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吞噬了這些叛軍步兵過后,工廠心滿意足的收回了自己的觸手。
它原先被打傷的皮膚,現在已經隨著一陣陣的吞咽,被完好地修復了,甚至看不出絲毫被傷害的跡象。
更奇特的是,就連大樓墻壁上被炸出的窟窿、被炸藥損壞的玻璃窗戶,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的被“修復”了,就連樣貌都顯得嶄新如初。
看上去,一些都與原來無異。
唯有地面上被融化的積雪、繼續(xù)向外蔓延的海量血液,隱隱的透露出一絲不尋常的跡象。
這種慘遭吞噬的死法,看上去連具全尸都剩不下了,似乎有些駭人聽聞。
不過,如果拿這些叛軍與其他同伙相比,他們的這種死法,至少還算是死得毫無痛苦、走得十分安詳。
在更遠處,還有著更為倒霉的同伙——
有一些叛軍,想要鉆進防護堅固的建筑中,搶占城區(qū)的制高點、居高臨下的進行槍擊。
于是他們把目標,放在了工業(yè)區(qū)的大樓。
然后,還沒等他們接近,一連串的子彈便飛了過來。
這是駐守在大樓當中的步槍兵、動員兵。
雖然之前林云下達了“召集所有作戰(zhàn)單位”的指令,也確實將大批的步兵、裝甲車輛給調集到了“帝國碼頭核心”附近,負責保護脆弱核心的安全。
不過,“召集所有單位”的指令,并不包括身處建筑物當中、處于助手狀態(tài)的步兵。
正好這些從兵營中生產的步兵,并不需要相應的食物,也攜帶了足夠的彈藥,能夠長時間的駐扎在建筑當中。
再加上,即使林云收到了“基地遭受攻擊”的警告,也是立刻從河畔的“帝國碼頭”附近,征集了一部分的士兵前往危急地帶增援,同樣沒有直接“卸下”這些在大樓內部駐守的士兵。
因此,這些步兵仍舊守護在這里,仍然警惕著關注著大樓周圍的安全。
種種巧合的作用下,這些意圖攻占大樓的叛軍,恰好一頭撞向了這些士兵的攻擊范圍。
甚至是,這些步兵在常規(guī)作戰(zhàn)時的武器,與在駐扎狀態(tài)下使用的武器,是不一樣的——
至少在2代,步兵連使用的武器類型都改變了,武器傷害、攻擊射程也都得到了相應的提升。
關于這個,至少在蘇軍步槍兵、動員兵身上,大致還算是有個解釋:
在蘇軍的槍械設計體系當中,步槍與輕機槍算是一個槍族,雙方的武器配件在多數情況下,也能夠互相替換,達到相互通用的效果。
例如林云在1代兵營中看到的“AK74M”,它本身是一把突擊步槍,但也可以在增加上雙腳架、替換上加長版的重型槍管后,改裝成為“RPK74M”,轉換成為一把射程更遠、精度更高的輕機槍。
同樣的,這些基礎步兵,雖然他們所配備的槍械,在行動狀態(tài)下有著較近的射程、較小的威力,但有著較好的便攜性、機動性。
而在進入到建筑物當中后,他們便可以對的武器進行改裝、將它們改裝成專門適用于防御作戰(zhàn)的輕機槍形態(tài)。
由于紅警1代對應的是二戰(zhàn),2代、3代對應的是七八十年代,再考慮到他們的科幻兼具魔幻的背景,這種槍族的設計思路,是可以對應的上的。
所以,當這些叛軍一頭沖向大樓的時候,迎接他們的火力,甚至都已經不是射程僅僅百米的沖鋒槍了。
而這些叛軍本身,裝備的卻又是諸如栓動步槍、手榴彈之類的貨色,還都是手工作坊生產出來的土質步槍、劣質貨色,其質量很難有所保證。
至于二者相互對抗......
