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為1月24日,是本周結束的最后一天]
到了明天,支援技能將會刷新,有必要的話,可以再度發(fā)起一輪空中攻勢。
理論上,只要離子風暴沒有來襲,那制空權仍舊能夠相當程度的決定戰(zhàn)場局勢。
此外,一批從“NOD基地”啟程的運輸船隊,也將在明天抵達“GDI2號分基地”......
————————————
北部交火區(qū)。
這些處于交火當中的士兵,已經在斷絕了后方支持的情況下,苦苦支持了3天了。
按照對方的要求,這些士兵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就可以得到安置。
但這些士兵非常清楚,所謂的安置,八成指的是“俘虜營”。
一旦被關進那里面,輕則是忍饑挨餓,等待己方能夠拿出足夠價值的物資或者俘虜,然后被贖回來,重則被悄悄滅口。
畢竟一旦放下武器,在末世這種險象環(huán)生的境況中,作為無武裝的人員,突然遭受個災害或者尸潮啥的,遇難不是很正常么?
對方完全有理由聲稱“我們不幸遭受了一波尸潮,我們甚至連自己的士兵都死傷了一些,而那些俘虜遭受了損傷,也純屬情理之中吧?”
至于真正遭遇了什么樣的結局,那又如何呢?
而站在“郊區(qū)營地”以及“聯(lián)合指揮部”的角度,也是在不停地鼓勵他們,要求他們盡可能的支撐下去。
站在更高一級的大局上來看,每淪落一片城區(qū),哪怕是易手給了其他幸存者,己方也會間接喪失一片緩沖地區(qū)。
如果北部區(qū)域淪落,那對方就接管了這片區(qū)域,也就能夠將兵力部署在“郊區(qū)營地”中央區(qū)域的北方了。
正北方被部署了趁火打劫幸存者的重兵,這足以令人不寒而栗。
也因此,這些苦苦支撐著的士兵,哪怕全軍覆沒,也必須堅守在城區(qū)當中,不得往后撤退一步、不能將任何區(qū)域拱手于敵。
哪怕無法消滅敵軍也好,哪怕只能遲滯他們片刻也罷,總之不能撤退。
為此,甚至“郊區(qū)營地”在三天以前,正處于被尸潮團團圍困,只得受困于高墻之上的時候,也仍然把全部的裝甲力量,悉數部署到了北部區(qū)域。
只因為,如果營地中央區(qū)被喪尸圍困,至少還能夠依托防御工事與高墻進行固守。
可如果北部區(qū)域淪陷,那中央區(qū)就直接暴露在敵軍的火炮范圍之內了。
畢竟,當“郊區(qū)營地”能夠向北炮擊的時候,位于北部的幸存者勢力,也同樣能夠使用炮兵力量,向南攻擊營地中央區(qū)域。
大家都是幸存者勢力,武器也都不存在代差,那自然是射程相近、威力相同。
那么,恐怕“郊區(qū)營地”的一眾首腦,就得時刻遭受火炮的威脅了。
喪尸圍困大門,起碼還能讓士兵頂在前面。
如果己方核心區(qū)域遭受炮擊,那可就是無差別炮擊了。
兩相選擇,自然是兩害相權擇其輕。
為此,如同輸到最后已經紅了眼的賭徒一樣,“郊區(qū)營地”把所有的寶,都給壓到了城區(qū)北部。
那時候,它明知道南邊有兩處士兵,仍然在尸潮的沖擊下苦苦掙扎,也知道自己的高墻,在沒有援軍的情況下,不可能堅持太久。
但它最終把所有重型支援力量,全都壓給了城區(qū)北部。
只因為,情況已經無法逆轉了,擺在面前的根本都不是一道選擇題,根本沒得選。
為此,困在城區(qū)北部的一眾士兵,紛紛擺出了殊死一搏的架勢,發(fā)誓要與這些趁火打劫的歹徒死拼到底。
但是,空有口號是沒有用的,對方也已經摸清楚了他們的底細,決心要把臉面撕破,搞一個最終大決戰(zhàn)。
畢竟,如果最硬就配稱為英雄的話,那也太容易了些。
況且,不自量力、又臭又硬的石頭,那也不叫英雄,純粹是屬于不知好歹。
事實上,站在中立者的角度,就會發(fā)現“郊區(qū)營地”已經接近山窮水盡的地步了,甚至連談條件的能力都沒有了。
既然山窮水盡了還又臭又硬,此等不知好歹之人,你不挨打誰挨打?
