頓殘兵,尚可一戰(zhàn)。”
“你覺得,本王會給你這個機(jī)會嗎?”
“晉王到底是何意思?不妨直言?!?p> “本王要你們臣服,世世代代向我縉云稱臣,永不相犯。作為互惠,本王可以同意邊關(guān)貿(mào)易,允許你們的族人進(jìn)入我朝境內(nèi)生活,甚至為官?!?p> “這不可能。也落部是天神的孩子,怎么能向他人稱臣?”
“臣不臣的,在本王看來,不過是一種稱呼罷了。本王想要的是邊關(guān)太平,百姓們安居樂業(yè)。而你們呢,逐水草而居,不擅種植,一旦老天變臉便有可能吃不上飯。不過你們養(yǎng)的牛羊馬匹確實不錯,本王可以每年批一筆官采,讓你們的東西賣的出去,大家互通有無豈不更好?本王想,這應(yīng)該才是百姓所求吧?!?p> “若是部落饑荒……”
“朝廷可以出糧救濟(jì),但若是你們豐收了,須得返還。”
“晉王,當(dāng)真是一點虧都不肯吃。”
“二王子說笑了,本王能吃什么虧?這虧到最后不還是要百姓們?yōu)橹冻鰡??所以,不是本王不肯吃虧,而是百姓不能吃虧。?p> 也里明嘆了口氣,說道:“晉王愛民如子,非我能及。能否給我們一些時間,好好考慮一下?”
“這個自然。在到晉陽之前,你們須得給本王一個答復(fù),這樣本王才好決定,要不要用你們兄弟的人頭來告慰我朝死難的將士。哦,對了,也呼先的腦袋,本王就先拿去用了,等用完了再還你們?!?p> 說是考慮,可正如李晙所言,此時的他們不過是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罷了。
數(shù)日后,大軍回到了晉陽。也里明兄弟也給出了答復(fù),李晙高興地?fù)ё∷麄儾弊诱f道:“從今日起,我們就是一家人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過幾日跟本王一同上京封賞吧?!?p> 也里明點點頭,說道:“但憑晉王吩咐。”
李晙和藹一笑,“過幾日本王再找你們喝酒?!?p> 晏平二十年十一月上旬,晉陽城西,李晙帶領(lǐng)眾軍將士再次齊聚忠烈碑前,石碑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滿了陣亡將士的名字。
李晙以也落部大汗也呼先父子三人的人頭,并左賢王也速那的首級,擺放于祭壇之上,向死去的將士謝罪。祭祀之后,李晙終于摘下了頭上佩戴半年多的白巾,將之付之一炬,算是徹底洗刷了恥辱。
城西祭軍之后,李晙在軍中的威望達(dá)到了極點,原本受命增援的二十萬大軍,在晏平帝撤軍的圣旨下達(dá)之后,都顯得有些不舍離開了。
在送走了陸通帶領(lǐng)的大軍之后,李晙便派符梁帶領(lǐng)本部人馬去鎮(zhèn)守定云城,重修城墻防御工事。又留下何澤繼續(xù)鎮(zhèn)守晉陽之后,李晙便在晏平帝圣旨的再三催促下踏上了回京的道路。
此次回京,李晙只帶了一些要受賞的將士和三千親衛(wèi)。倒是楊燭明,因為跑得有點遠(yuǎn),需要帶領(lǐng)著軍隊從境內(nèi)再繞道回去定北。在那之前,他們都需要去京都見晏平帝一面,等候下一步圣旨的同時,也得將功勞簿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