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xiàn)實

逐夢白于山

逐夢白于山

黃土一塵 著

  • 現(xiàn)實

    類型
  • 2021-08-13上架
  • 297823

    已完結(字)
本書由紅袖添香網(wǎng)進行電子制作與發(fā)行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逐夢白于山

逐夢白于山 黃土一塵 1054 2021-08-13 11:51:46

  苦難是滋生輝煌的土壤,白于山的貧脊,毛烏素的荒涼,勢必會給永不言棄的逐夢者一個走向輝煌的機隙......

  第一章

  1

  左手一指白于山,右手望去毛烏素。

  這曾是怎樣的一種蒼涼和肅穆哦。白于山的荒寂,毛烏素的猖獗。生存在這里每一個人小時候的記憶里都留下過嵌入心扉的傷痕。

  白于山那邊的老人們都曾有過這樣一種經(jīng)歷:面對流落來的乞丐,善良的他們寧愿嗟給兩碗炒面,也不愿給半碗水喝。

  可見,那時水之稀缺,是很多人都難以想象得來的。于是,乞丐們也互相打趣——“寧到賀蘭山下吃石片,不到白于山里討炒面!”

  曾經(jīng),有關部門組織國內知名的一些專家到白于山考察。那些專家轉了幾天,一致皺著眉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里根本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同時,這些專家們也覺得奇怪抑或不可理解,就是這么一個“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卻堅強地繁衍著一代又一代的白于山人。

  這些人的膚色更接近于黃土地;這些人稍稍上了一些年紀、甚至才30歲剛過不久,臉上便呈現(xiàn)出黃土溝壑般錯落的皺褶;這些人的生命力強,比他們生命力更強的是不屈不撓抗爭自然的韌性。

  這些專家們就奇怪了,仿佛他們在白于山發(fā)現(xiàn)了現(xiàn)代版的“山頂洞人”。

  因為自然環(huán)境的奇劣,雖然白于山人有失俊美,但他們絕對不缺堅毅。這從他們能一代代繁衍生存的奇跡中便得到了印證的。這令那些專家們咋舌。

  令他們咋舌的還有毛烏素。對于白于山下的人來說,毛烏素又何嘗不是一個夢魘呢。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

  稍稍上了年紀的白于山人,他們耳畔的風沙鳴叫聲成了一種永恒的記憶。或許,他們自己,他們的兄弟姐妹,他們的兒時玩伴,都有被風沙吹散丟失,甚至是被吞噬生命的灰蒙蒙的心悸。

  于是,種草植樹成了那個時代一種無意識的自覺,不需要別人去引導,不需要什么去鼓勵。

  白于山人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生存!

  也正是這個單純的目的,硬生生地在干裂的黃土溝壑間、在張牙舞爪的沙漠里捂出了酸楚卻也不失震撼的故事。

  我們的故事就從邊城的一個小鄉(xiāng)村開始。

  在白于山脈,邊城算是比較有名氣的一個地方,自古以來就被稱為“旱碼頭”。

  所謂的“旱碼頭”,就是指陸上商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的簡稱。因此,這里勢必具有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交通相對于周邊環(huán)境來說算是比較發(fā)達。

  正是因為以上的歷史積淀,讓邊城既有邊塞文化的魂,又有游牧文化的影,還是黃土文化的根。毫不夸張地說,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聚集多元文化的黃土高原小城。這里是聲嘶力竭信天游里的西口,這里是趕牲靈的驛站,這里生存著自在多情的人兒。這是一塊被黃河遺棄了的黃土,這是一方干裂待哺的溝壑,這是一個疲于奔命的漢子......

  這就是邊城,這就是邊城的人們。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