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家草鞋
苗寨的人幾乎每個都會打草鞋,上到六、七十歲的老人,下到十幾歲的孩童。
阿雅不會打,每每要學(xué)時,父母總說,別學(xué)這,你手要磨起泡的,再說你也穿不得草鞋的。
阿雅看過母親打草鞋,它的材料就是來自秋收后田間的稻草,把曬干的稻草雜葉去除掉,捆成一小捆,而后噴上少許水,用木棒捶打一兩次,讓它變韌,這樣就可以用來編草鞋了。
先把稻草反復(fù)搓成幾根細(xì)繩做栓子,栓子有四根,一頭拴在一根小棒上,一頭拴在自己的腰間。
木棒固定在一個椅子上,固定好以后,就可以用經(jīng)線纏繞編織了。
先把它編成一個鞋底板,然后就在底板的前端和中間扎若干耳子,這耳子的材料,可以用棕葉或尼龍索,這樣就可以保證耳子的韌性度更強了,草鞋也就更耐用了。最后用一股擰成的細(xì)繩把耳子,穿連一起做成鞋帶扣,鞋的大小長短可以根據(jù)腳的長短而靈活決定,一般是用手去丈量,把手張開,大拇指與中指的長度,再加上半個食指的長度,既為每個人所穿草鞋的長度。
有的苗家姑娘,還別出心裁的把草鞋的底,用稻草與花布條混合編在了一起,還把鞋頭用艷麗的花布條織成了一些花紋與圖案,很是美麗獨特,看起來很有生機。
湘西苗疆地區(qū)常年多雨,田耕農(nóng)種大都是行走在山路上,山路濕滑,如穿布鞋,根本不耐穿,打濕了的布鞋穿起來既重,也是很容易爛掉的。而草鞋恰好彌補了這些缺點,第一,它編織所花的時間比布鞋要短,只需四、五個小時就可成一雙,熟練的更只需兩個多小時,這樣就可以省去了許多時間。第二,草鞋鞋底是防滑的,夏天透風(fēng)不捂腳,不會得腳氣病,爬起山路來也輕便,所以在山路濕滑的苗家地區(qū)是很適用的。第三,草鞋還可以就地取材,省去了織布、染布的復(fù)雜過程,讓每天熬夜納千層底的苦工夫變成了飯后輕松的幾小時,減去了農(nóng)人們的許多疲憊。所以它深受苗家人的喜愛。
苗家有的老年人專以編草鞋為生,一雙草鞋九十年代時可賣一塊多錢,等到逢集日一場可賣十幾雙,農(nóng)忙時要用多些,有的來不及編織,趕場時都會順路買回幾雙,用于秋收。那一雙雙扎實的草鞋,可以無拘無束的踏遍田間地頭,爬過陡峭濕滑的山路,它與苗家人的生活緊緊連在了一起。
苗草鞋是苗家人勤勞和智慧的象征,也是一種節(jié)儉的標(biāo)志,至今,你到苗寨去,依舊可以看到苗家姑娘和阿婆們在忙著編草鞋呢!
鐵漢來過幾次的日子里,都用于學(xué)編草鞋了。
他編了許多花色不同,大小不一的草鞋。
農(nóng)忙時,承包了阿雅家所有成員的草鞋,他打理的光滑穿起也不磨腳,深得寨人們的喜愛,他也大方的送給了喜歡的鄉(xiāng)民們,他自己也穿上一雙,秋收時,和阿雅牽著手行走于群山小路中……