也因此,當“郊區(qū)營地”北側抓緊時間部署防御陣地的時候,對方也在暗中調集武器、集結部隊,決心一舉擊潰最終防線,直接打通最終入口。
所以在當初通過“聯(lián)合營地提案”的時候,“郊區(qū)營地”才會提出一個“全體動員”的方案,其后,明明身為三大營地之一,卻又毫不猶豫的同意了“機動部隊”這項提案。
全都因為已經走投無路了,實在是撐不起面子了。
無論是誰都好,無論是哪一個方案都行,只求能夠趕緊實施,然后把他們從危難之中撈回來。
就這樣,在“機動部隊”介入之前,這邊已經形成了水深火熱的境地——
北部挖掘臨時掩體、部署裝甲力量,結果遭受了敵軍的空中轟炸,最終被炸得潰不成軍,可如果不使用裝甲力量,那又會被敵軍的裝甲、火炮、戰(zhàn)機給聯(lián)合絞殺。
中心區(qū)已經被逼到最后一道防線了,連最后一波炮擊都快要拿不出來了,再往后撤退就只能在居民區(qū)里面與喪尸拼刺刀了。
南部還有兩撥急需拯救的士兵,他們是遭受攻擊最少的隊伍,按理來說最好救援,也能夠在后續(xù)作戰(zhàn)當中提供極大的幫助,但無奈“郊區(qū)營地”自己都快要沒命了,實在是抽不出人手來支援他們了,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完蛋。
任誰來看,危機也都已經發(fā)展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
當然,從三天以后的戰(zhàn)況來看,“郊區(qū)營地”倒是沒有被喪尸給吞下肚子,獲得了幾天的喘息時間。
并且,雖然北部面臨著敵軍壓倒性的力量,但守軍防御工事的力度,似乎又在處在一個微妙的臨界值:
能夠依靠人員駐守在高樓大廈的方式,通過從較高樓層向下打擊、正面街頭進行游擊的方式,形成從街道正面、樓頂向下,這樣的雙重、交叉、立體打擊。
無論是進攻方的坦克,又或者是一批批的軍隊,也終究是沒能夠撕開這樣的城市化防線。
然而,這樣依靠大樓、依靠街頭打擊的作戰(zhàn)方式,又實在是抗不住重炮打擊、戰(zhàn)機轟炸,最終仍然在一點點的潰敗。
最終,戰(zhàn)況演變成了殘酷的城區(qū)巷戰(zhàn),成了純粹的、不帶任何仁慈的拉鋸戰(zhàn)。
在這里,一切的人員、裝甲力量,只要膽敢露面,就會遭受機槍、火炮的打擊,最終淪為冰冷的傷亡數字,消耗著對應陣營的資源與生命。
再后來,在不斷地消耗中,一方兵力嚴重匱乏、逐漸變得難以為繼,另一方的正規(guī)兵力悉數傷亡、最終只能依賴幾乎未經受訓練的民兵,來進行正面抵抗。
但無論如何,防線依然存在,無論進攻方的攻勢多么猛烈,最終北部守衛(wèi)力量依舊在進行抵抗。
連帶著,中央區(qū)域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得到了“聯(lián)合部隊”的全力支援,南部被困力量得到了“一團”的救援,能夠在休息以后,重新作為有生力量返回戰(zhàn)場。
但只要北部的威脅沒有解除,本次的危機就不算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