毫無意外的,叛軍被打得找不著北。
那些防守的步兵,為首的正是已經“二級”的資深老兵——步槍兵。
在觀察清楚了叛軍的裝備后,他便故意放近了這些冒冒失失的貨色,專門讓他們走進自己的陷阱當中。
等到他們距離大樓越來越近,甚至在不使用槍械瞄具的情況下,都能夠清晰的看到他們人影的時候,步槍兵才下令狠狠地打。
于是,隨著十位裝備著自動武器的士兵的槍彈齊射,這些叛軍如同一頭扎進了死亡區(qū)。
許多叛軍還來不及搞明白自己當前的狀況,便身中數槍倒地,不明不白的成為了槍下亡魂。
另一些位置靠后的叛軍,眼看著前方同伙的倒下,驚呼自己中了埋伏,連忙想要逃竄。
可他們距離大樓已經很近了,幾乎就快貼到大樓的門戶了。
這樣近的距離,就算是想要逃跑,又怎么可能輕易地逃離守衛(wèi)的視野?
事到如今,反而是他們聰明反被聰明誤,自己反倒成了被居高臨下進行槍擊的一方。
可就算是這樣,叛軍也明白,以自己的這幾十桿栓動步槍來說,就算成功沖進了大樓內部,也無力與裝配了沖鋒槍的士兵進行交火。
因此,縱然大樓的火力極其危險、縱然他們想要逃亡需要付出慘重代價,他們也頭也不回的丟下了重傷倒地的同伴,選擇了逃跑保命。
但實際上,就算選擇硬闖大樓,他們可能也進不來——
有沒有考慮過,為什么在建筑物出現了駐軍之后,敵對陣營的步兵,便不能夠再向這棟建筑物中派遣步兵了?
拋開游戲性不談,最起碼,駐守在大樓當中的步兵,應該是把門窗堵死、專門加固了,徹底斷絕了其他人員輕易進入大樓的可能性。
正如同林云當初在郊外過夜,選擇用家具堵住窗戶那樣。
在這種措施之下,除非是友軍,那還能夠讓內部的人員搬開障礙物,得到一條進入內部的通道。
至于敵軍,除非是把大樓給炸掉,逼迫建筑物內部的駐軍逃離大樓,否則的話,在清除掉室內的駐軍之前,他們是絕無可能向大樓內派遣步兵的。
當然,敵軍步兵選擇硬闖大樓,逐層逐戶的清除駐軍,倒也沒問題。
只不過,就像是帝國武士、維和步兵那樣,雖然最終也可以在不摧毀大樓的情況下,成功清除內部的駐軍,但這也需要己方付出血的代價,其損失不可謂不慘重。
而且,這不僅需要進攻方耗費大量生命的代價,而且也需要進攻人員具有不畏犧牲、敢于拼命的膽識。
以這些叛軍而言,但凡是有這種勇氣的人員,早已像防空坦克那般,在之前的戰(zhàn)斗中戰(zhàn)死了。
那就沒什么好說的了。
很快,在自動火力的齊射下,這些叛軍還沒來得及進行反抗,便已經潰不成軍。
只有一小部分人,連受傷的同伙都顧不上,便連滾帶爬的逃走了,其模樣狼狽至極。
但這遠遠沒完。
自從他們開始反叛的那一刻起,一處遠在數十公里之外的主基地,便已經牢牢鎖定了他們的位置,已經從河畔派遣了救援士兵。
如果說,未能料到中立民眾的自發(fā)反抗,算是他們計劃當中的第一個疏漏。
那么,誤以為城區(qū)當中的守衛(wèi)人員,在短時間內難以趕來進行支援,便是他們計劃當中的第二個疏漏。
第一個疏漏,讓他們損壞了重武器、毀壞了坦克、損失了主力部隊,失去了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被迫轉入防御,放棄重新奪回城區(qū)的企圖。
第二個疏漏,將會讓他們連逃跑都逃不掉,成為壓垮他們的最后一根稻草。
林登萬上尉
在紅警3當中,按“Q”可以召集全部大軍(應該是這個按鍵),但不包括房屋中駐守的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